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举世公认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位复杂的作家。在他生前和谢世之后的一段时期里,当时俄国对他的评论也是十分复杂的。有人故意把托尔斯泰的弱点,即把他的“笃信基督”、“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和“不以暴力抵抗邪恶”捧若瑰宝,有人则因为看到了托尔斯泰的弱点而根本不承认他的力量和长处。  相似文献   

2.
举世闻名的俄国艺术家列甫·托尔斯泰已经逝世七十多年了,但他的名字连同他的作品,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他用他那枝如椽的大笔,天才地描绘了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几年俄国社会生活的图画,提出了那个时代的许多重大问题,给我们留下了一分珍贵的文学遗产。不过,人们景仰托尔斯泰,痛惜托尔斯泰,重视对托尔斯泰的研究,并不意味着真正了解托尔斯泰。人们能够比较全面而深刻地认识这位巨人,正确地估计他的遗产的价值,不是在他以史诗般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1863-1869)和《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使世界瞠目并在欧洲掀起“俄国热”的黄金时代,也不是在他完成了世界观的激变,写出最佳代  相似文献   

3.
<正>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托尔斯泰与他所属的俄国地主阶级的传统观念决裂,思想和生活都发生了“激变”,托尔斯泰主义最后成熟起来。托尔斯泰主义的产生,既与作家特定的历史、民族、阶级有直接联系,也与作家对生活的观察、对社会关系的理解等因素分不开。但值得注意的是,托尔斯泰主义的萌发、形成以及它的内涵,还与中国古代哲学家有着不可忽视的渊源关系,特别是与我国的老子、孔子的思想在不少之处是契合而“相通”的。  相似文献   

4.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俄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天才作品是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懂得并非常爱好俄国文学,曾经以不少的精力和时间阅读和研究了托尔斯泰的作品。他在托尔斯泰八十寿辰(1908)和忌辰(1910)期间撰写的论述托尔斯泰的一组文章,在驳斥沙皇政府御用文人以及资产阶级自由派歪曲、利用托尔斯泰的同时,对这位作家作出的精辟、确切的分析,达到了战斗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我国对托尔斯泰著作的理解主要基于俄国和欧美文化立场的阐释。而这些阐释的不足就在于对托尔斯泰一生东方走向的精神探索,对托尔斯泰与东方、特别是与中国文化思想的认同和共识缺乏重视。而这恰恰正构成托尔斯泰一生精神探索和创作的重要特征。关首《战争与和平》的写作动因、主题和书名含义.过去多从社会宏观的外在动因进行说明,缺乏对托尔斯泰的“具体历史性”思考,没有顾及托尔斯泰长期精神探索的东方走向。在他否弃了西方的进步观念之后,试图在俄国民族文化传统(和平)中寻求一种可以对抗滚滚而来的西方文明(战争)的力量。这就是《战争与和平》这一书名具有的深刻内涵。而从托尔斯泰东方走向传统文明的视角,就会清楚地看出《安娜·卡列尼娜》整篇小说的拱形结构的意义。两组几乎表面无关的情节线索,形成东西方两种文明中人的不同境遇和命运的排列的鲜明对照,把两位同样可爱的主人公(安娜和列文)引向不同的结局。对小说题词“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的解读,不再是从安娜不能容于原来的上流社会等这些“来自人们”的“惩罚”,寻找安娜毁灭的原因。安娜的惩罚来自上帝,这上帝就是托尔斯泰心目中一种类似天道的冥冥之中永存的法规。关于《复活》书名的辨析和超越的路径,也可以从中国文化思想加以诠释。在以基督教的关键词“复活”命名的故事中,缺乏的恰恰是基督教文化的情节内涵:讲述的不是基督教式的通过罪与罚的炼狱、蒙受神恩救赎而复活,而是像中国人那样的良心发现和弃恶从善。基督教的复活变成了中国人的“复性”,也就是孟子的所谓“求放心”。这不是一种靠神恩和救赎的复活之路,而是中国人所走的自力提升、“内在超越”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的艺术创造,在俄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据着显赫的地位.“在世界文学中占了一个第一流的位子”的托尔斯泰,一生都在不倦地探索改良社会的方案.托尔斯泰的方案,就其实质而言,是乌托邦主义的,在其代表作之一的《复活》中有着较为系统的体现,而这又集中地体现在“复活”思想上.可是,过去在论及《复活》中的“复活”时,几乎都一致认为:聂赫留道夫的“复活”,主要表现在他道德的自  相似文献   

7.
长篇小说《复活》是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后的代表作,不仅是他几十年间对俄国社会生活的观察和对俄国人民命运的思虑的总结,而且也是他长期艺术实践经验的结晶。作家在这部作品中所企图表现的思想是矛盾的,不能不有损于它的艺术价值。但是他那“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和卓越的艺术才华也毫无疑问地加强了《复活》的社会批判力量,使这部小说进入了世界文学名著之林。  相似文献   

8.
西方资产阶级记者问我:列宁同彼得大帝相比,究竟谁更伟大?我说:列宁好比是无边的大海,而彼得大帝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 ——约·维·斯大林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俄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天才作品是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懂得并非常爱好俄国文学,曾经以不小的精力和不少的时间阅读和研究了托尔斯泰的作品。他在托尔斯泰八十寿辰(1908)和忌辰(1910)期间撰写的论述托  相似文献   

9.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后期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在文学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众所公认的。这些成就的取得与他的宗教思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分析和研究这种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一)托尔斯泰出生于贵...  相似文献   

10.
托尔斯泰对李光洙的影响贯穿了他的全部创作过程,其创作的第一时期深受托尔斯泰的批判精神影响;第二、第三时期则深受通常意义上的“托尔斯泰主义”影响。托尔斯泰对李光洙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既是使李光洙的文学创作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朝鲜得以一统天下的理由,也是导致其后李光洙创作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从屠格涅夫看肖洛霍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哈伊尔·肖洛霍夫是苏联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是继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之后苏联文学中最卓越的一位作家。他在苏联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与意义,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在十九世纪下半期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意义,能够与之相媲美。但是他也象列夫·托尔斯泰一样,既伟大又复杂。他在自己的创作中,既取得了卓越的、无与伦比的成就,又表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除了有女性代表形象的光彩照人一面的同时,内心还潜藏着“自私”这种人性弱点,并对其“自私”本性产生的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列·尼·托尔斯泰(1828—1910)是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三部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早已成为世界古典文学中的名著。伟大导师列宁在1908年到1911年间,即托尔斯泰的八十诞辰和他的逝世前后,为了当时阶级斗争的需要,写了近十篇评论托尔斯泰的文章。列宁在文章中深刻地分析了这位天才艺术家创作中的矛盾的阶级内容和造成这种矛盾的社会原因,明确地阐明了无产  相似文献   

14.
契诃夫是俄国十九世纪末叶杰出的作家和戏剧家,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托尔斯泰称契珂夫为“散文中的普希金”。 契珂夫作为短篇巨匠,他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不是一下子就攀上了艺术的顶峰的。早年,因家境贫寒,十九岁便开始了写作生涯,给幽默报刊写一些供人饭后茶余消遣的小品。  相似文献   

15.
俄国文学于清末民初输入中国 ,其译介规模虽不及英、法、美、日等国 ,但仍产生了一定影响。当时译介到中国的除虚无党小说外 ,还有一些名家名作 ,如托尔斯泰、普希金、契诃夫、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评论界对俄国文学的思想艺术价值也有较为深入的认识。近代中国的政治形势和文化氛围 ,使国人对俄国文学未能给予普遍关注 ,此种情况与“五四”时期俄国文学在中国的大受欢迎形成了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6.
<正> 马克思曾称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用诗情画意的镜子反映了整个时代”;列宁也认为托尔斯泰的作品所描绘的俄国生活的图画和体现的全部观点,“恰恰表现了我国革命是农民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反映了19世纪最后30多年俄国实际生活的“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因而称之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可见,大凡伟大的作家、艺术家,都以反映自己的时代为己任,以最大的限度把时代风云摄照到自己的作品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黑格尔说:艺术家乃是“时代的儿子.”  相似文献   

17.
18世纪德国一位著名思想家说过:“器官得不到锻炼同器官过度紧张一样,都是会影响健康的。”因此,他反对追求过于舒适的享受,反对游手好闲,反对体力和智力上怠惰。俄国文学巨匠托尔斯泰也说:“我若停止给自己找点工作干,那么我可能早就不行了,因为这种工作能增进我的健康,使我能睡个好觉,情绪饱满。”他虽然一生勤于写作,但到了晚年还经常下地耕种,因此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把人们的心理,思想感情当作自己的重要描写对象之一。托尔斯泰以高度的艺术技巧描绘了俄国生活的无与伦比的图画,反映了1861年至1905年俄国历史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托尔斯泰革新了现实主义的心理  相似文献   

19.
托尔斯泰的宗教探索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托尔斯泰在青年时代由信奉基督教转变为否定俄国官方的教会 ,同时开始探索和形成自己的宗教思想。他的宗教探索鲜明地反映在《战争与和平》等小说的主人公的思想变化中。托尔斯泰晚年最终形成的宗教思想实质上就是基督教的原始教义。他认为消除人间罪恶的根本途径就在于实行他的新宗教。他在世界观激变以后创作的《复活》等作品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新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20.
同曾经受到过屠格涅夫、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俄国作家的影响一样,巴金在文学创作中也曾受到过契阿夫的深刻影响。不过,他受契诃夫的影响与受其他几位大师影响的情况有所不同,对契诃夫,他有一个从不了解到热爱的过程,相应在创作上也有一个从“反其道而行之”到自觉学习、借鉴的过程。 在为纪念契诃夫逝世五十周年而写的《我们还需要契诃夫》①的文章中,巴金曾经较为详细地迫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