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杜优劣论"平议云松子由一、众说纷陈正如人们所知"李杜优劣论",这是个老问题。但学术界都很关注,很感兴趣:一般说,这个问题有三种提法,即"扬杜抑李论"、"扬李抑杜论"、"不可分优劣论"。笔者认为,第三种提法较为公平、公允。自然,这里是单就李杜创作而...  相似文献   

2.
《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是列宁继《国家与革命》后,又一部批判以考茨基为主要代表的机会主义者关于国家与革命问题谬论的巨著。这部著作是针对考茨基的《无产阶级专政》这本小册子写的,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列宁对考茨基的批判虽已成为历史,但被列宁批判得体无完肤的考茨基的谬论,现在又被一小撮现代修正主义者复活了。因此,回顾  相似文献   

3.
史莉琴  肖发荣 《唐都学刊》2011,27(1):126-128
台湾学者陈政扬博士的大著《张载思想的哲学诠释》(以下简称《诠释》),围绕"气论"和"工夫"两个关键点,对张载思想做了全面而深刻的哲学诠释,这无疑是近年来张载思想研究的一部力作。《诠释》在台刊印,大陆并不多见,故有必要略作介绍,以期对当下的张载哲学研究能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陈发桂 《创新》2010,4(4):38-41
土地承包期"长久不变"的本意是为农村土地流转顺利推进奠定权能基础,但此项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可能固化村集体组织内的人均占地不均的现状,在农村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情况下,可能进一步加剧无地农民的生存困境。因此,需要理性对待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中的"长久不变"政策对无地农民造成的生存困难问题。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通过强化无地农民享有特定的集体成员优先权,以及加大针对无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可以有效化解农村现有的人均占地不均状况,使土地承包期"长久不变"的政策目标所蕴含的内在冲突得到有效化解。  相似文献   

5.
和谐论——一种新的研究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简要介绍和谐论概念、和谐论五要素、和谐度方程的基础上,阐述和谐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前景,列举了经济学中的"投资开发协商问题"、政治学中的"多党合作问题"、社会学中的"和谐家庭的关注问题"以及博弈论中"公共地悲剧问题"。通过这些例子,来说明和谐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优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土地开发、征地纠纷等引发的农民维权现象较为普遍,有些甚至升级为重大群体性事件,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面对这些冲突,农民维权方式先后经历了"日常抵抗"、"依法抗争"和"以法抗争"三种行为模式的演变。作为转型期农民维权的新方式,"以舆抗争"有其自己独特的产生原因和维权步骤,也有自身其正、负两方面的社会效应,需要全面把握。"以舆抗争"的出现并不会完全取代传统维权方式,而是会在特定的维权情境中以最优的效果和其他维权方式进行组合,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越来越常见的维权方式,更加有力地表达农民的权利诉求,实现权利的维护。  相似文献   

7.
杨敏 《创新》2009,3(11):5-1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其对于现代社会的问题现象有着根源性含义,故亦称之为"社会学的元问题"。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催生了"社会互构论",这一理论又促发了更多切近经验层面的社会现象研究,如社会行动的现代性变迁研究、中国扶贫研究、社区建设研究、城市发展与社会建设研究、农村民俗制度变迁研究等等。其中,"个体安全"研究既是理论扩展也是实际应用。也许,上述研究更重要的启示在于:社会学是一门不断生长的学科,正是对于现代社会世界之问题性的关切使这一学科获得了新的生长点。"个体安全"研究仅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社会学持续生长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8.
顾晓英  王琳 《社科纵横》2011,26(7):142-144
以2010年秋季学期上海大学自强学院"概论"课程班为个案,经过随堂听课、观察,访谈、调研,查看学生随堂反馈资料等,笔者认为"问题解析式"教学能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提高教与学双方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相似文献   

9.
刘立华 《社科纵横》2012,(1):147-149
学者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问题之所以非常关注,不仅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前沿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问题的科学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关键,更在于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实践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许多学者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过程在谈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得出的"单主体说"、"双主体说"、"多主体说"中关于受教育者是主体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笔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国家本质和主体的主导本质认为教育者是主体的结论,并试图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0.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土地问题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民对于土地的利用,有直接经营和间接经营两种方式。在中国中部地区哪一种方式所占的比重大,它们与农户的收益又有着何种的联系,农民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呢?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了自己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1.
《探求》2016,(1)
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土地是农民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财产。土地财产收益权的缺失制约了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如何创造条件让农民从土地的保值增值中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党的十七大以来,这一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现从内涵、意义、现状、原因和对策等方面对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和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关系在法律形式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反映,因此研究那个时代的土地问题、农民问题,必然要涉及到法律问题。对中国封建法制史的研究,目前似乎还是一个人们关注甚少的领域,然而把它与土地关系史、农民运动史结合起来考察,却可以更好地认识封建社会的农民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3.
周伟芬 《社科纵横》2011,26(5):123-125
在主张宇宙无限和宇宙有限的两大派斗争中,马克思主义坚持宇宙无限论并为此进行了斗争。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通过批判杜林的宇宙有限的错误观点,确立了自己的宇宙无限论。中国哲学界所构筑的理论体系,如教科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坚持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宇宙观。但是哲学界关于宇宙的个别提法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宇宙无限论。笔者指出并论证了"整个宇宙"、"一个宇宙"是悖论,同时吁请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们克服这一悖论,把马克思主义宇宙观坚持到底。  相似文献   

14.
当下正推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被认为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新一轮乡村建设热潮。然而在"三农"问题仍然凸显的国情下,中国农民正处在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功能释放不充分的境地。结合邓小平农村改革理论中的农民主体性思想发现,可通过最大化农民经济利益、规范农村基层体制和素质能力提升重构农民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邓演达是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领袖之一,本文试就他的农民问题思想的渊源、基本内容和在革命斗争中的实践略加论述。一、邓演达农民问题思想的渊源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状态。为了摆脱贫困落后的困境,不少革命家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但很少有能认识到中国社会贫穷落后最本质的问题是中国的封建制度。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后失败,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把能够动摇封建统治根基的广大农民发动起来。尽管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里面有个“扶助农工”,但他在革命纲领中,土地问题不是作为解决农民问题的核心内容,而是作为一般的社会问题提出来的。“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只是一些原则口号,并未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6.
王人恩 《社科纵横》2011,(11):93-98
在台湾红学研究史上,林语堂的《平心论高鹗》是一本有影响、自成一家之言的红学论著,林语堂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的真伪及如何评价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而非高鹗,高鹗只是依据曹氏残稿进行"整理补订"而非"续作"。他从"补"与"续"的内涵、《红楼梦》有无残稿散稿等方面论证曹雪芹写完了《红楼梦》全书,并针对胡适"首发后四十回高氏伪作之论"进行了驳论。  相似文献   

17.
在台湾红学研究史上,林语堂的《平心论高鹗》是一本有影响、自成一家之言的红学论著,林语堂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的真伪及如何评价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而非高鹗,高鹗只是依据曹氏残稿进行"整理补订"而非"续作"。他从"补"与"续"的内涵、《红楼梦》有无残稿散稿等方面论证曹雪芹写完了《红楼梦》全书,并针对胡适"首发后四十回高氏伪作之论"进行了驳论。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发表讲话的前两年,在《新民主主义论》这部光辉著作中就明确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所谓大众文化,“实质上就是提高农民文化。”因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这是小学生的常识。因此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所谓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以农民为主体的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后来,在《论联合政府》一书中,毛泽东又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19.
任增强 《阅江学刊》2010,(6):136-140
西人早在18、19世纪便接触到中国道家经典《老子》与《庄子》,但对其中美学思想之阐发则是20世纪之事。美国学者对先秦道家美学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道家美学与浪漫主义、道家美学中的"与道合一"说、"神"的观念、道家言意观、美学思想及其在全球化进程中之意义。其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与中西比较的视野有别于国内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1月20日,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与思想家托尔斯泰损落 100周年.托尔斯泰的文学观与人道主义思想,对日本白桦派枭将有岛武郎的积极影响十分明显.但有岛对托尔斯泰并非盲目崇拜,在宗教观上,托尔斯泰与有岛显著不同,托尔斯泰是否定艺术走向宗教,有岛却是抛弃宗教走向艺术.有岛将自家农场辽阔土地无偿送给农民,体现的并非托尔斯泰的"自我牺牲"精神,而是贯彻了有岛特色的"爱是恣意夺取"这一特殊内涵的个人主义理念.本文针对文学与农民问题这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