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秦晶 《社科纵横》2011,26(3):99-101
"给力"一词在2010年广泛传播,是一种令人关注的语言现象,值得分析和研究。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对"给力"一词的传播、应用及变异进行研究,指出"给力"不仅是一种模因,更是一种强势语言模因,它的复制和传播是一种语言进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6,(1):112-117
模因论研究起源于生物学领域,被广泛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语言中的模因论为语言的演变提供一种思维方式,可以用来解释多义词各义项间的衍生关系、词群的构建。以浴びる为例,由模因论出发,梳理出其语言模因结构M1=M0+Vr。M0是多义词众多义项能聚集起来的起始概念,是不变的成分;同样,它也是词群中各个词语能聚集起来的根源,同样是不变的部分。M0是不变的语义内核,但一个词的模因结构不仅有M0,还有变体成分Vr。Vr既可能是词语内部的语义特征,也可能是词语适用对象的结构框架特征,或者是语体特征。立足于此,将该理论运用到词汇教学中进行对比实验,通过实验,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语言学模因结构的有效性,但还有进一步深入挖掘、广泛验证的余地。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司马迁有着他的经济管理理论即“善因论”——经济放任主义,并分析了这一理论赖以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基础以及思想来源和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秦晶 《社科纵横》2013,(11):148-150
模因论为政治用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政治用语实质上是一种语言模因,可以分为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本文从模因论出发,结合对《人民日报》相关语料的分析和整理,尝试对政治用语中强势模因的传播及其功能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5.
吴淑严 《社科纵横》2013,(9):143-145
2013年央视春晚中的相声、小品,采用复制和传播强势语言信息和文化现象、焦点人文情境等方式巧妙设置"包袱",并达到了幽默诙谐的效果。从语言学的角度说,语言类节目"包袱"的设置是对语言、文化信息的模仿、复制和传播,是一种典型的模因现象。  相似文献   

6.
《求是学刊》2018,(3):154-164
思想家、史学家贾谊的"过秦"论,是汉初"过秦"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贾谊"过秦"论的历史视角分为"攻"与"守"两个阶段,具体分析了秦之兴亡的原因,得出了"攻守势异"的历史认识;贾谊"过秦"论的目的是为西汉皇朝的政治统治提供历史借鉴,由此提出了具体的仁义治国理论。同时,贾谊是汉初"六经"的重要传人。其"六经"思想继承了先秦儒家特别是荀子的思想,并将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从天道观上作出了论证。在此基础上,贾谊具体阐述了"六经"经传内蕴的仁爱、礼治思想。这些"六经"之论,成为其"过秦"历史总结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常新 《唐都学刊》2012,28(6):23-27,41
工夫与本体问题是宋明儒学的显题,李二曲承袭阳明"合本体工夫而一"之说,强调二者的统一性,其"格物致知"说与"慎独"说都是基于"致良知"、"止于至善"的为学工夫,其"格物致知"同阳明一样是一种向内的意向性活动,通过对先验良知的情感体验,进而达到"穷理"的道德境界。他对"独"的理解更接近《中庸》的原意,其"慎独"的工夫论强调了实践与行动的重要性,对于晚明以来王学末流的学风具有一定的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静芳  李彬  周进 《社科纵横》2012,(11):175-175,178
语言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为研究语言、学习语言提供了新的视角。英语文本是阅读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载体,是英语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本文试图探索在模因论视角下,以模因理论指导大学英语阅读,获得阅读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9.
“被啃族”群体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选取与“啃老族”相对应的“被啃族”作为研究对象,从“被啃族”的现状入手研究,归纳了其类型,分析了其成因。对“被啃”现象存在带来的一系列后果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从多角度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十二五发展时期,我们既要积极地推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同时也要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冷思考,并注意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要强化三要,即不仅要创新更要创值,不仅要传承更要传播,不仅要增量更要增质;另一方面,要警惕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三个误区,强调三切忌,即切忌唯GDP论,切忌资源决定论,切忌文化标杆论。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推动文化产业有效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易萱  李惠颖 《东西南北》2011,(19):75-77
1993年7月的《纽约客》,彼得·斯坦纳创作的漫画将两只狗捧红了。漫画里,一只正在互联网冲浪的狗对伙伴说:“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只狗。”这则诙谐的漫画生动展现了网络虚拟身份的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12.
13.
:“九五”期间 ,中国社会语言学稳步发展 ,语言调查成绩显著 ,语言规范和语文立法研究获得重要突破 ,文化语言学渐趋成熟 ,言语交际和称谓问题研究成为热点 ,社会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开始与国际接轨。但理论薄弱、方法简单、学风粗率等等缺陷依然制约着学科的发展。文章综述并分析了世纪之交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现状 ,指出了其发展趋势 ,并提出了“十五”期间应注重研究的 1 5个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学从对西方社会理论的引进、消化、吸收逐渐走向自主创新。中国作为拥有独特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以及庞大人口的东方大国,其所发生的巨大变迁给中国社会学界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营养与资源。近年来学界所热议的关于中国发展模式与道路的"中国经验"问题便是在这个基础上生发出来的。然而,相对于"中国经验"讨论的热闹状况而言,"中国体验"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其所蕴涵的独特内涵、分析路径以及方法论意义还不为学界所知。有鉴于此,本刊组织了四篇笔谈文章,分别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中国体验"的社会学意义,以飨读者。其中,周晓虹教授提出,我们可以将"中国经验"和"中国体验"视为理解中国社会变迁或转型的双重视角,单单研究或重视宏观的"中国经验"是不完整的,"中国体验"起码在精神层面赋予了中国经验以完整的意义和价值。王浩斌博士指出,将"中国体验"界定为"中国人民在宏观变迁的背景下发生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方面的微观变化",是欲求为时代精神找到一种社会学的表述。使用价值观而不使用哲学、意识形态等概念,使用社会心态而不使用传统的社会心理概念,是社会学对中国人文化与心理嬗变的独特把握,是时代精神的社会学表达。王小章教授以中国社会在制度(体制)层面、结构层面和社会心理层面的巨大变化为分析背景,对中国社会科学必须关注"中国体验"的深层根据进行了剖析。成伯清教授提出,关注"中国体验"就是要确立中国人的时代精神的内在价值,走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世界、心态世界和情感世界,即关注中国人自身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15.
看过美国影片《修女也疯狂》的人都记得片中这么一个镜头——穿着修女长袍的女主人公疯狂地跳霹雳舞。这种不合时宜的举止颇为吸引观众的眼球,我们之所以热衷于看到这样不和谐但又难以抗拒的形象,正是因为其本不该出现,而我们的内心都希望它出现。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7,(4):92-100
甲午战争前,朝鲜甲午农民战争的爆发被日本认为是侵略朝鲜的"良机",也为福泽谕吉提供了实现其积极鼓吹的"朝鲜政略"的机会。甲午战争期间,福泽谕吉阐述了自己的"朝鲜改革论",为日本"改革"朝鲜寻找"正当理由",并为此积极地出谋划策。福泽谕吉的"朝鲜改革论"随着甲午战争的进程而有所改变,大体上追随了日本的对朝政策,其只不过是在其文明观掩盖下的对朝鲜的"侵略论",实质就是使日本对朝鲜的侵略正当化。  相似文献   

17.
从欣赏到占有隔着一条道德的天堑,越之,雅趣皆无,强盗之流也。  相似文献   

18.
李睿 《唐都学刊》2023,(2):81-86
对张载“合性与知觉”心性论思想的诸多解读中,朱熹和牟宗三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以两位对“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的不同解读为引,可以反观张载心性论思想之全貌:张载以“天”“道”“性”“心”的思想脉络为基准,用“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对“心”进行界定,认为“知觉”上接“性”方以成“心”。这符合其思想体系中“太虚”本体的动态一贯之路,突出了人的道德主体性,完成了“修其本以胜之”的历史使命。具有双向动态义的“合”将“性”“知觉”和“心”统一起来,既为格物穷理留有顺取之路,又为明觉经察留有逆觉体证之路,形成了宋明理学心性论思想发展内在理路的巨大张力。  相似文献   

19.
"建安风骨"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标举的重要美学范畴。本文在把握"建安风骨"的审美特征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刘勰、钟嵘等文论家的"风骨"论的基本内涵,并对建安诗人和南朝论家为诗歌的"盛唐气象"的产生所作的理论和实践上的贡献作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信用促使资本集中和积聚,原始资本积累增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技术进步相对提高,生产关系进一步拓展。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信用成为生产力相关联的项,信用能量的涨落将会引致周围关联项以及与它相关联的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涨落,耗散论中的蝴蝶效应应运而生,原系统平衡态发生突变,引致生产力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