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大友 《社科纵横》2005,20(5):126-127
巴门尼德哲学不只是对过去唯心主义哲学的继承,更是对此前整个古希腊原始朴素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他对“存在”的基本规定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们对纯粹“始基”的理性追求,他所提出的“存在”范畴的基本特征潜在地包含于此前原始朴素哲学家们所提出的“始基”范畴之中。他的“存在论”哲学对古希腊哲学的进一步发展乃至对整个西方哲学史均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巴门尼德的思想呈现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特征,一方面他的存在学说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另一方面他的哲学结论也明显地有悖于人们的生活常识,其原因在于他还不能正确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割裂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巴门尼德存在学说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他关于真理与意见、思想与感觉、存在与非存在三对范畴的论述中;他的推理原则是一种否定性的原则,他的推理方法揭示了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为后来亚里士多德概括出形式罗辑的三大规律提供了依据;而他的思维与存在相统一的思想为可知论奠定了认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哲学流派之一爱利亚学派中最著名的代表——巴门尼德,他的全部哲学理论体系都建立在他的“存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其一切哲学问题也都是围绕“存在”而展开的。对于他的“存在论”哲学的性质,长期以来就存在着争论。有人认为是唯心主义,有人认为是唯物主义。在我国,巴门尼德的哲学普遍被认为是唯心主义的,这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4.
《学习与探索》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上刊登的《巴门尼德“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是唯心主义的》一文的观点,我不赞成,谈几点看法以就教于庞长富及其他同志。巴门尼德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的人。我认为,要断定巴门尼德的“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这一命题到底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首先要以他自己对这一命题的解释作根据。巴门尼德说:“思想与思想的目标是同一的;因为你决不能遇到一个思想是没有它所表达的存在物的。在存在物之外,决没有任何别的  相似文献   

5.
“存在(to on)”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toon)”是什么?颜一自巴门尼德开始,“存在”一直是西方哲学中的一大难题。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里反复讨论到存在问题,其不少论断影响深远。笔者前几年研读及辶多译其著作时,发现亚里士多德关于“存在”的态度十分特别,即他激烈地否定、排斥这一概念,而...  相似文献   

6.
巴门尼德的“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是唯心主义的,应是肯定无疑的。但有的同志著文对这个公认的传统论断提出了异议,说这个传统看法是“没有充分根据的武断”,“是先入为主地把自己的观点硬挂在巴门尼德的头上”,并说对巴门尼德的这个命题可以“作唯物主义的解释”。以上这两种观点是截然相反的。那末究竟哪一种观点“是没有充分根据的武断”呢?我们认为传统的论断是有充分根据的,而相反的观点倒是失之武断的。巴门尼德的这个命题究竟是唯心主义的,还是唯物主义的,让我们看看黑格尔是如何评价的,这对于我们辨明巴门尼德所  相似文献   

7.
提起18世纪德国杰出的大哲学家康德,便会令人想起他的“哥白尼革命”。这一“革命”的巨大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示出来,其影响也远远超越了他的时代。今天,面对危机四伏、风雨飘摇的世界,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理解康德,理解他的深刻和失败。 然而,在理解的同时,误解也象影子一样始终缠绕着康德,罗素就是一例。这位赫赫有名的实证主义哲学家在他的《人类的知识》一书的引论中写道:“从康德到现代,也许更确切点说从贝克莱到现在,哲学家当中一直存在着一种我认为是错误的倾向,那就是让对于世界的描述不适当地受到从人类知识的倾向得…  相似文献   

8.
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不是被誉为康德以来最伟大的哲学家,就被蔑视为哲学的破坏者。普林斯顿大学考夫曼教授写道,“每一个伟大的哲学家都给哲学指出新的方向,但唯有维特根斯坦是两次做到了这一点”:作为逻辑学家和作为语言哲学家。美国哲学教授巴特莱第三(William Warren Bartley Ⅲ)在他发表他的维特根斯坦传记(德文版书名《维特根斯坦的一生》)后,引起了维特根斯坦门徒们的公愤。因为巴特莱将他们的老师的形象描写得有“失人的尊严”。因为巴特莱虽认为除了波佩尔之外,维特根斯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但也说他“不是一个很有独到见解的思想家”,说维特根斯坦是个同性恋爱者,“他喜欢放荡不羁的几乎无法控制的乱交”。1911年秋天,维特根斯坦认识了罗素  相似文献   

9.
巴门尼德的箴言"思想与存在是同一的"是最古老的哲学命题之一.该箴言提出了思想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从巴门尼德到海德格尔,都对这个同一性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黑格尔以前的哲学史上,就同一性问题而言,亚里士多德和康德是两个关键的节点.亚里士多德从经验出发论证同一性,但最终未能证明这种同一性的普遍必然性.康德把同一性奠基在先天统一性并最终奠基在先验想像力之上,为同一性的普遍必然性给出了先验的内在的根据.  相似文献   

10.
王昕 《阅江学刊》2012,4(1):25-29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在各种政治较量和利益权衡中正逐步遮蔽其深层次伦理关切,导致了各种决策、理论的功利性和盲目性。作为"他者"的伦理关系始终没有出现。梳理西方近代以来主体性哲学传统和现代"他者"思想,将为理解气候变化问题产生的思想渊源,探讨当今气候变化问题涉及的伦理学问题提供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11.
存在与生存     
在生存哲学由萨特等一代作家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表达出来而风靡一时的年代中,海德格尔这个被誉为这一哲学创始人的哲学家却几乎被人们置之不理。然而当生存哲学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愈来愈无市场并为新的哲学流派所取代时,海德格尔的哲学却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兴趣。更值得慎思的是,被公认为生存哲学杰出代表的海德格尔本人却矢口否认他是一个生存哲学家而自称是一个存在论思想家或存在思想家。海德格尔作这种区分的实质何在?意义何在?他的哲学思考的核心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伊克巴尔的诗歌与哲学社会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克巴尔是 2 0世纪南亚最伟大的穆斯林诗人 ,同时也是南亚最伟大的穆斯林哲学家和思想家。作为诗人 ,伊克巴尔始终关注穆斯林的命运。除了诗人的浪漫 ,他兼具哲学家的思辨能力和思想家的睿智。他在《自我的秘密》和《无我的奥秘》中提出了“自我”和“完人”的学说 ,从而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继而他在 1930年全印穆斯林联盟阿拉哈巴德年会上提出了在印度西北部建立穆斯林独立国家的思想 ,这一思想成为巴基斯坦的立国之本。如果说诗歌创作是一种手段 ,那么实现印度穆斯林的民族独立则是他的政治理想。他毕生从事诗歌创作 ,通过诗…  相似文献   

13.
杜靖 《创新》2010,4(1):95-99
哲学家或思想家的思想不仅保留在他们的著作里,同样保留在民间日常行为、仪式、信仰和观念里面,因而社会学领域内的分支学科"社会思想"研究应该进入田野,而不是蜷缩在文献里阐释。哲学家或思想家的思想在向下导播的过程中呈现不同的地方化叙事面貌,而向来的社会思想史著作不过是一种特定时代的集体表象。社会学里的思想史研究应该跟哲学史和历史学里的相关研究有所区别,否则社会思想史家将面临极其尴尬的身份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个性差异是人类得以进步的基础,正如老虎都是一只一只的,豺狼才是一群一群的。我的一位小读者长大后,开了一家餐馆。他让我给他的餐馆取名,我笑着说,你是不是想用"皮皮鲁"。他说,当然想,但是不能。我问为什么。他说,皮皮鲁是中国几代孩子的童年象征,用"皮皮鲁"作为餐馆的名称,  相似文献   

15.
书讯     
R.C.所罗门等编:《理解尼采》,牛津大学出版杜,纽约,1988年,共251页本书收集了对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著作的评论文章,这里特别重视怎样去理解尼采和读懂其著作。虽然,他的著作加在一起就是一部不朽杰作,但没有一个主题能将他的各部著作联系在一起——因为尼采充满了新思想和新风格。这本书围绕尼采各部分著作来组织,每篇评论针对其一部著作。书中首先列出了有价值的参考书,这样就使得读者对该哲学家建立起一种印象。文章的作者有许多是当今美国研究尼采的杰出学者,如:F.伯格曼、A.丹托、B.马格努斯、C.米德尔顿等。书中的大部分文章,都是以前没有发表过的。  相似文献   

16.
现象学     
现象学作为一种哲学运动,是由德国哲学家艾德蒙德·赫塞尔(Edmund Husserl)奠基的,其要旨在于提出一种哲学,这种哲学由于具有某种基本原则而能成为一种纯粹  相似文献   

17.
陈家长 《社科纵横》2011,(12):108-111
在中国哲学上"和"是作为与"同"相对举的范畴而提出,"和"是一个包含了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存在,是差异性和多样性基础上的平衡、协调与统一;"和"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中和之道"是事物按其内在属性和固有规律而呈现出来的一种最佳存在状态,是事物发展的尺度,也是社会发展的尺度;"中和"思想的内涵包括:天地之间的和谐,天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身心灵之间的和谐;"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哲学和谐文化的价值原则;中国传统哲学和谐思想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和生存智慧,其思想内核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了可借鉴的精神资源,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上帝的重视和对上帝存在的证明是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中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沉思中,笛卡尔用较多的篇幅对上帝的存在进行了证明,笛卡尔通过用"上帝的观念""、具有上帝观念的‘我’的存在"、"上帝的本质或本性"等方式证明上帝的存在,他的上帝在其理性主义的张扬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方刚 《浙江学刊》2004,(4):98-101
本文从语言分析的角度考察柏拉图在<巴门尼德篇>中对相论困境的反思,并进而指出海德格尔正是以同样的方式重复了柏拉图的某些错误.作者认为柏拉图的主要问题在于他混淆了名称与对象或者是语词与事物以及对通常的语言形式的误用,从而他在西方哲学中引入了两个世界的概念.这种柏拉图式的二元论是本质主义哲学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冯春萍 《社科纵横》2010,25(5):91-94
对贿赂的内容和范围的规定直接决定一国对贿赂犯罪的打击力度。日本刑法和判例确定的是否构成贿赂的判断标准就是是否能满足人们的欲望。只要能满足人们的欲望的东西,无论其种类和形式如何,都构成贿赂。《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将"不正当好处"作为受贿罪贿赂内容和范围。而中国刑法规定的范围最窄,仅仅规定了"财物"和"财产性利益",不利于打击和遏制贿赂犯罪。因此,有必要在立法上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