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周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热点。“《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各种学术思想皆“援《易》以为说”(同上),中国古典美学研究也不例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周易》美学思想实质和作为中国美学重要起点的价值已为人们所充分认识。本文主要选择《周易)中几个重要范畴概念,如“阴阳”、“象”、“生”、“险”、“丽”、“简”等,从《周易》与中国古典美学关系上,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对人们深入认识和研究《周易》美学思想有所裨益。 一、阴阳:中国古代美学思维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西方美学的系统介绍及研究的深入,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系统整理工作及研究也渐渐打开了局面并卓有成效。可以说,郁沅的《中国古典美学初编》(以下简称《初编》)是继李泽厚、刘纲纪主编的《中国美学史》以及叶朗的《中国美学史大纲》之后又一部具有拓新意义的中国古典美学新著。它以丰富的内涵,严谨的论证,优美的文笔,展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又一新局面。它在从先秦的基本美学思想“诗言志”到晚唐司空图的“三外说”诗学理论的充分论证里,无不闪烁着作者研究的个性之花。  相似文献   

3.
禅宗美学研究的重要成果─皮朝纲教授《禅宗美学史稿》评介刘方中国禅宗美学,一方面构成了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另一方面其自身又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有着其自身起源、发展、演变的独立的美学分支体系。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深大学人     
田启波教授笔名“一波”、“张然”,1965年9月生,湖南常德人。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人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政治哲学、发展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出版学术著作10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与中国现代化》(专著)、《邓小平哲学思想与深圳实践》(副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副主编)、《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当代反思》(合著)、《移民文化与市场伦理》(合著)、《当代高校公共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合著)、《邓小平理论研究前沿报告》(合著)、《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哲…  相似文献   

5.
刘纲纪同志关于“美是人在改造世界的实践创造中所取得的自由的感性具体表现”这一新界说,就目前我国美学界对美的本质问题的研究来看,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观点。它贯串在刘纲纪的一系列著作——《美学与哲学》、《艺术哲学》、《美学对话》以及和李泽厚同志合著的《中国美学史》中,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可以称之为“实践自由说”的美学新学说。这个学说,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美学所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与西方古典美学范畴在思维方面的重要差异之一,是前者重功能、性质,后者重实体、元素,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美学范畴更多侧重于指称审美事实的功能和性质,西方古典美学的大多数范畴称谓的是审美事实的实体和元素。那么,中国古代美学范畴的功能性有哪些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 作为指称审美事实的美学范畴,可以侧重于审美事实的实体方面(如情节、性格、线索、黄金分割律等西方古典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7.
有十几个高等院校的教师合作,由王季思和李悔吾、肖善因三先生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和《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以下简称《悲剧集》和《喜剧集》),是解放后我国古典戏曲研究中引人注目的新成果.它运用现代悲剧和喜剧的美学理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的评点形式,对剧本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为我国古典戏曲研究工作,开辟了新的蹊径,提供了新的范例,使广大读者的耳目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8.
《石涛画语录》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绘画艺术理论著作。石涛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出发,就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各方面作了精辟论述。而其中的"一画",是《石涛画语录》的核心概念,代表了石涛绘画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9.
正曹俊峰教授是蒋孔阳先生的学生,我的大师兄。记得我们三个师兄弟的硕士论文就是在蒋先生《德国古典美学》的启迪下分别选择了康德(俊峰兄)、席勒(张玉能兄)和黑格尔(本人)。毕业30多年来,俊峰兄把研究康德哲学、美学作为自己的毕生使命,耗费了极大的心血,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康德美学引论》(天津教育出版  相似文献   

10.
王希恩 《东方论坛》2008,(2):123-124
崔明德教授是民族理论和中国民族关系研究的专家,已出版《两汉民族关系思想史》和《隋唐民族关系探索》等多部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的专著,其中《中国古代和亲通史》被选人“代表国家级社科研究的最高水平”的《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第二批优秀成果的第一项。最近,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的崔明德教授与马晓丽、曹鲁超合著的《中国民族思想的学科建设与创新》一书,  相似文献   

11.
陆机(公元261—303)的《文赋》被誉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专著,他在比较各种文体特点时所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说在古典诗学理论史上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虽然《文赋》本不是主要论诗,但这一命题的提出,却“使古代诗歌理论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中国诗歌美学自此开始熠熠生辉”(陈良运《诗学·诗美·诗观》)。本文也拟从这一命题出发,探讨一下陆机的诗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刘筑琴,湖北省武汉市人,生于一九四一年。一九六三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本科。执教31年,长期从事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美学和现代汉语等有关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主要科研成果有:《实用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戏剧故事集》、《古代爱情诗词鉴赏词典》、《古代文言小说鉴赏词典》、《文学鉴赏精要》、《易真名士自风流》等著作。其中《实用现代汉语》已被数所高校采用为教材。近年来,在《古典文艺理论研究论丛》、《唐都学刊》、《延安文艺理论研究》等国  相似文献   

13.
刘纲纪同志关于“美是人在改造世界的实践创造中所取得的自由的感性具体表现”这一新界说,就目前我国美学界对美的本质问题的研究来看,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观点。它贯串在刘纲纪的一系列著作——《美学与哲学》、《艺术哲学》、《美学对话》以及和李泽厚同志合著的《中国美学史》中,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可以称之为“实践自由说”的美学新学说。这个学说,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美学所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对于回答当前艺术实践中许多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都富于理论意义和现  相似文献   

14.
在学术著作出版很不景气的一九八九年,樊德三同志一下子就主编出版了三本书:《文学概论》(东北师大出版社)、《美学引论》(光明日报出版社)、《古代文论名篇导读》(光明日报出版社),他主编的另外一本《教学美学》也即将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读了樊德三主编的以上三本论著,深感他作为在盐城师专中文系执教多年的文艺学副教授,教学经验丰富,对文艺理论和美学研究有素,教学科研并行不离。这从三本既是论著又是教材的特色中充分显示了出来。下边仅就《文学概论》和《美学引论》两书,简评一下樊德三文艺美学研究的显著特色。这些年文艺美学界引进了西方大量的学术成果,涌现了许多新的观点理论,研究者自然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作为一部古代文论巨著,它主要的目的是研究文学创作。周扬曾准确地指出这一点:“《文心雕龙》是个典型,古代的典型,也可以说是世界各国研究文学、美学理论最早的一个典型,它是世界水平的,是一部伟大的文艺、美学著作”(《关于建设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问题》)。基于这样的逻辑起点,历来的“龙学”研究家们都只着眼于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去发掘《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16.
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的新成果──简评《古代希腊研究》晨晓古代希腊文明是现代西方文明的基石。德国学者基茨勒在《希腊罗马研究在中国》一文中曾说:“全部的西方文明,欧、美、大洋洲的思想、文化和科技成就,都带有希腊罗马时代的烙印。”“谁要想理解欧洲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美学的开创者,他对美学的研究一方面继承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内在精髓,另一方面也吸收了西方美学的先进成果,在中国美学从古典向近代转换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目前,对梁启超美学思想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三种:一种是评价式的,这种研究基本上属于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来,在面对涌进中国大门的西方当代接受美学,对其进行消化的同时,考虑到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固有精华,中国许多学者便以西方接受美学为参照系,重新审视中国古代文论中有关读者审美接受的理论思想。这种情形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初步尝试到90年代的系统探讨愈演愈烈,遂构成了古代文论研究中的一大景观。近年来,邓新华教授推出的《中国古代接受诗学》一书(以下简称《诗学》)可以说是其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堪称中国古代诗学研究的创新力作,标志着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现代重构。《诗学》一书,共28万字,分为“绪论”、“发展”和“方式”三篇…  相似文献   

19.
读《中国古代的人学与美学》陈代湘有人说,中国古代的美学实际上只是一种“潜美学”,即虽有精妙之论,但却缺乏高度抽象的、研究美的本质或最一般规律的“哲学式”理论体系。这是用西方人的眼光来套中国美学。成复旺先生的近著《中国古代的人学与美学》(以下简称《人学...  相似文献   

20.
我院美学研究室于一九八三年五月十六日传达了辽宁省美学学会第二次年会精神。会上科研处领导同志(美学研究室主任)勉励大家再接再励,把我院的美学研究深入一步,争取在美学原理、中国古代美学史,美育和普及工作等方面拿出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