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愚 《家庭科技》2010,(10):1-1
有一位老人,自78岁生日起,决定每天抽出1小时学习欣赏音乐。人们问他:“为什么这么大年纪了!还学习欣赏音乐?”他乐呵呵地回答道:“我在为自己现在的生活增加乐趣,也为将来如果卧床不起时不至于空耗光阴。”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将“寿”列为“五福之首”。都江堰生态环境好,绿化面积大,饮用水质好,空气质量优,是久负盛名的长寿之地,其长寿文化源远流长。“八十不言老,九十满山跑,百岁老人精神好得不得了”,这就是生活在这里的福寿老人们的生活写照,他们的生活爱好各具特色,家住都江堰市青城镇青景村八组的李王氏就是一个特别喜欢“赶场”的老人。  相似文献   

3.
祝欣 《家庭科技》2006,(11):8-8
在年轻人嘴里,“老人”一词总是和“保守”二字离得很近。我们不服。有现代青年、现代女性,老人就不能“现代”吗?那么,现代老人的特征是什么?现代老人与传统老人有很多观念上的差异,这里只举出三例,“抛砖引玉”,也许能激发您更多的思考,进而改变您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肖东 《家庭科技》2010,(1):28-28
有哲人云:“活着,快乐就好。”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始点和终点。追求快乐是人的本性,快乐人人向往,老人尤甚。根据本人十年退休生活的体验,要快乐随身,必须坚持做到“四知”——知足、知善、知乐、知变。  相似文献   

5.
对广西资源县河口瑶族乡100位农村瑶族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山区农村瑶族老人精神文化活动贫乏,生活方面出现购物困难、经济困难、看病困难、生活自理困难等。对此,政府应弘扬瑶族居家养老传统,加快发展社区福利与自费相结合上门养老服务,为老年人组建电视频道,将上门给山区70岁以上老人诊疗纳入“新农合”的受益范围。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亚各国通过“快速现代化”走上了经济高速增长之路,所伴生的“生活危机”影响人们“好好过日子”。为此,日本福利政策学界提出“生活福利”框架,其核心内容是“生活结构”,分为纵向的“生命过程”(生存、生计、生命健康)和横向的“生活结构”(劳动、家庭、消费)。“生活福利”围绕生活主体的生活结构所需的各类需求,形成助力民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该体系具有整体主义、主体自反性、地域社区性等特点。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国的“生活性社会福利”制度也开始勃兴,但尚存在系统性和主体性不明晰等缺憾。“生活福利”理念对建构中国特色“美好生活”型社会福利体系的启示在于,激活生活相关的中国传统思想资源,突出中国式社会福利的“家庭性”和“生活智慧”的主体性;立足社区福利服务,加强社区福利制度的体系性;建立多元共治的央地互补型福利体系,建构“福利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城市居家老年人口生活质量及其综合评价理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晶 《青海社会科学》2008,(6):44-47,101
建立反映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理论模型及指标体系,有利于研究他们的生活质量的总体特征和数量关系,了解和掌握城市居家老人的生存状态及困难需求,对探索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界定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概念和分析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基础上,建立了评估我国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层次分析理论模型。这个生活质量评价模型包含六个维度,即经济状况与消费水平、居住条件与家庭设施、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社会支持、闲暇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8.
在老龄化和工业化双重背景下,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急剧增多,所面临的问题日益严重。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关注就难以有相应而完善的解决措施。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实地调查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分析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在经济条件、健康医疗、生活照顾、住房条件、精神慰藉和老人养老意愿需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政府、社会、家庭和自身层面提出农村空巢老人老有所养、圆老人生活幸福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佚名 《家庭科技》2008,(11):48-49
第一年:新手上路,发现自己“我是谁?”“我的长项是什么?”“我最适合做什么?”“我选择的专业适合自己吗?”当你刚刚开始大学生活时。你对自己以后要做什么不清楚是很正常的。抓紧时间去学习关于你的专业能力、人格形成、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的一切事物吧。  相似文献   

10.
满足城市老人生活与健康需求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重要内容和保障.在对广西城市老人生活与健康进行调查后可知,应把城市老人养老意愿与需求状况,作为制定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依据.政府应通过法律、经济和行政的手段,积极发展城市老人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制度,建立适合老人就诊的医疗机构和养老体系,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的作用,做好老人的照顾和看护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一青年总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生活不幸福,终曰愁眉不展。 这一天,走过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问:“年轻人,干吗不高兴?” “我不明白我为什么老是这么穷?” “穷?我看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说。  相似文献   

12.
冯浓萍  范海松 《南方论刊》2013,(5):J0006-J0006
深圳市龙岗区在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中,积极做好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行为转变,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和群众参与,龙岗区中心城各社区先后获得广东省“宜居社区”、“文明社区”、深圳市“绿色社区”、“健康社区”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社区”等称号,成为了龙岗区健康促进的典范社区。  相似文献   

13.
鲍捷 《家庭科技》2013,(2):35-35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会不可避免地走下破路,但如果在生活中能常做到以下“十练”,就会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放缓衰老的脚步。练大脑练书法、画画、下棋、弹琴既休闲又健脑,非常适合老人。吃饭时细嚼慢咽,能加速头部血液循环,保证大脑供血量。常叩齿也有同样效果。此外,坚持每天读书、看报、听广播,做读书笔记,或者把当天的新闻和生活琐事记录下来,是锻炼老人记忆力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赵刚 《家庭科技》2010,(4):37-37
据调查,多数老人愿意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家庭中如果没有年轻人和孩子,会让老人觉得屋子里空落落的。  相似文献   

15.
认识成亚梁老人是从他的“荣誉”始。这天,我到文友家串门,只见其桌上堆着一摞奖状和证书,什么“《奥运有我》全国书画巡回展银奖”“纪念邓小平诞辰105周年全周书画大赛金奖”“参加庆祝祖国60华诞全国书画大赛金奖”以及“当代牿画艺术领军人物”“当代爱国书法家”“人民功勋艺术家”证书等。文友边看边指了指桌边坐着的一位老人,说:“这都是我们成老获得的。”  相似文献   

16.
凌茜雯 《家庭科技》2013,(10):18-18
"中年越懂得生活的人,年老时往往越能享受生活,从容地面对自身社会角色的变化。他们独居也好,和儿女一起住也好,都能自得其乐。"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医学心理学研究室副主任尹平说,老人若能有自己的生活规律,有健康的生活情趣、平和的心态,就不容易陷入孤独与寂寞当中。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并提出:“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全会提出的循序渐进的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18.
杨亮  盛邦跃 《阴山学刊》2005,18(6):97-99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的问题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在我国老龄人口中占绝大多数是农村老人,农村老人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从物质生活水平、精神生活水平、医疗保障等方面来看,农村老人的生活现状不容乐观。因此解决农村老人老有所养问题、加大对农村医疗事业的投入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成立农村老人协会鼓励老年人自助、深入贯彻《老年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成为当前农村老年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潘家永 《家庭科技》2006,(10):51-51
我是年近七旬的老人,有一子一女。老伴去世后,我一直随女儿家生活。女儿已经下岗,外孙子又正在外地上大学,全家人的生活只靠女婿每月不到700元的工资,日子过得紧巴巴。屋漏偏逢连夜雨,前不久,我又生了场大病,不仅把自己的3000元积蓄花光了,还害得女儿背上5000元的外债。眼下,生活陷入难以解决的困  相似文献   

20.
古代徽州文化的研究,现在是学者们热衷的课题。文书、器物、村落、艺术等等都已成为各种层次的研究项目。我当然也很佩服这里面的精深成果。但常常又感到有些隔膜,因为我很少在其中感受到可以触摸的真实的活人。活人的生活感受、生活状态以及喜怒哀乐也许是历史文化研究最有生命力和说服力的东西,也只有这些东西才真正对今天的人们的“活着”具有着切实的意义。当然我不能够对所有的学术研究都提出这样不太学术的要求,但在今天徽文化研究已经热到如此程度的时候,期待一个能感受到“活人”的“可以触摸的徽州”,应该不能算是过分的奢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