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推进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既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面临着诸多挑战。推进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需要遵循民主与集中相统一、规范与灵活相统一、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和理性与感性相统一的原则。促进农村基层治理法制化,一要加强农村法治宣传和服务,提高基层民众的法治思维;二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农村各治理主体的角色定位及相互关系;三要重塑农村社会关系,构建法治和礼治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社会秩序,让法治观念渗透到农村基层,让法治原则成为基层民众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切实推进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  相似文献   

2.
劳动基准是指国家为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而制定的、关于劳动条件的最低标准。劳动基准是劳动法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劳动关系调整体系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环节。我国劳动基准立法经历了行政公法化到社会法的发展阶段,尚存在基准体系混乱、差异化实施和保障机制不足等问题。研究劳动基准法律规制,要以问题为导向,提出符合我国劳动关系法治化治理实际需求的规制理念、模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地方立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在地方的遵守和执行,对于补充国家立法以及因地制宜、自主解决地方事务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山东省先后制定了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社会保险、工资支付、劳动力市场管理、劳动保障监察等方面的劳动保障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初步建立起了劳动保障地方立法体系。但是,地方立法的质量、进程与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与劳务派遣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相对应,劳务派遣立法规制经历了弱法律规制、中法律规制和强法律规制三个阶段,体现了从弱到强的规制强度、从地方到国家的规制趋势等特征。现行法律规制存在立法和实施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推进劳务派遣法治化治理,需要按照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由表及里的思路,坚持"严格规制"与"改善环境"并重,"管控数量"与"提高质量"并行,"专门立法"与"加强执法"协同。  相似文献   

5.
地方立法后评估制度是地方立法活动的延伸,是检验地方性法规或规章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方式和有效手段。我国的地方立法后评估制度起步较晚,立法后评估的基本概念等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总结理论与实践,并借鉴国外有益做法,我国地方立法应当在建立多元化的评估主体、提升评估信息透明度、做好中央与地方的统筹与兼顾、处理好评估各环节的关系等方面加以完善,并在立法后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方法、评估程序、评估结果运用等环节积极构建我国地方立法后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6.
公共权力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权力形式,它是为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处理公共事务而产生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内容和界限。一直以来,人们总希望既能充分发挥公共权力的效用,又能限其于合理的范围内,因此在特定的时期公共权力的界限必须是清晰的、可控的,这是公共权力有序运行的基本保证。由于公共权力自身存在一种天然的扩张性,加之权力委托人本身难以克服的自利性,导致权力越界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公共权力界限的确定和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集体劳动关系作为劳动关系的核心构成形态,其法律规制具有国家主导、政府推动、劳资自治特征。现阶段,我国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认清"三大形势",总体把握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方向;需要抓住"三大基点",整体推进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需要利用好"三种力量",形成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合力。  相似文献   

8.
业务外包是企业通过将内部的某项职能或某项任务分包给第三方专业机构来完成,从而达到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发挥本企业核心优势的一种管理模式。但目前在我国出现了以"劳务外包"为主、"业务流程外包"为辅,"真"外包难觅、"假"外包横行的异化现象。劳动法律、法规以及地方立法和司法实践虽然对业务外包的规制做了有益探讨,但仍存在发包人法律责任缺失、承包人主体资质不明和外包行为界定模糊等主要问题。研究业务外包劳动法律的规制,必须正本清源,从源头入手;端本正源,以效率为先;不忘初心,兼顾公平,最终实现雇主效益与劳动者公平的相互统一。  相似文献   

9.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个别劳动关系作为劳动关系最直接、最本质和最一般的构成形态,是劳动关系系统的基础构成。劳动关系法治化治理应以个别劳动关系法律规制为基础,始终坚持倾斜保护劳动者为宗旨,以市场化和法治化为方向,以《劳动合同法》实施和修改为契机,着力构建和完善我国个别劳动关系法治化体系。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农业和农村综合改革,需要运用法律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解决重大和复杂的农村社会经济问题。能否在农村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思维方式能否深入人心。为此要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四个方面来培育法律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论边界型民事雇佣可以理解为一般民事雇佣与劳动关系混同与交叉区域的用工行为,如,勤工助学、实习见习超龄劳动者就业互联网平台用工建筑工地包工头承包用工等。将这部分民事雇佣中符合劳动关系特征的用工行为适当、适时纳入劳动法律规制,有利于保护处于中间地带劳动者的劳动权益。  相似文献   

12.
曹燕  王崴 《中国劳动》2017,(8):26-32
由于《劳动法》对带薪年休假规制不足,以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规章补充规制成为落实带薪年休假的制度保障。这些法规、规章就规制年休假形成如下共识:细化服务年资的计算与认定;年休假决定权应由雇主主导;限制年休假分割以及累计年休假的适用和未休年休假赎买的条件,限制年休假工资计算基数;完善相关劳动监察程序以及进一步完善权利救济制度等,对完善《劳动法》相关条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国家制度的集中体现,是由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制度构成的整体。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对于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治理体系还存在不足,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完善。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有制度自信,更要有制度自觉;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4.
<正>五、关于《劳动合同法》第9条招用的理解《劳动合同法》第9条将用人单位不得扣押劳动者证件以及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收取财物的时间规定为招用劳动者时。这里的招用实际上即包括招录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也包括使用劳动者过程中。除了上海以外,各地对此是基本一致的。《沪高法[2009]73号》认为,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用人单位  相似文献   

15.
<正>地方层面劳动关系立法是劳动关系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合同法》自2007年6月29日颁布至今,各地以地方性法规形式出台的《劳动合同法》配套实施文件共有9个,分别是:《山东省劳动合同条例(修订)》1《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2013修订)》2《山西省劳动合同条例》3《吉林省劳动合同条例》4《重庆市职工权益保障条例(2011修正)》5《辽宁省职工劳动权益保障条例》6《深圳市和谐劳动关系促进条例》7《合肥市  相似文献   

16.
1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以下简称人社)部门是政府的重要公共服务供给部门,承担着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事人才等多项公共服务职责。本文从法治视角研究和探索人社领域公共服务项目、服务主体、服务方式等内容,以期为各级人社部门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地方立法作为调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规范,应在促进和提升工会工作法治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价值功能。通过对我国80部工会地方立法的考察发现,上述立法具有规制维度广泛,立法内容较为丰富;注重工作程序性,凸显法治化要求;具有一定的新理念,立法具有前瞻性等进步之处。但亦存在个别立法"带病工作",违反不抵触原则;个别立法缺乏严谨性,易引发推诿扯皮;个别立法威慑力不足,责任条款保障缺位等问题。未来,应通过做好中央立法的完善,为工会地方立法提供有力指引;做好新法的制定工作,增加工会地方立法的数量供给;做好旧法的法律清理工作,提升工会地方立法的质量等三个路径予以优化。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在全球范围内的日渐深入,带动了大数据时代的出现,大数据时代更加注重数据的处理和传输,规模庞大种类复杂的数据通过互联网传播可以产生极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从而推动社会发展.我国地方政府治理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下如何提高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是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提升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