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公平及其调节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玉明 《探求》2004,(2):48-51
社会公平自古以来便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中心问题,在当代,它是由权利公平、机会公平、效率公平、分配公平和人道主义公平五个层次基本内容组成的一个体系。近年来我国的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贫富出现分化,社会不公问题突出,这就要按照实现五个层次社会公平的要求,构建起市场经济良性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的调节机制,即社会公平的调节机制。当前最重要的是要从规范政府行为入手,构建起公平合理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多年以来,在缓解贫困、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以收入为基础的现金和财务补贴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而无法摆脱贫困,并且出现了诸多的问题。资产建设已经成为扶贫政策新的走向,通过资产视角分析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弊端,探讨在巩固收入补贴政策基础上,将资产建设嵌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该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管向梅 《社会工作》2011,(18):77-80
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多年以来,在缓解贫困、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以收入为基础的现金和财务补贴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而无法摆脱贫困,并且出现了诸多的问题。资产建设已经成为扶贫政策新的走向,通过资产视角分析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弊端,探讨在巩固收入补贴政策基础上,将资产建设嵌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该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以及维护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结合起来,深入探究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在宏观层面上,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相关数据,计算出低保补贴前后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库兹涅茨比率以及均等指数,并比...  相似文献   

5.
实施医疗救助 促进社会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贫困人口的医疗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将影响到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社会的稳定。在城市,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医疗问题。在农村,随着一度比较红火的合作医疗的解体,农民的医疗成了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卫生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解决贫困人口的医疗问题,既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增进社会公平、保障贫困  相似文献   

6.
韩君玲 《学术交流》2012,(3):108-111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最早实行立法化的一项制度,具有社会救助或最低生活保障的性质。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作为一种时常的社会救助制度,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仅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而且二者的统合具有可行的实践基础。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最低生活保障政府责任原则的确立,目前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终将被城乡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取代。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救助事业改革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必然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变革,社会救助事业也必将深化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社会救助在改革中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呢?首先是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公平与效率,在西方社会已成为两难论证。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协调公平与效率的根本条件。能够以最小的不公平获取最大的效率,或是以最小的效率的损失来取得最大的公平。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的效率优先的原则,由于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特点,难免使社会分配领域完全平等。社会救助事业改革必须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  相似文献   

8.
甘南农村少数民族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现状,是西部农村低保制度实施的一个缩影,具有很高管理对策参考价值。通过甘南关洛村相关田野调查,我们能够具体看到低保制度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管理对策。农村少数民族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研究,对当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建设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日本生活保障制度概况生活保障制度的沿革日本把社会救助制度通称为生活保障制度 ,即对贫困者进行最低生活水平保障的制度。这个制度属于政府行为 ,国家出资救助 ,故又称为国家救济制度。日本的生活保障制度始于1932年日本《救护法》的颁布。二战后 ,1946年日本政府制定并颁布了《生活保障法》 ,标志着日本生活保障制度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 ,直至今天。日本生活保障制度之所以属于政府行为 ,是因为它由各级政府负责实施 ,各个城市的市长负责城市贫民享有最低生活 ,町村则由都道府县的知事负责。在实际生活中 ,各地的福利事务所具体承…  相似文献   

10.
邵芸 《社科纵横》2013,(1):153-154,16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开始构建独立的反贫困政策体系,其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就是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最后的一道安全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在新经济体制下对贫困人口正式社会支持体系的重建。本文利用社会支持的相关理论,梳理了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的过程,描述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城市低收入群体提供社会支持的路径,该制度主要通过四条路径为低保对象提供社会支持,分别为日常生活、子女教育、就业、医疗保障,其实施过程中体现了政策制定方与低保对象间的理性博弈。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是社会救助的基础和核心.文章基于对武汉市青山区农村低保个案的调查分析,了解武汉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施行状况,发现在运行中存在保障能力不足、保障资金缺乏等几个方面问题.文章结合生态系统理论与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关键之一一立足实际,确立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思路青岛市从实际出发,经过学习试点经验,反复调查研究,明确提出建立全市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思路:在业已普遍实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全社会初步开展城乡社会互助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整合、规范、提高。建立和完善“政府倡导,民政主导,社会参与,救助并举”的运作机制,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以社会互助互济活动为辅助、以各项配套优惠政策为补充,三位一体、救助结合、城乡联动、一口上下”的社会救助工作体系,从而更加有效地保障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羊键>二——一]实现…  相似文献   

13.
王甫 《社会福利》2008,(10):43-44
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救助体系,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维护社会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河南省焦作市将农村低保作为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认真实施农村低保“四大工程”,较好地保障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逐步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改革,建立和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深化改革的必然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逐步加大,已触及到深层次矛盾,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正在  相似文献   

15.
公平是从头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追还应的一个目标。公平问题归根底是人与人之间或社会阶层之间的权利和利益关系问题。公平也是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反映了公平的具体涵义。因此,本人认为在阶级社会中,公平的最基本的内涵是权利和义务的分配及实现。这是因为权利和义务是人的一切活动的根基因而公平对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成为一个普遍而重要的问题。从目前来看,在社会科学中,经济学和法学都对公平作了比较深刻而系统的论述,形成了经济学中的公平理论和法学上的公平…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平与发展效率的关系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以往的解读较多停留在分配层面上.新时期新阶段的中国社会发展,需要超越狭义的分配领域,在社会发展战略与制度建设层面上予以重新解读.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有了相当发展之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贫富差距扩大的现象,需要调整发展战略,避免两难抉择;发达国家战后普遍实行"福利国家政策",在较高层面上实现了社会公平,又遭遇经济发展活力不足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只有不断创新发展理念,调整社会发展战略,才能较好地实现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动态平衡.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表明中共已经在社会发展战略与制度建设层面重新解读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中共十七大首次将初次分配也要体现公平提上日程,表明中国能更进一步实现公平与效率关系新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保障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是社会保障法的理论基石,该人文精神决定了公平是社会保障法的价值取向,而分配公平则是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法的现实的价值取向。作为中国这个正处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无力去追求分配结果的绝对公平,只能以追求生存权利的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权利公平体现在社会保障体系设置上,即应以社会救助为基础,社会保险为核心,全面构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基础,是保障公民生存权的底线制度,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应该成为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效率与公平问题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分析效率、公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联系,从而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以便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我们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人们一般不谈论或很少谈论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党的文件上也基本没有涉及到这个问题。但近些年来,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党中央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并且反映在党的重要文件中,比如,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从十二个方面勾勒…  相似文献   

19.
祝建华 《浙江学刊》2008,(3):190-195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可及性与可得性问题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从目标定位的几种主要方式出发,就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定位方式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当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标定位过程中的耻辱感、道德风险、管理成本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认为低保制度的可及与可得性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制度的设计与执行.  相似文献   

20.
话题背景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和程序向其提供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制度。1993年6月,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1994年,国家民政部肯定了上海的经验,提出了“对城市社会救济对象逐步实行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进行救济”的改革目标,并部署在东部沿海地区试点。到1996年5月,全国已有206个城市建立这项制度。1997年8月,《国务院关于在各地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下发,1999年10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正式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