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在吉林省靖宇县龙泉镇龙东村,韩美菊是村民眼里公认的大好人,好妻子,好母亲,好儿媳。是一个让普通的家庭变得温暖快乐,一个让普通的日子变得一点点伟大,一个让她的周围充满爱的普通的农村妇女。爱情在理解中博大1984年,20岁的小韩与东村小伙于铁结婚,立下了"尊夫爱子孝敬公婆"的决  相似文献   

2.
书吧     
简介:《我们伟大的母亲》是一篇重量级的祭文,从一定意义上说,亦是有穿透性的檄文,也是一部站在民族文化复兴立场,呈现中华民族母亲伟大形象的散文经典;汇集了海内外一百三十多位华人作家的作品,这是他们集体向中华民族全体母亲表示感恩,这是最为隆重的文化仪式;成就了中华儿女对中华母亲一次幸福的情感宣泄。  相似文献   

3.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2017年春节期间央视黄金时段的热播,点燃了全民诗词学习的热情,引发了传统文化复归热潮。这档节目的热播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国民研习传统文化的热情,抵制了西方思潮的侵蚀,弘扬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唤醒了观众沉睡已久的共同文化记忆,彰显了国人心中历久弥新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笔者以为大学进行教学改革主要是教学内容改革,体现在理论性框架、资料性内容和前沿性成果三个方面.今以《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内容改革为例子,进一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张建伟  严民 《中国劳动》2002,(10):14-15
同为改革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为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国家,中国与东欧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正处在经济结构的转型之中,即由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传统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社会转型.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养老的最主要和最普遍的形式,由于其与传统自然经济相适应、与传统家庭伦理文化如"养儿防老"等观念相适应,因而家庭养老具有其他方式无法取代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辜鸿铭是—位奇特人物。他早年在许多西方国家游历,西方文化滥熟于胸,后来却以全盘否定西方文化、极力维护中国传统纲常著名。民国都十年了,他还留着辫子,穿着中式大褂在北大授课,这就使他的遗老身份愈加突出了。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另一半,美丽又平等,是女性最基本诉求,女性参加劳动,首先应该保护自身的劳动权益不受伤害。从无忧无虑的女童,到豆蔻年华的少女,从温柔贤惠的妻子,到辛劳慈爱的母亲,女人的一生充满诗意又历尽坎坷和艰辛。我们的世界因女性而美丽,生命因女性而完美。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从家庭走向职场,撑起了社会发展的半边天,她们努力改变弱势群体的这一固定形象,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外界的审视。  相似文献   

8.
《达·芬奇密码》有多种文化蕴涵,本文对这些文化蕴含出了独特的解读.这些解读动摇了人们对西方传统文化的认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对西方文化探秘的风潮.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和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数据,本文区分了子女校内和校外教育支出对父母劳动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子女教育支出影响父母劳动时间存在“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性别分工特征,校内教育支出增加显著提高了父母劳动时间,且对父亲劳动时间的正向影响更大;而子女参加课外辅导培训等校外教育支出显著降低了母亲劳动时间,父亲劳动时间并无明显变化。第二,机制分析表明,子女参加课外辅导培训会使父母特别是母亲显著增加接送或陪护子女上辅导班等教育照料,同时母亲家务劳动减少和生育意愿降低。第三,教育支出影响父母劳动时间在子女性别和子女所处教育阶段方面存在异质性。当子女由义务教育阶段进入高中阶段时,父亲会加大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增加教育照料,导致子女高中阶段的校外教育支出对母亲劳动时间的负向影响不明显。第四,政府减免学费缓解了父亲校内教育支出经济压力,同时挤入效应使得校外教育支出提高了母亲劳动时间,子女学业成绩好能够缓解校外教育支出对母亲劳动时间的负向影响。建议政府切实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以减少家庭教育焦虑和不必要的教育照料,在减轻教育负担鼓励生育的同时,把实现公共教育支出与家庭教育支出的平...  相似文献   

10.
谢晋的一生,辉煌而苦难,荣耀而哀伤。在《女篮5号》外景地寻到老四谢晋,在中国电影界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可是,命运却偏偏捉弄他:谢晋和妻子徐大雯非近亲结合,可他们的四个儿女中,三个却是低能儿。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中,儒家的"富民"思想具有深切的人文关怀,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极具正面价值.因此,在全社会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儒家的"富民"思想是值得重视的.高等教育阶段也应当给予《中国经济思想史》应有的关注,这对于新时代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是道德型文化、伦理型文化,传统文化非常重视道德意识的培养,提出了很多道德规范,这些规范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危机在当下时代愈发凸显,尤其是新媒体时代碎片化传播,颠覆了传统文化的旧有认知路径。新媒体平台实现了虚拟和现实的交汇,文化认知行为由过去"现场参与共同体"变为媒介仪式中"想象的共同体"。现代社会媒介仪式逐渐替代了人际群体仪式传播,文化设施和大众传播媒介创造了一种"伪真实"世界,媒介替代了"在场"的经验,将"参加的仪式"变成"观看的仪式",改变了旧有的文化认知模式,形成了新媒体传播中新的文化认知路径。因此,有效化解文化认同危机需要契合数字传播的时代背景,重建新媒体平台中传统文化的认知路径,强化对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感,实现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有效的传播和传承。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感动中国的爱心群体。137名乡邮员奔波在137条乡村邮路上,十年如一日,用真爱真情帮扶183户家庭245位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演绎了一串串闪亮而生动的爱心故事。邮路漫漫,爱心悠悠——  相似文献   

15.
<正>7月12日,"中国家政服务业发展报告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主办,蓝柚学院和好孕妈妈协办。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政府部门,有关研究单位、高校、各地家政服务业协会和部分家政服务企业的50多位负责同志与会。会议发布了《中国家政服务业发展报告(2018)》,这是中国家政服务行业的第一本蓝皮书。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  相似文献   

16.
作为移民作家,石黑一雄深受双重身份认同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并将国际性写作实践融入小说人物的一颦一笑与举手投足,探讨多元文化身份遭遇的困境和愿景。《小夜曲》将故事的背景置于不同文化的纠结与融合中展现了国际化身份构建的可能性,将主人公的创伤记忆引入他者化的自我身份构建过程。本文探索了创伤叙事和流散身份之间的关系,强调构建社会和文化认同对漂泊异乡的人群的重要影响,而身份认同的创伤则赋予他们坚忍的艺术追求并借此寻求情感慰藉和补偿。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5000多年历史发展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自信,就必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适应,不断推进传统文化现代化.在此过程中要坚持民族性、现代性、开放性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夏春生的苦恼:不到一年,保姆换了十多个,找个好保姆咋就这么难?夏春生家住在长春。自从母亲得了脑血栓后,腿脚一直不怎么好使。夏春生想找个保姆,照顾年迈的父母。先是朋友介绍一位远房亲戚,活儿干得还行,就是脾气挺大,容不得别人说。母亲平时有固定的生活习惯,有一次,母亲告诉她  相似文献   

19.
临沂彩印花布是中国传统民间手工印染的一种,一直以来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着自己的艺术美感。随着时代变迁以及机械化印染工艺的逐步完善,临沂彩印花布正处于消失的边缘。提炼出临沂彩印花布中具有设计价值的元素,应用到现代设计中,让它在亿万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产生新的价值,是设计师必须下功夫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 (一)家庭养老.尽管我国社会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方面的因素造成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现象,但家庭养老方式仍然是主要的养老方式.特别是在我国农村,国家的社会养老方式建设并不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也无法迅速达到普及的目标,因此家庭养老仍然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再加上,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所谓的孝道不仅要满足父母的经济需求,同时也应该给予老人精神慰藉,让他们能够安享晚年、享受天伦之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