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存在劳动力供给严重过剩的发展中国家,就业,一直是政府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传统观点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做法虽不能说没有任何效果,但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说明传统的观点值得怀疑,因为在一些人口密度过高、自然资源相对更加短缺的国家,比如像亚洲四小龙以及日本这样一些国家,政府并没有为实现就业目标而对产业的投资方向、资本技术和劳动的密集程度进行调整和干预,却解决了严重的就业问题.原因何在?就业水平与投资的资本技术和劳动的密集程度之间究竟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旧的就业理论存在哪些缺陷?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理论和政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本文就上述问题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开放的目的之一是在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的同时,能有效解决就业问题。但随着越来越多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其投资方式、资本技术含量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相应地,其对中国就业的影响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外商直接投资进入行业的不同,对就业的影响也显然不同。食品行业是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最早的行业,也是中国就业人口比重较大的行业。为了更好地认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行业就业的影响,利用2001~2012年中国各省级区域食品行业的面板数据,分别对外商直接投资中国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食品行业就业数量贡献最大的是食品加工业,其次是食品制造业,而流入饮料制造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数量没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失业是困扰各国政府的全球性社会问题。90年代,人们对再就业的关心程度已远远超过对通货膨胀的关注。日本从90年代初经济由低速增长转向衰退,从而出现经济萧条。从国际环境的变化来看,日本的经济萧条恰逢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之际;从日本国内环境来看,经济萧条与日本各种社会制度的变革息息相关。那么,日本各种社会变革对再就业的影响如何?解决日本社会再就业问题的出路何在?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一、经济萧条与就业形势恶化从二战后到90年代初,日本失业率仅为1%~12%。从1993年开始,日本劳动力市…  相似文献   

4.
中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增长和经济增长的不一致可以用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偏离度进行衡量。利用近30年的数据,可以计算出中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利用多项式分布滞后(PDLS)模型,对三次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的滞后作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次产业对就业的影响都有一定的滞后性,但长期来看,第三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就业弹性最大,第一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就业弹性最小。要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就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期 ,日本教习逐渐代替了欧美教习在中国法律教育界的垄断地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中日甲午战争后 ,中国将学习西方的目光转向日本 ,聘请日本法学教习成了解决国内法学师资短缺问题的捷径 ;日本教习相对较低的薪水也使中国政府更乐意聘用他们。来华日本教习对清末的法学教育事业、法制改革和法学发展均有所臂助。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9(5):56-59
振兴老工业基地过程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率提高并没有带来就业水平的显著改善、国内政策性投资增加和外资流入并没有伴随一般商业性贷款规模的增加,少数大企业占用更多的发展和振兴资源而大量的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同等的发展条件,本文分析了以上制约东北振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已有研究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能带来积极的母国就业增长效应。那么它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吗?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就业增长效应为研究对象,显示母国特性与东道国特性是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母国就业增长效应的重要因素。在建立理论分析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无论是东道国特性还是母国特性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就业增长效应都有一定程度的削弱作用。而通过赛马测试的方法研究则发现,母国特性对高水平的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就业增长效应有更大提升作用,但对低水平与较低水平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就业增长效应有削弱作用,而东道国特性更多的削弱了高水平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就业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8.
与社会科学其他领域的学者相比,我国经济学者对社会性别问题的关注比较少,虽然国际上女性主义经济学近年来已成为经济学界最活跃、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但是国内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劳动参与和就业,职业流动与性别隔离,性别收入和工资差异,无酬照料劳动、时间利用及其对女性福利的影响,人力资本、健康与教育,以及公共政策六个方面,综述了近十年来中国大陆社会性别问题的经济学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该研究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与社会科学其他领域的学者相比,我国经济学者对社会性别问题的关注比较少,虽然国际上女性主义经济学近年来已成为经济学界最活跃、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但是国内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劳动参与和就业,职业流动与性别隔离,性别收入和工资差异,无酬照料劳动、时间利用及其对女性福利的影响,人力资本、健康与教育,以及公共政策六个方面,综述了近十年来中国大陆社会性别问题的经济学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该研究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女大学生"急嫁"的经济学分析——从人力资本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人力资本投资教育模型把人力资本价值实现当做一个"黑箱",忽略了价值观选择、就业成本、婚姻的收益和就业效应等因素对人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和收益路径选择的影响.事实上,人力资本仅仅是获取就业收益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在我国教育文化背景下,"急嫁"是女大学生应对当前较高就业风险和较快收回人力资本投资的理性选择,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权宜之策.而以政府为主导多渠道促进女性就业安全、改善女性就业心理预期是解决现阶段在校女大学生自主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当前亚洲的经济形势,自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处于低迷状态。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亚洲经济增长火车头的日本,也出现了经济的衰退。 而中国与亚洲各国经济联系十分密切。据统计,中国与亚洲各国的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60%以上,亚洲对中国的投资占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70%左右。因此,亚洲的不容乐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进而影响到就业问题。1997年中国经济仅完成了8.8%的计划增长率,1998年更将计划增长率调低至8%。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将使本已不容乐观的中国就业问题面临更大的压力。 一、中国就业所受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日本经济受从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二战后持续最长的景气扩大完结,景气后退变得显著。世界范围的景气恶化,导致日本出口大幅减少,生产也出现低迷。由汽车和电器制造行业雇用的非正式员工被大量裁员,就业情况恶化,消费低迷。日本一切经济指标均大幅恶化。本文旨在论述危机下日本经济现状、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未来经济形势之预见,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西方就业措施及其对我国就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已成为事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问 题。本文通过对西方就业政策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扭曲分割的要素市场导致了资本要素对劳动力要素的替代,并最终形成了经济快速增长和就业吸纳能力下降的二元悖论.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是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每一个劳动者赖以生存、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它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解决好就业问题,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保障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且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础。从我市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就业问题仍然比较严重,需要全市上下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城镇就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充分就业是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标志。就业与失业是市场经济题中应有之义,失业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关键是把失业率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浪潮席卷下的欠发达国家如何可持续地创造国内就业?这是欠发达国家共同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了解华盛顿共识体系之外的国际学术界如何看待南方国家的经济处境,看待它们的国内就业,对于面临相似困境的中国,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本文的理论分析以各发展中国家、部分发达国家和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的学者、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从全球化与就业机会、经济增长与低就业弹性、失业贫困与体面工作三个方面展开,以期对解决我国在发展进程中的就业问题,起到"它山之石"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文章对三次产业的产值比例、就业人员比例与GDP的关系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并运用1978-2011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例、能源消费量、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和科研投入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三次产业的产值比例和就业人员比例变动均是GDP的格兰杰原因;(2)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人员比例、能源消费量、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和科研投入存在长期均衡关系;(3)就业人员比例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是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就业人员比例上升对第二产业的增长的促进效果最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第三产业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能源消费量与外商直接投资正向影响第二、三产业增长,负向影响第一产业的发展;科研投入促进第三产业增长。因此,要实现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目标,政府可以引导农村闲置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并且加大对第三产业的科研投入力度、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私人投资投向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8.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第三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本文指出,珠江三角洲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高起点高速度、相对领先性、阶段性和不平衡性四个特征。该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已经形成运输邮电业、金融保险业和商业饮食业三足鼎立之势。政策力量、改善投资环境和加快第二产业发展压力、以及投资是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的起动力,而第三产业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这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提高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效益的需要,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的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动因既有理论基础,又有现实原因,主要有赖于中国投资环境的改善;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以后几个阶段;从产业分布特点、投资方式、投资区域特征几个方面看,日本对中国的投资具有不同的特征;从长远来看,中国仍将是日本的重要投入对象地。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许多学者在探讨法律意识问题时经常引用日本法学理论界关于法律意识研究成果来辅证其观点。其原因是,日本的法学理论界从60年代开始围绕其国民落后的法律意识展开过激烈争论,其中许多观点对我国的法学思维以及具体的司法制度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遗憾的是,国内学者在引用这些日本学者观点的时候,对其理论的背景和学术发展的演变关心甚少,甚至对日本法学理论界对某些观点的批判或反思置之不理。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以1983年轰动日本社会的邻人诉讼事件为切入点,介绍邻人诉讼事件后日本法学理论界对日本人落后的法律意识问题研究的反思,和对川岛武宜以及大木雅夫的一些基本观点的批判,梳理并分析日本法学理论界就日本人法律意识问题研究的流变,使我们对日本的法律意识问题研究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