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民族问题在中国一直是一个重要且敏感的问题。民族问题的起源、表现以及解决之道是什么?《领导者》杂志与共识网策划、举办的"共识三人谈"栏目一道,邀请了三位民族问题专家,就此主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2005年12月25日,中国民族博物馆在北京隆重举行特聘专家聘任仪式。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王建民等专家接受了特聘专家、客座研究员聘书,成为该馆“智囊团”。此次受聘的专家,都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学术见识,在民族、文化、博物馆等各个领域做出过卓越贡献。这些专家受聘后,将为中国民族博物馆的具体工作和长远规划出谋划策,在包括民族文物的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宣传等重大学术、技术问题上帮助把关,并指导馆内业务人员提高素质。国家民委副主任周明甫在会上指出,中国民族博物馆聘任馆外专家的做法是明智之举、战略之策,有利于为事业注入生机和活力,更有利于提升中国民族博物馆的形象和地位。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于1992年9月25日在北京召开了“民族地区市场经济问题学术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国家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民族经济专家、学者共30余人。与会同志首先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成立民族经济研究室表示祝贺。座谈会主要就研究民族地区市场经济问题的目的和意义、民族地区市场经济的特点以及当前民族地  相似文献   

4.
公布对研究人员来说就像空气一样所必需的1989年人口统计结果这项工作被拖延了。出版多卷的统计结果预定要在1993年前实现。目前专家们得到的仅仅是1989年4月公布的苏联总人口、城乡人口及男性和女性数量的简要的初步统计结果,以及5本含有概括性资料的简明小册子,这些概括性资料使我们能够按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民族和语言以及生活资料来源对人口加以评述。这些公布不包含各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及其首都、自治州和自治专区的民族和语言成分方面的详细资料,因此不能作为在民族政治过程研究中运用  相似文献   

5.
民族问题不可小觑。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我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本文以李红杰的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从如何研究中国民族问题、如何治理中国民族问题以及如何回应当前对中国民族政策的质疑以及如何认识透析当前民族问题实质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叙述。通过对学者观点的展现,以飨读者,以期为推动我国民族问题研究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6.
1990年6月20——22日,由中国世界民族研究学会、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和中国拉丁美洲研究会联合举行的“拉美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20家研究所、高等院校和新闻机构的55位专家和学者聚会一堂,在我国首次对拉美各国的民族结构、民族问题、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进行专门讨论。讨论会期间,哥伦比亚驻华大使以及墨西哥学者还到会与中国学者进行了座谈。现将此次讨论会的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民族关系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它关系着整个国家、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繁荣发展。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国民族理论学会于1990年7月25日至29日在北国边城哈尔滨市召开了民族关系问题专题学术讨论会。 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70多位民族理论专家、学者、教授和民族工作者。国家民委第一副主任伍精华、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戚贵元以及一些长期从事  相似文献   

8.
陈玉屏 《民族学刊》2010,1(1):24-30,162-163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民族问题"研究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民族问题"研究工作者和民族工作战线的广大工作人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学术机构、学术队伍和学科建设的新发展以及社科基金项目大幅攀升等方面。这些成就为"十二五"期间"民族问题"研究的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国家社科基金侧重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事实上削弱了基本理论的研究,"体"与"用"出现失衡,从长远而言,不利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理论研究的失误和缺失势必带来政策与工作的失误。实事求是地总结近60年来我们民族工作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评估我们当前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状况,改进我们下一步的民族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民族凝聚力问题的研究是理论界、学术界近几年来刚刚兴起的热点。随着讨论的深入,人们已普遍认为,民族凝聚力的研究是社会科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应当得到高度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1990年,由广东省社科联、广东省社科院、厂东省政协等部门召集、组织成立了“广东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并举办了第一次“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学术讨论会。此后,到1992年底为止,先后又召开了有国内外众多学者、专家参加的三次学术会议。通过这些学术活动,民族凝聚力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广东《学术研究》开辟了专向的论文栏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民族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梳理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民族理论研究的经验和教训,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研究方向是当前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工作。第九届全国民族理论学术研讨会对民族概念研究、城市民族问题研究、民族地区教育问题研究、未来中国民族理论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充分显示了中国民族理论学界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广西民族学研究会于6月24日召开了以“民族学发展趋势与前景”为主题的学术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广西民族学院、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区党校、广西艺术研究所以及南宁地区从事民族学研究、教学的专家、学者共20多人,大家就民族学的发展问题发表了意见。回、关于民族学发展方向问题。大家认为,今后民族学发展的方向,应是民族学中国化。其主要理由是:(l)民族学、人类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民族学是以“民族”为研究对象;人类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现阶段民族学研究的重点是“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与中国民族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1月15日-16日在北京召开。参会者多是来自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领域有影响的专家和中青年学者。研讨会旨在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结合社会转型这一特殊时空环境深刻探究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的特点、规律及其应对方略。研讨会主要围绕社会转型与民族理论、民族治理理念、理论及民族治理实践、场域、制度自信与区位实践等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加强民族研究工作为民族地区的改革发展稳定服务李生芳编者按:这是中共青海省委统战部李生芳副部长在青甘宁川四省(区)民族研究所联席会上的讲话,提出的问题对研究工作者极有参考价值。为了探讨新形势下的民族研究工作,西部青甘宁川四省区民族研究所的领导和专家、学...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的需要,民族地区的几所高等院校通力合作,在我国学术界和有关部门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正在研究编写《民族发展经济学》。此文,仅就建立民族发展经济学的必要性,民族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民族发展经济学的性质及其研究方法等问题,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向专家、读者请教。  相似文献   

15.
尽管族际婚已成为研究民族关系、民族过程的不可回避的话题 ,但由于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问题的敏感性使西北回族的族际婚在大多数家庭中仍不被认可 ,而族际婚的上升仍是西北回族群众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之一。回族族内婚在现实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变化的原因和结果如何 ,这些问题是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文化的未来走向、民族的现代化以及民族间的相互关系和融合的趋势等重大社会问题。带着这些问题 ,我来到中国惟一的回族自治区———宁夏 ,在 3个不同规模的城市 :银川、吴忠、灵武作了 3个月的调查 ,对回族婚姻的现状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以引起回族群众、回族知识分子及政府相关部门对此问题的关注与重视 ,处理好现实中的矛盾 ,为回族的社会发展和民族繁荣提供更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在解决土著民族问题方面,澳大利亚政府具有代表性,制定和实施了很多土著民族政策。本文着重阐述澳大利亚土著民族在殖民时期的经历,以及澳大利亚政府成立后在不同时期实施的土著民族政策,分析这些政策的历史背景、由来以及对土著民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 民族概念问题,是民族理论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手这两个学科的发展。比如民族理论学,主要是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途径、方法等①。所以,民族概念问题,是民族理论学的基础理论,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进一步确定民族理论学的研究范围和方向。也只有解决了民族概念问题,才能进一步探讨民族形成的标志、民族形成的时间以及民族形成的过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合力效应”一词是民族教育研究专家陈红涛先生提出的,意指利用宗教在民族群众中的威望以及寺庙和宗教界人士对教育的支持,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宗教和教育的关系,在阿坝州具体地表现为藏族传统文化和寺庙教育与汉文化和现代学校教育之间的  相似文献   

19.
解决民族起源问题,这是民族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而无文字民族的族源问题的研究,对于民族学来说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考虑到所涉及的问题极端复杂,民族学者要对民族学多方面的文史资料进行研究,要研究各民族的精神文化、社会制度,各民族的氏族、独立的群体及氏族支系的历史,氏族的传说,族名的起源等。民族学者在研究这些问题时,要充分借助考古学、人类学、语言学以及地名学等辅助学科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侗族自称为Kam~1,“侗”乃这个民族的他称。 为什么别的民族称这个民族为“侗族”?对这个问题,曾有过几种解释,但今天看来,所有这些解释都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拟对这个问题作些探讨,并进行考证,以就正于诸位专家和同志。 侗族之所以被称为“侗”,原因在于: (一)认为其祖先曾居于山洞。这种说法,在解放前流行于桂北各民族之间。当时,笔者曾在三江、龙胜两县进行民族调查,有几位苗族朋友和汉族朋友都认为侗族古代居于山洞,遂被称为“侗人”。时至今日,仍有一些研究民族学的同志坚持此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