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上海松江区发展家庭农场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海英 《科学发展》2013,(12):56-62
上海松江区改革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规范农村承包地流转,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取得了明显成效。松江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为上海乃至全国发展家庭农场提供的启示是:顺应形势发展,为家庭农场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培养职业农民,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加强扶持服务,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推广松江家庭农场模式,要注意把握好3方面的问题,即: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度"的问题;土地如何"流转"的问题;政策措施"扶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剖析上海农业经营形式的现状及问题,重点结合区县的探索和实践,围绕发展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两种新型经营方式,提出加快转变上海农业经营方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关于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志权 《科学发展》2013,(12):63-71
家庭农场与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是农业经营主体,但这些经营主体功能不同、各有优势,它们是互补关系,而非取代关系。上海市松江区和吉林省延边州的家庭农场在我国具有典型意义。松江区、延边州为了避免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可能出现农业被边缘化、农地粗放经营等问题,探索发展了家庭农场。目前,各地发展家庭农场的积极性很高,但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认识如得不到及时澄清,可能使家庭农场培育偏离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企业以及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鲜明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特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组织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团队精神建设,不断提升员工的团结意识、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集思广益,以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员工对企业或组织的归属感、集体荣誉感。因此,研究首先介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团队精神在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团队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在摸爬滚打中,胡盼盼成了一名新型职业农民。胡盼盼:盼盼家庭农场负责人荣誉:新型职业农民、农业职业经理人、合肥市先进个人、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合肥市"最美家庭"辞职返乡,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以前,我也是一个爱穿高跟鞋的时尚妹子,可惜现在要整天奔波在农场的尘土中,现将挚爱低价  相似文献   

6.
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由于刚刚起步,家庭农场的培育发展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登记办法,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从社会中社会工作专业对“家庭照顾”的界定和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照顾”的涵义及两者的区别;从传统家庭照顾模式向现代新型家庭照顾模式的转变,来论述中国妇女在家庭照顾中的角色变迁,试图从理论上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照顾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刘银来 《职业》2018,(32):122-123
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中需要首发解决的问题,所以说农业生产基地选择、评价、建设工作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尤其重要。本文主要对农业生产基地应具备条件、评价标准、建设要求等要点进行了阐述解读,希望能为从事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的经营主体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乡村建设项目以权力和资本主导、农民受益被动且有限的现实,瞄准农户主体、小规模农场提出"小微田园综合体"模式,旨在精准助农。引入复杂适应系统(CAS)的理论视角,解析乡村和田园综合体的复杂适应性特征。依据理论框架,探析多元主体的营建动力机制、"要素特征—业态模型—空间模型"的营建路径、建构"小微田园综合体"模式。并以湖州璞心家庭农场展开落地实践,以农户为核心主体、建构"社区支持型"农业与休闲体验相结合的"业态模型",提出基于系统历时性、共时性的"低度干预""本土融合"等有机更新设计策略,完成从线上到线下的社区营造。"小微田园综合体"模式建构对拓展建筑学在乡建领域的研究路径和实践范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建立了由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社会化农技推广机构和实验示范性农业推广机构组成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分析总结农业高职院校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建设经验基础上,提出了统筹校内资源、深化产教融合、创新用人机制和加强信息化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孙雷 《科学发展》2014,(5):60-68
上海深化农村改革应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经营的"三类主体":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着力保障农民的"三项权利":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和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着力盘活农村的"三块土地":农村承包土地、农民宅基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着力完善涉农的"三项制度":农产品价格形成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和土地征收制度;着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三项水平":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和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李玉珍 《职业》2017,(3):60-61
农业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以造就高素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目标,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促进农业从业者职业化为导向,着力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撑".河北省教育厅随后出台了《河北省教育厅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试点工作方案》,要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认真开展培训试点.  相似文献   

13.
正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家庭农场",尤其是十八届二三中全会《决定》再次提山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后,国内各地和广大农民对探索发展家庭农场的热情高涨,成都市也于2014年3月正式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近期笔者到龙泉驿区、都江堰市、蒲江县、金堂县等地,与农业、统筹、国土资源、工商等部门和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丰进行探讨,并实地考察了遛鸡哥家庭农  相似文献   

14.
刘毅 《现代妇女》2014,(2):141-142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在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农村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使土地形成规模化经营,产生规模化效益。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等方式,研究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及其产生的背景,并着重从经济、技术、制度等方面,阐述农村土地流转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上海家庭农场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的一种表现形式。近年来上海郊区(主要以松江区为代表)发展起来的家庭农场,作为现代农业的雏形正在逐步形成,规模不断扩大,运作不断规范,效益不断提高,收入不断增加,建立家庭农场符合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上海家庭农场发展得到了有关政府部门的充分肯定,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对上海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加以剖析,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雷芳梅 《职业》2011,(18):163-164
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集约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传统的农产品经营和种植模式越来越步履维艰。现代农业对懂技术、懂现代企业管理和农产品流通的农业技术与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创业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农业人才的类型应从单一的农业技术人才向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知流通等的综合型人才转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度过了前些年"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艰难阶段,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实现九连增后,当前农村和农业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面对城镇化大量吸附农村劳动力的境况,农业生产出现从承包户单干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8.
农业经济方式转变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组合的重新调整,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核心,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湖北农业经济处于关注财富增长阶段,发展方式粗放有余,集约不强,和谐不足。实现湖北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从技术和制度两个层面进行深层次创新。  相似文献   

19.
张秉福 《城市》2006,(2):27-29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达到了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解决温饱的目标,然而却形成了小规模分散经营的模式.承包后农户的平均土地经营规模仅有5400平方米,而且为充分体现公平,将各种高、中、差土地搭配分配,平均每户有10块土地.这种小规模分散经营形式在今天已经不适应农业发展的要求,也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需要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纵观当今世界,很少有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国家能够成为农业强国的.因此,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促进和规范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我国农业的"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20.
上个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农村经营模式从合作社回到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30年后的今天,在中国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寿光,农户们又开始抱团经营农产品。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一方面经营主体高度分散,另一方面农产品购销等环节的组织化程度又高度集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