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洁 《唐都学刊》2011,27(2):125-128
当代我国的"出版自由",应着眼于法律如何保障出版自由和如何规制出版自由。即现阶段我国"出版自由"的内涵是:出版自由是公民在宪法、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将作品编辑、加工并复制后向公众传播,以出版的形式发表意见来参与管理国家、公共等事务的权利。研究"出版自由"时应正确区分出版自由和政治自由、表达自由、新闻自由、议论自由的区别与联系。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有明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却没有"出版自由法",其实"出版自由权"与"著作权"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出版自由权是著作权的前提和保证,而著作权则是出版自由权得以落实和具体化的司法手段。  相似文献   

2.
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业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林霞 《社科纵横》2010,25(8):132-134
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内容与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出版形态,目前数字出版已成为未来出版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和方向。本文从中国数字出版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从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出版的转型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期刊网络出版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期刊网络出版的时代已经到来。电子版期刊具有高效、快捷、方便、节能、省钱的优势 ,使传统期刊面临着严峻挑战。作为期刊出版者 ,谁能尽快地进入网络 ,谁就能在未来的出版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国家有关部门在完善《著作权法》的同时 ,应抓紧制定与电子期刊有关的编排、检索、信息交换等规范与标准 ,以保证出版单位的网络出版与印刷出版形成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在出版人才的评估中,应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即迅速发展的出版产业与出版人才总量不足的关系;高质量的出版要求与出版人才素质不相适应的关系;出版人才自由发展与人才有计划、分方向培养的关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与强调团队合作、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制约我国网络出版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分析中国网络出版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是制定网络出版业发展战略的首要前提.鉴于目前我国网络出版监管不力、信息权威性受到质疑、版权保护面临挑战、复合型人才短缺、技术标准不统一、成果的社会认同度低以及人们阅读习惯尚不适应的实际,促进网络出版健康发展,应加强对网络出版业的宏观调控,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重视网络出版立法工作,积极实施网络出版人才培养战略.  相似文献   

6.
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梅 《学术交流》2002,(4):168-170
网络出版的非独占性、图书消费的无损害性以及读者的广泛参与性,使之具有传统出版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上网读书造成的视觉疲劳、计算机对身体的辐射以及携带不便等缺陷也十分突出。应该看到,网络图书都有火爆的纸质版,网络出版促进了纸质图书的销售,传统出版的大众性、便携性成为网络出版的有力支持和补充。  相似文献   

7.
哲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治民 《唐都学刊》2007,23(4):27-31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问题是翻译理论和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多角度研究有助于我们看到这个问题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能准确地说明语言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问题。内容与形式是任何事物都具有的两个方面,语言自然也不例外,也必然有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语言的内容就是该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信息,而形式则是表达这种思想的语音、文字符号及语法体系。内容和形式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对立使内容和形式成为两个可以分开的层面,从而使一种语言表达的思想、信息与表达此种思想、信息的语音、文字符号及语法体系分开,使语言之间的翻译有了基础,一种内容有多种形式的表达,进一步说明了语言之间的翻译是可行的;内容与形式之间又是统一的,使内容与形式又难以分开,从而产生不可译现象,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进一步说明了语言之间的翻译还存在着不可译现象。在翻译中,可译的是内容,内容的不可译是暂时的、相对的;不可译的是形式,形式的不可译是永恒的、绝对的。  相似文献   

8.
网络出版对学术研究的推动表现在多方面:推动学术传播,促进学术交流,促进学术创新与突破,推动各学科之间的开放和互补,有利于防止学术腐败等。加强网络出版的维护是推动学术研究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9.
徐翔 《创新》2010,4(5):110-113,121
以"信息方式"的方法论层面与"文本场性"的本体论层面为基础,可对游离在信息技术形式和信息内容之间的"信息关系"及其主体性书写效果进行有效省察。信息关系兼有形式的内容性和内容的形式性,属于物化和意义、身体和表征之外以及之间的"第三区间"。"信息关系"并非新的理论洞察,但从包含形式的内容性和内容的形式性的"第三区间"层面对它的学理审视,可作为媒介理论和文化现实互动的一个新的概念"接口"和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0.
黄广宇 《社科纵横》2012,(10):155-156
通过调查表明广东省大学生对国内外总体形势与政策的内容的认知情况是良好的,对国内政治、经济、民生、民族、台海关系以及国际形势和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内容认知度较高,学生出于政治表达、道德关怀以及交往需要关注形势与政策,少部分由于政治冷漠等原因不关心形势与政策;网络途径成为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认知方式的首选,占93.6%,因而加强网络建设和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信息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学生希望通过专题教学,丰富的形式接受《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因此高校应该探索出受学生欢迎的形式多样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形式来。  相似文献   

11.
梁春芳 《学术交流》2005,(12):208-211
伴随中国出版业的转制,急需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富有国际竞争力的出版人才。但是,目前的出版教育却滞后于出版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对现代出版产业缺乏理性认识、学科地位未确定、培养模式滞后、课程设置错位、师资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教材可选择性太小、教学方法偏重课堂讲授,等等。所有这些,已成为制约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的瓶颈。鉴于出版教育内在结构具有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特殊性,加快中国出版教育的发展,必须三者携手,发挥各自的优势,整合出版资源,形成相互促进、良性共生的和谐关系,才能适应现代出版产业的国际竞争,为中国出版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以国庆60年期刊成果观摩、梳理2005—2009中文期刊传播数据与品牌期刊群、公布网络发行量、发布李东东副署长作序的《期刊主编访谈》等为议程内容的“2009中文期刊网络传播排名发布暨3G时代期刊盈利模式高峰论坛”日前在京举行。会议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龙源期刊网主办,协办方包括中国期刊研究所、中国图书商报等业界权威机构.本刊执行主编王奎龙代表《东西南北》杂志社与09年度网络传播TOP100刊社及龙源期刊网合作伙伴期刊社人士共聚一堂。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  相似文献   

13.
出版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催生了数字出版。面对数字出版的挑战,各大学出版社积极应对。近年来,凭借着自身在资源、人才、学术等方面的天然优势,我国大学出版社探索出网站建设、原版原式的电子出版、特色数据库、在线教育平台和手机出版5种数字出版模式。今天的数字出版尽管面临着诸多困境和难题,但各大学出版社逐步找到了各自有特色的数字出版模式,正在实现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是指能产生经济利益的社会因素,网络与认知观念是社会资本的两种主要形式.当前,社会资本经济学正在形成之中.本文对社会资本概念、社会资本经济学的行为假设及其主要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出版业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表明,出版业是一个高度的技术依赖型行业。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出版业正经历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出版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诸如产业链整合、版权保护、人才建设和集群创新等方面制约技术创新的一系列问题。在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生态时代的一系列观念应该发展。作者论述了生态时代和共同体观念、生态时代观念的思想来源、生态时代与宗教等文化因素的关系、宽恕和恩惠 ,探讨了未来生态时代和社会共同体的基础。其主要的思想内容是强调未来的社会共同体形式应该与生态自然之间建立起相互有益的平衡 ,改造我们的文化以使生态时代的生活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7.
万雪梅 《学术交流》2008,12(5):180-182
所谓信息生产力,是指信息劳动者以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手段作为生产工具等劳动资料,通过对信息的创造、采集、处理、使用等方法作用于劳动对象,从而获得新的信息产品,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力量.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与创新的今天,在市场经济竞争突出速度与效率的条件下,信息才逐步显示其重要地位和作用,并逐渐从生产力诸要素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存在的形式,成为信息生产力这种新的质态.它具有形态的转换性、强烈的渗透性和快速辐射性特征.作为当代先进的生产力,它对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加以优化,改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素质,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出极高的效能.  相似文献   

18.
《公民权益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对出版自由以国际公约的形式对各缔国加以约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宪法或其他法律,对出版自由一般都有明文的规定。研究世界各国法律、法规对于出版自由的规定,可以对我国出版自由立法形成有益的借鉴,同时紧跟国际形势,推进我国的出版贸易。  相似文献   

19.
郑红宇 《创新》2010,4(2):106-108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资源中心,对大学生的就业服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大学生择业竞争意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现实条件的制约,高校图书馆存在信息渠道开发不足、信息总量短缺、信息服务内容过少过杂、信息服务方式主动性不够、信息指导方式的综合性与多元性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从手段、内容以及机制建设等方面加以完善与改进。  相似文献   

20.
邓寒峰 《社科纵横》2007,22(11):144-145
本文就教育出版社在数字出版领域如何发挥内容资源优势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