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爱国词人刘克庄的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克庄(公元1187-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他是南宋后期的著名词人,今存词作二百六十余篇.钱仲联先生所撰《后村词笺注》极为精审详尽,钱先生指出:"他的词作继承发展了辛弃疾的传统,成为南宋辛派词人三刘(刘过、刘克庄、刘辰翁)中成就最大的一人."这个评价是允当的.本文拟从刘克庄对辛弃疾词风的继承和发展的角度,对后村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一论析.  相似文献   

2.
辛弃疾的《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究竟作于何年呢?称其为“稼轩词之冠”的陈廷焯(见《白雨斋词话》)没有说,赞其“语语有境界”的王国维(见《人间词话》)没有说。最早为此词编年的是清人辛启泰,继有梁启超,定其作年都较早。现在流行的选本大多选用了此词,但均未注明具体年代,只有邓广铭先生的《稼秆词编年笺注》(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3.
正欧阳修是北宋诗坛大家,刘德清、顾宝林、欧阳明亮三位先生笺注的《欧阳修诗编年笺注》(中华书局2012年版,以下简称《笺注》),不仅对欧诗进行了精严详细的编年,而且还通过"题解"、"注释"、"附录"等体例,对每一首诗都进行了详赡的考订、笺注、疏解,有利于研究者对欧诗的更深入研究。不过,《笺注》也偶有疏误之处,故本文补正如下:1.卷一《题金山寺》:"海国盗牙争起塔,河童施钵但惊沙。"《笺注》题解云:"《太平寰宇记》卷八九:‘金山泽  相似文献   

4.
辛弃疾的《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作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究竟作于何年?最早为此词编年的是清人辛启泰,继有梁启超,定其作年都较早。现在流行的选本大多选用了此词,但均未注明具体年代,只有邓广铭先生的《稼轩词编年笺注》(以下简称《笺注》)作了如下的推论:《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作年均无可考,据岳珂《桯史》,刘改之于嘉泰四年方被稼轩延入幕府,其送茂嘉之官桂林,最早当在该年。词中有‘筹边如北’语,知茂嘉之‘如北’,必在稼轩起废之前,其赴调或即在北边归来之后,是则二词均  相似文献   

5.
黄庭坚的作品结集于南宋.《山谷诗注》是传世名注本.黄庭坚词一卷附于黄所编《山谷别集》.其词在当时是颇有影响的.今据词题及词作内容留下的线索,参证宋代有关历史文献资料,试为编年考证.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辛弃疾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建国三十八年来的辛弃疾研究,大致可分三个阶段。1949年到1966年是基础阶段;1966年到1976年是倒退阶段;1976年以后是深入阶段。第一阶段有论文(据不完全统计)52篇。同时还出版了一批专著,其中以邓广铭先生的《辛稼轩年潜》、《稼轩词编年笺注》、《辛稼轩诗文钞存》三种著作为突出代表。此时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对辛弃疾及其爱国词的认识与介绍。走一代的词学研究者尤榆生、夏承焘,唐圭璋、冯沅君、吴则虞、程千帆等先生都撰文论述辛词。关于辛词的艺术特性,各家论文略有触及,虽然  相似文献   

7.
吴梅村是清初著名诗人,他的诗集笺注本子,为人所熟知的,有程穆衡《吴梅村先生编年诗笺》十二卷、靳荣藩《吴诗集览》二十一卷、吴翌凤《梅村诗集笺注》十八卷。程笺最先成书,而且是编年本,张尔田《遯堪书题》谓其笺“遗闻坠掌,尤资津逮”。旧时只有传抄本,1929年太仓俞世德堂  相似文献   

8.
<正> 在古籍整理出版日渐困难的情况下,乔力同志的新作《晁补之词编年笺注》最近由齐鲁书社出版了,这是令人十分高兴的事。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晚年自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为苏轼门人,与黄庭坚、秦观、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是北宋颇有成绩的作家、诗人兼学者.其生性耿介,不事干谒,一生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其身后寥落,诗文散佚颇多,现尚存的唯有《鸡肋集》七十卷,其中诗赋二十三卷,散文杂著四十七卷。词现存160余首.其诗文,历来没有注释校点本。其词作,则除了龙榆生先生的《苏门四学士·晁氏琴趣外篇》校点本外,罕见他书。对其年谱、著作编年,  相似文献   

9.
《文史哲》2014,(2)
"《刘子》刘勰著",南宋以前直接可见的公私著录均无疑义;分歧始自南宋出现的《刘子》袁孝政注本及刘克庄引文。考证表明,袁孝政注本乃宋人伪托,刘克庄引文亦无的据;无论外证还是内证,都充分证明《刘子》著作权当属刘勰。辨别《刘子》作者归属,深入研究《刘子》,对全面认识刘勰、深入研究《文心雕龙》,乃至建构中华文化新体系,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他那“气吞万里如虎”的辉煌词章,把苏轼开创的豪放词推向新的高峰,为词体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后世“苏辛”并称,尊之为豪放派的领袖。但翻开《稼轩集》,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清而丽、婉而妩媚”的作品,为数竟超过豪放词;其间更有标明“仿花间”、“效易安”诸体的。南宋刘克庄《后村诗话》说:“公(指辛)所作,大声镗铬,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其秧丽绵密处,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邹志谟《志远斋词衷》也指出:“稼轩雄深雅健,自是本色……中调、小令亦间作妩媚语,观其得意处,真有压倒古人之意。”凡此种种,说明辛词的风格并不是单一的,他的婉约词不仅有数量,而且有质量。他把风骚以下,诗歌中比兴言志的传统带到词的  相似文献   

11.
《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1998年2月第2月第2次印刷,以下简称《笺注》)是第一本将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词全部注释的著作。它以冯统《饮水词》所收348首为依据,按爱情篇、友情篇、塞上篇、江南篇、咏物篇、咏史篇和杂感篇七大类分类编排,于每首词后先作“说明”,后出“注释”。“说明”类似简评,颇中肯綮,给人启迪。“注释”则大多精当准确。然而,笔者捧读《笺注》时发现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中华书局以“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的形式推出了邹同庆、王宗堂教授的《苏轼词编年校注》(以下简称邹、王本),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就资料完备、考证严密、文字规范、表述精当等方面而言,该书是笔者所见到的“东坡词编年校注”同类本所不及的,开了中国著述史上“东坡词编年校注”撰写的新境界,标志着“东坡词”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一、资料完备古今并重邹、王本获得成功的奥秘在于:著者凭借严肃的态度、严谨的学风和严密的方法,博览群书,博采众长,拥有和巧用极为丰富完备的有关“东坡词”研究的资料。著者不仅通览了苏诗(词、文)…  相似文献   

13.
刘克庄生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卒于宋度宗咸淳五年(1269)。小名镇,学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路兴化军莆田县城北后村人。淳祜六年(1246)赐同进士出身,累官至龙图阁学士。他是辛派词人中的重要作家,与刘过齐名,并称为“二刘”;又是江湖派诗人中最有成就的诗人,承继了陆游的爱国主义诗统;其诗话别树一帜,诸多轶诗赖以保存,见解也有独到之处;史识精深,善事以古鉴今。理宗赵昀曾经称他“文名久著,史学尤精。”洪天锡誉其为“岿然为一代宗工”。遗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  相似文献   

14.
台湾黄畲先生《欧阳修词笺注》(中华书局1986年12月出版)有几个词语的笺注,似有未当,现特提出与黄先生商榷。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拨头”一词,黄先生笺注曰:“舞蹈名。《文献通考·乐考》:‘拨头出西域,胡人为猛兽所噬,其子求兽杀之,为此舞以象也。’”若单就“拨头”而言,《通典》语释无可非议。但欧词“拨头”却非胡舞。欧之全词为:“画堂雅宴,一抹朱弦初入遍。慢撚轻拢,玉指纤纤嫩剥葱。拨头憁利,怨月愁花无限意。红粉轻盈,倚暖香檀曲未成。”(调寄《减字木兰花》)通首描写了雅宴上乐妓弹奏琵琶,与杀虎报仇、激烈雄壮的  相似文献   

15.
对于江淹诗的笺注工作,历来进行得颇少。清王士禛选、闻人(亻炎)笺注的《古诗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选注了江淹诗40首,不仅对难解的字句段落作了疏解,对成语典故作了训释,对有关的时代背景和本事也多所阐述、给阅读和研究原诗带来了方便。但闻注也时有谬误,尤其是在本事方面往往疏于考证。这里采摭数条,予以正误。  相似文献   

16.
稼轩词的编年虽经前贤努力,多所发明,然仍有若干作品的编年存有疑问或异说。经考订,《满江红·江行简杨济翁周显先》、《满江红》(汉水东流)俱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作于淳熙七年(1180)秋,《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作于嘉泰四年(1204),《满江红·中秋寄远》作于乾道八年或九年(1171或1172)中秋。  相似文献   

17.
晁补之是宋代著名的“苏门四学士”之一,文章诸体皆擅,生时已有定评,身后声华不减。其词“神姿高秀,与(苏)轼实可肩随”(《四库提要》卷198)。的确,对此评价,晁补之的词作实可当之无愧。晁补之是我国词史上第一个学苏词的词人。可惜的是,对于这样一位有影响的词人的作品,八百余年来竟无一注本,这不能不令人引为憾事。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乔力先生的力作《晁补之词编年笺注》(齐鲁书社1992年3月版)填补了这一空白。此书用力之勤,体例之善是近年来少见的。不但吸收了古人校注之作的长处,还展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古籍整理应有的新貌,可当作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结合,义理、考据与鉴赏并重的学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随着整个文化学术事业和词学研究的蓬勃发展,稼轩词研究仍保持了旺盛的势头,见诸报刊的专门论文约一百五十余篇,有关著作约十余种。不仅数量较多,有不少问题也在前此研究的基础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鉴于有同志已对1987年前的研究状况作了较为全面而扼要的介绍,为避免重复,本文拟对近年来新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略为述评。 一、稼轩生平补疑的几个问题 自邓广铭先生《辛稼轩年谱》、《辛稼轩传》、《稼轩词编年笺注》问世之后,稼轩一生行藏出处的轮廓已经大体清楚;至于稼轩对待开禧北伐的态度,与陈亮、朱熹、韩侂胄的交游以及弹压茶商军等较为重要的事历行实,前些年通过讨论,也已基本得到澄清。但这并非说稼轩生平中的所有问题均获解决,比如江阴签判任满后的行踪、南归后初寓何地、几次被劾  相似文献   

19.
从本世纪30年代初刘毓盘著《词史》和王易著《词曲史》面世以来,我们已有了多种词史或断代词史之类著作;只是还不见一部写南宋词的专史。毋论词学家对南宋词或褒(如朱彝尊)、或贬(如王国维),但都承认它在中国词史上的重要地位。它不仅以存词数量之多远迈前代,而且在风格、题材及审美技艺诸方面都有长足进展。因此全面、准确和深入地总结南宋词的的艺术经验和发展规律,无疑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南宋词史》的著者对自唐至近代的词史作了宏观考察,从而确认南宋词为词史上的巅峰。本书紧紧扣住这一论旨,对南宋词的发展,演变及其高峰形态进行了全面论述,并深层次地探讨了其审美特征和形成根由。著者还详细地分析了南宋词之所以超越唐五代词、北宋词及清词的各个方面,以图弥补近几十年来学术界对它评价偏低的缺憾。  相似文献   

20.
顷阅张伯驹、黄君坦两先生选编、黄畲先生笺注之《清词选》(中州书画社出版,1982年3月第一版),以《疆村丛书》内《词莂》所采词人为主,加以扩充,计共选录有清一代词人六十八家之词作一百六十一题一百七十八首。且附撰有作者小传,各词皆予注释,并摘录有关轶事、词话,加以笺评。其中于文廷式之词作,颇予重视。盖统计是编之中,各家词作入选之数多寡不等,除朱孝臧、蒋春霖两家最高各六题六首之外,入选五题五首者仅七人,(朱彝尊、纳兰性德、厉鹗、邓廷桢、龚自珍、王鹏运、文廷式。另四人陈维崧、张惠言各四题五首,郑文焯三题五首,周之琦二题五首。)而文廷式得列其中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