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洛文塔尔的消费偶像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洛文塔尔的消费偶像观黄芹消费偶像作为大众文化的产物,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逐渐受到重视。西方最早对这一现象予以关注的是洛文塔尔,并首次提出了“消费偶像”的概念。在《文学、通俗文化和社会》一书第四章《大众偶像的胜利》中他对大众偶像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求是学刊》2017,(3):135-140
真人秀成为近年来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主打形态。真人秀节目具有秀场生活文本的消费性特征,它游离于真实与虚拟之间,呈现出仿真性包装和预设取舍性特点,其所制造的"偶像消费"造成了文化上的"低界契合"和人对"拟态环境"的依赖感,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受众对虚拟生活文本的文化消费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汉娜·阿伦特“公共领域”相关论述的梳理过程中,截取两个重要的视角:“公共的实在性”与“我的实在性”,作为理解“公共领域”实在性研究的理论依据,意在表达“公共领域”不仅是传统观点中具有目的群体意义的范畴,而且是具有现代性的范畴;不仅具有了“公共的实在性”的原则,更在“我的实在性”的现实显现中拥有了面向不朽的持久性内涵.“公共领域”在实在性的定位上超越了个体人的有死性顾虑,因“公共领域”是一种实在性的人的境况,我们关注的视角便从个体的人转移到了公共的世界,转向人类整体的生存状况.就现实意义而言,汉娜·阿伦特这样做的目的符合她对极权主义的批判,对人的境况的期望.  相似文献   

4.
正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他们是一颗颗名副其实的新星,创造着一个个全新的科学奇迹。平均29岁,被全球瞩目的 5位中国年轻人,正用高科技改变世界!你29岁的时候,正在忙什么?在中国,有这样5位年轻人,他们有着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他们正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影响和改变世界!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偶像。而这5位智商高、有颜值、走在世界科技最前沿的中国年轻人,他们的天才之路或许不可复制,但绝对让人备受鼓舞!  相似文献   

5.
试论当代“人文精神”之内涵──关于“人文精神”讨论之我见朱立元近两年来,从北到南,一场关于“人文精神”问题的讨论,正在我国知识界、文化界悄然兴起,并逐渐深人,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兴趣。在讨论中出现了许多不同意见,甚至截然对立的意见。本文拟对讨论中若干...  相似文献   

6.
唐瑶瑶 《东西南北》2014,(11):60-61
"小时候的偶像就是毛主席。"那种英雄崇拜情结既非隐而不见,又非急功近利,这样的人是有野心的。他是眼光精准的市场老大,他是慧眼识珠的国企领导,他是有艺术家思维的电影管理者,他,就是已卸任中影股份董事长、中国电影界的传奇人物韩三平。卸任消息一出,网民纷纷叹息,江湖不再是三爷的江湖。圈内人都笑而不语,韩三平也在媒体采访中透露自己在筹备电影基金的事。不是有句话说,我不在江湖,江湖却有我的传说,大概说的就是“三爷”这样的传奇人物吧。  相似文献   

7.
张彦杰 《社科纵横》2008,23(4):131-133
虚拟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虚拟以其固有的属性渗透于人类生命活动之中.本文试图从虚拟的实践性、认识性、创造性来揭示虚拟改变着人的世界,人的关系,以至于人的本身,并且人在虚拟活动中生成人特有的东西,在更为全面的意义上生成和完善自身.  相似文献   

8.
网上交友──颠覆传统人际互动的新浪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人全新的网络时代正不可阻挡地向我们走来。人类在网络所织就的虚拟社会中寻找全新的交往模式,产生全新的社会关系,建立全新的生活方式。网络正悄悄地改变你、我、他,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果真被“一网打尽”?“虚拟社会”栏目将引领我们从虚拟社会中来,到真实社会中去……  相似文献   

9.
个人决定世界未来的机会正在扩大,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郊外举行的世界未来协会研讨会上,发言者们这样告诉700名与会者。各种组织正赋予人们更多的责任,从未如此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正扩大个人的才能。这次会议题为“创造21世纪:个人责任”,于1991年7月25—26日召开,世界未来协会“孪生城市”支部明尼苏达未来主义者协会的主任和创造人之一厄尔·C.约瑟夫主持了会议。印度孟买全球未来广播公司总裁拉什  相似文献   

10.
5月12日,张柏芝“再生一子”新闻跃上了各大网站娱乐频道的显著位置,盖过了刚刚开播的《手机》,超越了正在热播的新《三国》.媒体用“生生不息”这样的词语“眼馋”着这对明星夫妻的幸福。  相似文献   

11.
鉴赏·印象     
印象派给人的第一感觉往往是“模糊”,这也恰恰印证了“印象”二字的来历和准确无误.那么如何欣赏印象派作品就成了一个大问题.试问:这样模糊、潦草、粗糙甚至失去平衡感的作品,究竟美在哪里呢?其实,只要理解了印象派之所以具备这样或那样“缺点”的根源,就可以了解印象派之美了.  相似文献   

12.
诞生于世纪之交这样一个方生方死的大转折时期的中国现代文学,几乎同时经受着两方面不可抵御的推动。从内部看,固有的文学规范、文学偶像已然衰颓,新生的文学因素正在萌孽生长;从外部看,各种催生的激素养料也在源源不断地输入。这种双重推动以及特有的图存救亡的时代情绪,使文学的步履突然间走得分外匆忙。“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文学一下被赋予了如此重要的任务。问题并不在于文学是否堪此重负,而在于这一口号中包含的合理要求以及作家对此的普遍认同。在经历了洋务兴办的失败、政体更迭的虚幻之后,那些先觉者都意识到了改造民众的作用和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的社会活动节奏日益高速化的今天,提高汽车的行驶速度和行车的安全系数,一直是世界各国的汽车专家十分关注的重大课题。在日本的高速公路两傍常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标语:“先生、您的妻子儿女正在家里等待着您”,以此来告诫汽车驾驶员要安全行车。虽然这种心理战术有助于提醒汽车驾驶员安全行车,但却不能根绝车祸的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国家以及像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这样的亚洲国家 ,“家庭”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一些西方学者认为 ,家庭处于危机之中。另一些人则认为家庭正在瓦解 ,并对由此造成的可怕影响表示担忧。他们指的是目前普遍用来取代婚姻的同居、不稳定的“序列一夫一妻”制、大量的私生子、高离婚率 ,以及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的出现。人们还注意到在像英国和美国这样的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年轻人自杀、虐待、性病传播等问题。家庭与社会的重大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城市化、工业化、更多的女性接受初等和中等教育并进入劳动市场 ,以及对于适合女性的行为和社…  相似文献   

15.
一19世纪末,赫姆兰·加兰在他的评论《破碎的偶像》中曾经说过:“日益尖锐起来的城市和乡村的对比,不久就要在艺术作品中反映出来了”。邵振国的作品,似乎是对加兰预言的一种印证。自80年代的《麦客》和《祁连人》在文坛引起轰动效应,邵振国便走了一条“艰难而寂...  相似文献   

16.
易萱  李惠颖 《东西南北》2011,(19):75-77
1993年7月的《纽约客》,彼得·斯坦纳创作的漫画将两只狗捧红了。漫画里,一只正在互联网冲浪的狗对伙伴说:“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只狗。”这则诙谐的漫画生动展现了网络虚拟身份的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络中人际互动的新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90年代全球“信息高速公路”(NII)热潮兴起以来 ,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所言的“地球村”(GlobalVillage)正呈现在我们面前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虚拟化的网络社会正逐渐成型。互联网络已远远超出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媒体的意义 ,它简直就是一个无所不在 ,无时不在 ,既虚拟又实在的影子社会 ,并对现实社会中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虚拟公司”、“虚拟商场”、“虚拟闲聊”等另类的人类生存方式渐露端倪。“虚拟生存”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具革命性的生存方式正在全球兴起。有关信息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已成…  相似文献   

18.
世纪之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中华 《求是学刊》2001,28(2):31-36
在世纪之交 ,回顾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不难发现它正在经历并有待完成这样几个转变 :一是在自我反思方式上从“解构”到“建构”的转变 ;二是在自我把握方式上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 ;三是在自我理解方式上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变 ;四是在自我定位方式上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结合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虚拟仿真实验在“双创”教育中的运用实践,提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与独立学院及学生特点契合度较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解决当前独立学院“双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践提出虚拟仿真实验应用于独立学院“双创”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遴选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立持续更新的教学资源库;加强复合型“双创”教师队伍建设;重构独立学院“双创”课程体系和课程评价机制;完善虚拟仿真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及配套资源建设;鼓励校际合作与校企合作,共同推进独立学院“双创”教育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空间,而且今后人类的大部分生活将在这样一种虚拟实在中展开.虚拟实在开创了人类一个崭新的生存空间,也存在把人类带到与真实世界更远的地方的"危险".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虚拟实在归根到底还是对现实的物理实在的反映,虚拟实在扩大了人类认识和实践的活动领域,虚拟实在既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