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严峻,不容乐观。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和新局面,高校思政课如何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力,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思政课教师如何沉着应对新的挑战,自觉、主动地肩负起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从坚守底线思维,做好守土有责;运用底线思维,争取有所作为两个方面,坚持“有守”和“有为”紧密结合,就高校思政课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力提升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4.
5.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通过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本文以大思政课的理念为指导,将思政课实践环节划分为师资、内容、形式、评价、保障五个维度,分别提出了争做大先生、体现大融合、构建大课堂、进行大评价、促成大协同的相关建议,探索在“大思政课”视域下如何有效提升思政课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7.
8.
“大思政课”是学生成长成才的“理论大课”“实践大课”“人生大课”,是以“铸魂育人”为价值导向,以“社会现实”为实践观照,以“教学创新”为关键手段,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新动力。“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还存在“照本宣科”、教学内容与学生真实需求脱节、教学方法与学生能力发展割裂、教学场景与学生生活世界脱离、协同育人乏力等问题。突破以上困境,需要高校聚焦队伍建设,找准教学规律,搭建协同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途径。以东华理工大学这所极具核地学特色的省部共建高校为例,深入分析当今地质勘探行业和自身存在的问题,着眼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服务核军工的历史使命、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凝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军工精神以及江西省地学元素等三大思政元素。这些思政元素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素养等多方面内容,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提和关键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针对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之间的融合性问题,厘清“大思政课”的本质内涵与教学逻辑,提出“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设计/方法立足理论大格局、历史大视野、时代大舞台、人生大智慧,阐明“大思政课”是思政课教学与社会生活有效对接、互动、融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立足主题逻辑、关系逻辑、供需逻辑和机制创新,阐明“大思政课”坚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统一、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协调、知识供给侧与学习需求侧相对接、课程新内容与教学新方法相结合。结论/发现“大思政课”之“大”在于教育教学阵地之辽阔、视野之广博、格局之宏大、方法之前沿,要构建“三全育人”的育人格局、建立“多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优化“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创新“协同高效”的育人方式、营造“和谐良好”的育人氛围。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针对一些高校思政课理论性强、教学存在的形式传统单一、对青年学生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够强、“到课率”“抬头率”偏低等问题,为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赤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已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创新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大思政"是一种全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其特点是工作体系立体,教学内容涵盖面广,重视大学生全面政治素质的提高.在这样一种思政课宏观教育模式的引领下,如何构建适应思政发展的教学策略,是当下高校思政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基于"大思政"对思政课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当前思政课存在的教学形式单一、课程构建缺乏"大思政"思维等问题,提出重视思政课教学、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改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搭建思政实践教育平台、完善课程评价平台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科学论断为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要使命,努力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充分发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优势,为高校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大思政课”是深化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大思政课”本质在于聚焦大时代、建构大格局、汇聚大资源、统筹大课堂、打造大工程。新时代组织推进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坚持以“纵横贯通、情理交融、启智润心、塑造精神”为核心理念,围绕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与成长发展需求,以思政教学为根本依托,以课程思政为辅助协同,通过第二课堂拓展转化,通过心理建设塑造心态,通过生活管理强化养成,综合形成“一体多元、融合贯通”的高校“大思政课”育人工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转型大背景下,西安思源学院思政教育教学工作主动创新求变,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摸索出了以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为主渠道,以加强大一新生大学生活适应性教育、红色文化育人为思政课延伸的一主两延伸思政教学创新发展模式,对于同类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提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思政课”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承担着铸魂育人的特殊使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和防控中具有深远的时代价值。卫生防治在为“大思政课”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大思政课”也成为了卫生防治有效开展的重要教育途径。在卫生防治中讲深公共卫生事件变化、讲透公共卫生防疫政策、讲活爱国卫生运动故事,是充分发挥“大思政课”思想价值引导、立德树人重要作用的目标旨归。因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过程中讲好“大思政课”,应从有理有例的思政“小课堂”、有滋有味的社会“大课堂”和有感有形的网络“新课堂”入手,在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中着力强化“大思政课”的育人实效,从而更好地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思政课的"三进"研究中,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学"进头脑"评测指标体系,据此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进头脑"状况进行调查,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客观评价"进头脑"的实际成效尤其紧迫。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设计了由14个问题组成的调查问卷,并通过对长江大学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在同学们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状况的总体认知;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水平,增强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方法与路径;构建高校思政课"进头脑"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得出了非常鲜活和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探究地质类专业不同阶段的野外实践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专业育人与思政育人协同发展。以东华理工大学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构建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三位一体”教育教学模式,并针对地质类不同阶段的野外实践课程,实施“进阶式”课程思政教学,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设立相对应的课程思政和价值观培养措施,进而达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地质类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9.
农村供销社、农信社、专业合作社和邮政物流是当前"三农"服务的主要提供者,简称"四个载体",是联系工农,沟通城乡的桥梁和纽带.本文分析了推动"四个载体"的重要意义;阐明了新农村建设对"四个载体"建设的基本要求,提出加快推进"四个载体"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思政课”对新时代思政课在立德树人系统中的新方位新样态提出了建设要求,进行了排兵布阵,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整体效能提升提供了实践导向。善用“大思政课”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必须明确“大思政课”所承担的讲清使命担当、讲好人民伟力、讲透学科理论等方面的多维内涵。当前,“大思政课”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着课程要素协同发力不足、思政课体系协同优化力度不够、课程协同育人合力不强等问题。新时期,基于“大思政课”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全面提升“大思政课”师资队伍综合素养,整体构建教学内容,健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协同打造“大思政课”多元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