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作家毕淑敏在北京大学演讲,有学生递上条子问:"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毕淑敏想了想说:"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对你说,人生原本是没有意义的,但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要赋予它意义。"然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学生没有追问,毕淑敏没有回答。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长子,台湾成功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夏烈在给高中生的讲座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和本质可以由不同的角度观察:在生物学上,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延续后代,创造继起的生命。生物学是科学,没有性灵,所以在生物学上人类和其它禽兽  相似文献   

2.
仰望星空,漆黑的夜,耀眼繁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为寂寞的夜空添加了无穷魅力。流星,虽短暂,但却为天空留下了一次又一次美丽的光辉。人生也是如此,虽然短暂,可却要寻找人生的价值。再抬头望着群星璀璨的夜空,美丽极了,这使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对于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张光茫 《社区》2011,(8):13-13
春节假期,本想出去转转,可巨大的客流让我望而却步,于是在家读完了著名作家毕淑敏的《蓝色天堂》。这是一本关于游记的好书,有着淡雅的封面.是毕淑敏环球旅行后所写的心灵体验。读着这样一本渗入了独特香料的书,予以我“手留余香”的感觉,温暖而舒服。  相似文献   

4.
捧读这本书,心灵仿佛一条清澈的小河,静静地流向远方。那远方,就是作者笔下所描绘的精彩世界。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游记,而是作者于人生旅途中且歌且吟,边走边想的思想结晶。这本书,文笔简洁而诗意。同时,自始至终,一直带着一缕淡淡的愁思。乡愁萦心,让作者对每个所到之处都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关于故乡,关于人生的意义,关于生命的价值所在。作者经历独特,又擅长思考。因此,这本书,才得以从容诞生。作者从中国北方的一座小城来到美国。她用一双细致的慧眼、一颗纯  相似文献   

5.
毕淑敏小说常常引人入胜,在娓娓道来的文字中,阐述生命的真理,引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这些和毕淑敏小说独到的叙事方式是分不开的。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零聚焦的叙事模式、讲述的方式以及倒叙为主的叙事时空都让她的小说散发着传统文学不朽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十年,相对于无限存在的历史,只是一个瞬间;然而对于有限存在的个人而言,它的分量无法轻视。因为十年的光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容颜,让人生从一个阶段步入另一个阶段。如果一个人的十年和一本书相联系,那么这本书的意义会因作者的执着和这十年时间的磨练而厚重。  相似文献   

7.
鲁原先生的新著《人生元本一首诗》(东方出版中心2016年出版)是一本别具一格的唐诗鉴赏和评论著作,如先生在前言中所言,"这是一本关于诗的书,又是一本关于人的书,确切地说,是关于诗人的书."我认为这里的诗人有两重含义:一是本书以评传的写法,对初唐至唐末50余位诗人的性格、心灵、命运遭际加以呈现,在对这些诗人的选择、发掘中,显示出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的鲁原先生独到的透视角度和理论修养,一言以蔽之,这本书是以新的研究视角对于个人化的唐代诗人的再发现;二是鲁原先生作为当代一位极富情感、以捕捉诗歌精灵为己任的诗人学者,在呈现唐代诗人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个个人化的作者.本书之所以能完成双重含义的指向,源于作者以人为本位的诗学表述方式,源于他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本体追问.  相似文献   

8.
平时我非常爱读毕淑敏的作品。但不知怎的,六年前读她的《电脑时代的灰色诱惑》,只一笑而过,并没有刻下多深的印象。近日,偶尔又翻到她的这篇作品,一读再读,竟然产生了无限的感慨。美文《电脑时代的灰色诱惑》,文章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作者讲述的是自己和小侄女一起玩一种叫“医院”的电脑游戏,游戏的内容是如何让一位医生爬上医院院长的宝座。毕淑敏在成为作家之前曾做过二十多年的医生,曾经医好许多人的病。但是无论她的医术有多高,却始终见不到升迁。为此在游允中,读高中的小侄女教训她:“光埋头看病可不行,那只能提高技术一项的得分。升…  相似文献   

9.
2007年5月14日,温家宝在同济大学给师生们演讲时,赋诗寄语学子:"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廖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温总理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其诗意义深远、富含哲理、启迪人生,蕴涵了对真理追求永无止境的求索精神.  相似文献   

10.
我相信有一种目光,从苍茫大野,射向九天星空,无论这乌黑的苍穹,是惊涛裂岸或是沉波稳稳,仰望永远昭示一种生命的探问,一种人生的姿态。  相似文献   

11.
追踪真相     
本书作者瓦莱里·泽娜蒂在一篇自述中写道:"我出生在法国,生日那天恰好是愚人节。""我的童年从不缺少故事。小时候我就爱依偎在祖母身旁……她讲的故事总是引人入胜。""从识字那天开始,我便沉浸在书的海洋里,一直到今天。投入到某个故事情节之中或是进入某个不同的生命旅程,都会让我感到快乐。在我的印象中,世界虽然很大,但我生活得过于紧张。正因为如此,我要创作一个自己相信的世界。对我来说,这既是快乐的游戏又是很重要的工作。"是的,关于本书作者的情况,我们知之甚少,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她作品的阅读与欣赏。《追踪真相》对经典童话作了全新演绎,情节跌宕起伏,惊喜连连,文笔幽默风趣,堪称一部完美的童书。本书2010年荣获法国女巫儿童文学奖等多项大奖,被译成中、韩、西班牙等多种文字。  相似文献   

12.
《成才与就业》2022,(4):48-49
古语云:"学无止境,"学问没有边界,学习也并非学生的"专利"只有当学习变成终身的习惯后,人生才能不断突破,才会不断发现新的世界,本期推荐四本书,为你开启终身学习的大门--推荐理由:为什么自己读了那么多书,懂了那么多道理,却还不知如何精进、管理人生?读完这本书,我发现是因为掉入了"低水平勤奋"的陷阱里。读过的一本本书,就是一个个知识点。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文坛上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心理医生,近年来毕淑敏尤以散文誉满海内外,在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她的散文具有一种女性作家难能可贵的生命热力和思想深度,作品传达出作者对人类生命存在形态的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把握与终极思考.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其最新散文集<心灵眼睛>,来透视作家心理散文中的生命意识主题:对生命的礼赞,对现实人生的关怀,对人心灵的拷阿.展示散文家毕淑敏独特的文化品位与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4.
主动成长     
《我的成长我做主》作者:毕淑敏出版:漓江出版社成长的季节,哪个朋友没有心灵的烦恼呢?学习压力、父母责难、老师轻视、同学冷落、自卑焦虑……种种生活中的不快乐使青春变得沉重。读读这本书吧,经历一段奇妙的心灵之旅,一次畅快的心理游戏,会使你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自信呢!这本副题为《青少年心灵快乐游戏10 1》的书,是著名作家、心理咨询师毕淑敏关注青春心理健康的最新力作。全国有十多所学校的1000多名师生参与了这个游戏,很多同学第一次开启心扉,说出了心里话。毕淑敏对心理测试结果逐一分析,妙语连珠,有时还现身说法,使这些心灵与心…  相似文献   

15.
《可乐》2006,(11)
著名作家毕淑敏硕士研究生学的是心理学,本来可以继续读心理学博士,但是临近毕业,她经过一番认真思考,最终决定放弃。这让很多人感到难以理解,而她解释说:"因为我不能去考英语、写论文。生命对我这个年过50岁的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不值得拿出半年时间专门去学英语来应对考试。而且我担心一篇几十万字的心理学博士论文写下来,我可  相似文献   

16.
寄语新生     
《成才与就业》2009,(15):1-4
将成功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生是一本书,作者是自己。没有人不希望成功,因为成功是对自己所付辛劳的最好报答,是对自己能力的最好证明。你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应该写上自己的梦想、奋斗与付出。也应该写出自己的价值、成功与辉煌。  相似文献   

17.
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里,我碰巧先后读到了《十年风雨情》和《我的非正常生活》两本书,前一本书的作者是章含之,著名文人章士钊的女儿、前外交部长乔冠华的妻子;写后一本书的人叫洪晃,是章含之的女儿。两代人写的是两个世界、两类人生,用的是两种文笔,但读来都鲜活生动,情之所至,印象颇深。所以,当得知有一个论坛请洪晃作主讲人时,我毫不犹豫地赶了过去。  相似文献   

18.
叶匡政 《21世纪》2010,(7):50-50
季承新书《我和父亲季羡林》出版,引来很多热议。这本书未出版前,我就看了书稿,出版方让我写一句评论印在封底。当时看到季承书中透露的一些细节,很是惊讶。没想到季羡林在儿子笔下,竟是“一个人生失败者,一个孤独、寂寞、吝啬、无情的文人”。这本书无疑颠覆了季羡林曾经完美的“大师”形象,比如季承写道:“记得父亲在摸了我的头之后,立刻去水缸里掏了一瓢水去冲手,使我感到很新奇。但他从来没有亲过我或拉过我的手。”  相似文献   

19.
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精神之谜》谈的是全息现象,局部大于整体,这本书对我的教学很有影响。花功夫读的一本书是《奇妙的心理效应》,当时还是在师大图书馆看的,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这本书几乎手抄了下来。最近才看《平凡的世界》流了好多次泪,最后不敢看下去,所以还留了点悬念。我最早看的两本书是《敌后小英雄》和《格林童话》,当时还小,看后幻想好多,让自己整个儿生活在童话里,常傻傻地自言自语。能让人有眩晕感的书籍,它的感染力一定无以伦比,有机会一定找《世界文学》来瞧一瞧,但愿我也能被眩晕。让我想起一本令我动邪念的书,叫《现代…  相似文献   

20.
李家伟 《社区》2010,(5):14-15
当爱人一再逼我读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时,我有些小小的不耐烦。一是在我孤陋寡闻的印象里,好像现在市面上没什么值得一看的关于教育孩子的书籍。二来是尹建莉的这本书的名字让我下意识地有些小小的抵触:这不是给家庭妇女看的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