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一部分,肩负着维护职工权益、服务职工群众的责任。高校工会作为基层工会,必须从抓好政策定位和机制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做好基础工作、解决突出问题和自我革新等方面扎实推进新常态下高校工会工作,增强群众性,更加注重满足最大多数职工的需求,致力破解服务职工的难题,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最大程度上凝聚起广大职工群众共谋发展的强大能量,打造凝心聚力的基层工会。  相似文献   

2.
工会是职工群众利益的维护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工会工作应该加强。当前我国工会工作面临着经济全球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社会阶层结构变化与体制困扰四大挑战。加强我国工会工作,必须依法推进工会组织建设,按需服务工会会员,加强国际合作,系统推进制度创新,主动适应市场与产业变化,准确瞄准新的社会群体,突出精细多元与专业化,加快工会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当前,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在诸多方面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的"四化"现象,其实质是脱离群众;究其根源是因为体制僵化、机制不灵,严重制约和束缚着工会工作的开展,抑制了工会活力所致。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必须坚定地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从优化组织结构、改进干部管理、推进重心下沉、强化组织领导四个方面优化体制完善机制;同时还要着眼于全局准确把握工会改革中的重大关系;并在改革过程中着力创新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会工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工会系统改革的终极目标,就是确保基层工会有效运作。通过基层工会良性运作和消极运作两个案例,可以发现,基层工会的有效运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上级工会、单位党政、工会干部、职工群众等各方均对基层工会的运作产生不同的影响。上级工会的指导和介入直接影响基层工会的运作效果,单位党政对工会的认识和态度主导着基层工会的工作深度,工会干部的配备和素质影响基层工会运作的氛围,职工群众对工会工作的认同度和参与度是判断基层工会工作质量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5.
工会作为工人阶级最广泛的群众组织,应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成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党的宗旨就是工会的宗旨,党的要求就应该成为工会的行动.作为基层工会组织在日常工作中,只有做到全心全意面向职工,时时刻刻做职工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困难的知情者,基层工会工作才能凝聚人心、勃发生机,才能促进企业的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工会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从加强和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依靠和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处处为职工着想,维护和发展职工的合法权益;尊重民意,保障职工群众民主权利得到落实等几个方面去入手,并从工会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在各项工作中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7.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工会工作的通知》(川办发[2005]12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组织之间的工作联系及相互配合的工作实际,现就建立健全劳动保障部门与工会组织经常性的沟通交流机制,提出以下意见,请结合实际认真执行。一、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协调作用按照《劳动法》和《工会法》的有关规定,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组织在涉及劳动保障工作和工会工作的很多方面历来联系紧密,相互配合,为劳动关系协调稳定,依法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了大量工作。为加强政府劳动保…  相似文献   

8.
郜墨玉 《劳动世界》2013,(9):102-103
工会工作的全面展开,离不开群众的创造力量,少不了群众的有力支持,只有充分构建面向职工群众的工会工作大格局,积极倾听群众呼声、宣传组织发动群众、提供群众满意服务,工会工作才能开创出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以下简称工会法)公布实施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并不断探索加强与工会组织联系的机制和方法。注重发挥工会的作用,积极支持工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各级工会组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积极配合党委和政府工作,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群众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深入贯彻实施工会法,进一步支持各级工会组织发挥应有的作用,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0.
阶级性与群众性是工会的根本属性。现阶段我国工会的群众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要最大限度地吸收职工群众自愿加入工会;二是要以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为基本职责和根本宗旨;三是要以牢固的群众工作理念为指导;四是要在工作中突出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新时期加强工会群众性研究,既是夯实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也是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需要,还是维护工人阶级团结统一的需要。当前群团组织中存在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脱离群众的问题,工会组织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主要变现为:工会组织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工会组织和干部服务职工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会组织的代表性不强,吸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职工不够;工作中职工主体地位不够突出,赋予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实不到位。为了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的群众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一是凝聚职工群众,加强阵地建设,大力健全工会基层组织;二是密切联系群众,真正转变作风,充分发挥好工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三是从群众需要出发,最广泛地代表职工群众意愿,不断提高工会组织为职工群众服务的水平;四是以群众为中心,突出群众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提高工会工作运行机制;五是把握"五型工会"目标,大力加强工会自身建设,着力打造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  相似文献   

11.
在"供需"视角下,当前工会改革需要破解的突出问题是当前工会工作与党委政府的需求、与职工群众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工会组织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制约了工会组织的有效"供给"。因此,要借鉴改革试点单位的经验,解决"供需"矛盾,推进工会改革。要立足于党政所需,动员组织广大职工积极投身改革发展伟大实践;立足于职工所盼,通过维权服务实效赢得职工群众的拥护支持;立足于工会所能,突出工会组织的群众性特点;立足于强化保障,积极争取党政加大支持力度,为工会持续不断有效"供给"提供坚强支撑。  相似文献   

12.
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是新时期党对群团组织、群团工作的要求和希望,是新时期开展工会工作的迫切需要和现实要求。保持和增强"三性",要对党忠诚,正确处理好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与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关系,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要当好职工群众的贴心人,谋实事、创实绩,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必须认真践行"三严三实",敢于担当、干事创业,推动工会工作焕发新活力。  相似文献   

13.
工会维权,重点就是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是职工群众面临的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青岛市总工会调研结果表明,从共性需求看,所有职工群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工资收入以及收入与医疗教育住房等消费支出的差距问题。相对而言,最困难的实际问题是医疗问题,最操心的实际问题是教育问题,最忧虑的实际问题是养老问题。从个性需求看,不同所有制企业职工、不同身份职工的关注点各有不同,国有企业职工更加关心职业成长、精神文化以及改革发展等社会问题;小微企业职工更加关心就业岗位、安全卫生以及精神文化问题;农民工更加关心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以及社会公平问题;劳务派遣工更加关心同工同酬、身份转变和权益维护问题;困难职工更加关心医疗保障、退休养老、子女教育等问题;事业单位职工更加关心职业安全、身份待遇以及社会认同等问题。维护职工群众权益,使他们不断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工会必须架起党政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畅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一是努力提高职工群众工资收入。应健全劳资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机制,健全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二是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加快推进住房、医疗、教育、文化等社会保障和民生事业发展。三是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作用。四是加快建设服务职工工作体系,创新服务职工的内容和方式,更好地满足职工群众的多层次需求。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三十六年来,中国工会在党的领导下,在理论和实践上获得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不可能获得的巨大成就和进步:(一)在工会职责上,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鲜明地写在中国工会的旗帜上。(二)在发展方向上,努力探索并坚持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三)在工作方针上,通过2004年全会大调研,把"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确立为工会工作方针。(四)在劳动关系上,提出了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五)在组织体系上,落实"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总要求,维护工人阶级团结和工会组织统一。当前,我国工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就是:(一)从工会工作对象看,职工队伍的构成、来源、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有很多变化和特点。(二)从工会履行职责方面看,一是推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落实不够到位;二是"强资本、弱劳动"的格局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三是劳动法律法规执行不够到位;四是工会履行维护职责受到自身体制的制约。(三)从工会自身建设方面看,一是县(市区)、乡镇(街道)工会力量相对薄弱;二是基层工会特别是企业工会活力普遍不足;三是脱离职工群众的问题比较严重;四是工会工作方式方法不够科学有效;五是工会干部素质有待提高。当前进一步推进我国工会改革发展的思考和建议是:(一)加强顶层设计。应把握工会的优势,明确工会的定位,区分工会的层级。(二)进一步创新工会工作理念。主要是应树立市场经济的理念、依法治会的理念、协商共赢的理念、公平普惠的理念和务求实效的理念。(三)进一步创新工会体制机制。要坚持地方与产业相结合,进一步健全工会组织体制;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进一步完善加强基层工会建设长效机制;坚持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方向,进一步创新工会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坚持以职工群众满意为标尺,完善工会工作和工会干部的考核评价机制。(四)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应回归工会的群众属性,突出维权主业,坚持依法履职,发挥整体合力,善于借势借力。(五)进一步创新维权工作格局。扩大工会组织有效覆盖,为工会更有效地履行维权职责筑牢组织基础;强化工会工作宣传效果,为工会更有效地履行维权职责营造良好环境;提升工会统计参考价值,为工会更有效地履行维权职责提供宏观指导;增强工会维权服务实效,为工会更有效地履行维权职责赢得广泛支持;加强工会干部素质建设,为工会更有效地履行维权职责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政治性是工会组织的灵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工会的鲜明政治特色。从理论逻辑上看,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工会工作的根本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实现新时代工运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障。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对工会的领导,根本是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重点是维护职工权益、服务职工群众。要立足时代特征,以政治建设为首要任务,以思想建设为引领,以组织建设为保障,以作风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提升党对工会领导的有效性,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全面领导。  相似文献   

16.
目前安徽省内高校工会网站在服务职工、维护权益、畅通表达渠道方面,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职工群众的需要。互联网的发展既给高校工会工作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路和平台。高校工会应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更加重视网站建设和管理,重新定位网站功能和作用,通过网络进一步推动工会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省基层工会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一是工会组建难、建会不规范、质量不高问题仍较突出;二是镇街工会和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组织体制不顺;三是工会干部履行职责的能力不强;四是企业党政对工会支持不够;五是基层工会维权效果不佳;六是上级工会指导、服务基层工会工作的能力不强。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竭诚为职工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破解制约基层工会作用发挥的突出问题为导向,以协调劳动关系为主要任务,以推动基层单位与职工"双赢"为基本目的,创新工会的组织体制、工作机制、工作内容、工作载体、工作方式,把基层工会真正建设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职工之家"。其主要对策、思路和措施是:一是探索工会组建方式,完善工会组织体系;二是加强镇街、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工会建设;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四是整合各方资源,合力加强基层工会工作;五是健全工作保障机制,提高基层工会维权实效;六是完善联系沟通机制,提高指导服务基层质量;七是创新工会工作方式,发挥基层工会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高校工会工作,就是要创新师德工作方法,抓好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就是要创新工会维权方式,切实维护教职工利益;就是要创新高校教代会制度,提高高校心管理水平;就是要创新高校工会机制,全面加强工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工会理论的科学指引,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工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百年变局下工运事业时代之问的科学回答,源于习近平总书记不同时期丰富政治历练的实践积累。论述涵盖了加强党对工运事业及工会工作的领导、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明确工运时代主题、弘扬“三个精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等重大理论及现实问题,系统科学地回答了工人阶级及工会在新时代的地位、作用、方向、路径等一系列关系到工运事业及工会工作发展的根本之问,谱写了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中国化新篇章,为新时代工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指引广大工人阶级接续奋斗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0.
群团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工会承担着推进自身改革的重要使命,各地工会应积极交流各自做法、总结经验,努力开创工会改革新局面。天津工会改革紧密围绕增"三性"的改革主线,强化"以职工群众为中心"的思想,实施"三减三补""三改三转""两加强"改革举措,提出"错峰服务"工作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及时解决改革推进中发生的实际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全国范围内深入推进工会改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