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城市融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最核心的是价值观。为此,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必须深入分析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融入中的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生态价值观,及其对他们城市融入的影响,以便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举措进行价值观引导和培育,加速他们的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新生代农民工进城意愿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总体进城意愿不强烈,而且愿意迁移的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就近选择县城和地级市作为主要的拟迁目的地。从影响因素来看,女性进城意愿高于男性;经济收入、人力资本、城市生活经历和职业地位等因素与其进城意愿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为了切实解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基本医疗问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1号)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意见》(劳社厅发[2004]5号)的有关精神,现就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我省是农业人口大省,进城务工人员较多,做好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医疗保险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和认真落实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基本医疗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河北省保定市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前经历及进城目的、进城后生活状况以及对未来打算三方面现状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为基础,利用利益博弈政策实验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政策进行了模拟实验,得到共赢方案,为各级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内的不同层次流动就业的影响因素各异:对新生代农民工不同流动程度按相对比例划分为长期稳定型、相对稳定型、相对频繁换工型、频繁换工型,分别验证稳定生活相关因素以及发展个人相关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流动程度属于长期稳定的更倾向于稳定生活;而属于频繁换工的则是更倾向于发展个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频繁换工的显著影响因素更多为"非经济因素",而长期稳定的,则更多的偏向于经济因素。通过分层分析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某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品质上更为倾向于有责任感,稳重的传统农民工。而从年龄上看,最大流动性的新生代农民工出现在25岁左右的"中间年龄"农民工。  相似文献   

6.
有效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保障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必须坚持科学性、长效性的一系列原则,以科学的理念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实现突破性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嘉兴市五县两区外来务工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1)虽然目前嘉兴外来务工人员对自身评价基本都处于一般及以上状态,但是,在工作中有将近1半的人会经常觉得疲劳或精神不振.(2)嘉兴市外来务工人员中有22.97%近三个月生过病或受过伤,有23.67%的外来务工人员近两年患过重病.(3)依据自评健康指标,男性外来务工人员与女性外来务工人员健康状况差异不大,但是,依据他评健康指标,女性外来务工人员健康状况要好于男性.对于不同职业外来务工人员与不同工作单位性质的外来务工人员而言,不管是自评健康指标,还是他评健康指标,他们之间的健康状况差异都很大.(4)进城后外来务工人员健康状况存在着恶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有效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保障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必须坚持科学性、长效性的一系列原则,以科学的理念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实现突破性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有效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保障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必须坚持科学性、长效性的一系列原则,以科学的理念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实现突破性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来自专项问卷调查数据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流动性总体上偏高,表明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偏低。进一步考察发现,工资水平、职业技能培训状况、职业类型、就业年限、职业教育和工会等因素显著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流动。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水平、扩大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覆盖面、转变中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质量观、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关系等,有助于降低新生代农民工高工作流动性,继而有利于促进他们实现充分就业、体面就业与和谐就业。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1月28日,劳动保障部就“两节”期间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支付工作召开视频会议,步正发副部长主持会议,华福周副部长在会上讲话。会议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抓紧落实《关于进一步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通知》、  相似文献   

12.
提升外来务工人员技能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务工人员,是由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和异地就业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大多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受条件限制,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几乎没有一技之长。笔者认为,善待外来务工人员,解决他们的立身之本——就业问题,首要的是提高他们的技能素质。树立现代化的教育培训理念  相似文献   

13.
工资被拖欠、子女不能入学、受伤后没有保险……今后,这些涉及农民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在河南都将被解决。近日,河南省出台《河南省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护条例》,条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就要与务工  相似文献   

14.
川办发[2012]77号由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公安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制订的《四川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转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5.
英国国家健康服务系统(National Healthy Serve,NHS)被认为是当下成本最低,效用最好的医疗卫生系统。其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提供医疗服务,不会因为患者的实际支付能力而有所差别的原则,成为医疗卫生服务的典范。NHS系统能够为全体国民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减轻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同时也能够对患者进行分流,缓解国家公立医院的压力。而在我国,进城务工人员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存续已久,遇到病灾时抵抗力弱,容易多病,疾病又会导致其花费大量的金钱,从而又陷入贫穷。因此,英国NHS体系的研究对于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医保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对上海等大城市的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本文以上海市F区N镇新生代农民工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留沪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生活满意度、住房类型等对新生代农民工定居上海的意愿有显著影响.这对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高质量转移提供了针对性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餐饮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基层岗位员工多数都是新生代农民工,其工资收入是新生代农民工、行业和社会的共同关注点。在餐饮业"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型用工/就业的背景下,本文将人力资本因素和心理特征因素统合到劳动力供给因素和劳动力需求因素中,建立工资收入影响因素模型。结合黑龙江省雇佣3人以上的餐饮企业中258位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构建扩展的Mincer工资收入方程,运用Eviews18.0软件,得出黑龙江省餐饮业新生代农民工高工资收入源于"多劳"和"多能",即劳动时间、人力资本和心理资本与餐饮业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成正比。借鉴海底捞和木屋烧烤等成功餐饮企业支持"多劳""多能"新生代农民工向管理层级和都市白领阶层跃升的案例,发现"多劳""多能"—工资收入提升—餐饮企业绩效提高—人口城市化的连接机理;在实践层面,"多能多得"指向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和劳资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2010-2014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的数据及其他来源数据,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化进程中遭遇的工作困境。运用组织冲突理论解析工作困境的成因主要是利益、权利、组织结构、沟通和个体特征5个因素且其影响程度有所不同。提出政府与企业联合、企业自身改进和企业辅导个人的三方治理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体融入城市,与企业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加快国家城镇化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产物。在2013年至今,不少学者对新生代农民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研究,在此,我将对此做一梳理和分析,从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消费方式、就业机制以及其城市融入水平三方面做一深入探讨,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了农民工的主体,这一群体的独特性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导致他们面临权益受损普遍、社会保障水平低、精神生活贫乏、社会政治生活参与度小、心理问题凸显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进一步认识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意义。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和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更要服务好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在内的广大农民工群众。当前重要的是,应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及他们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工会组织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中采取的应对措施:一是大力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二是建立健全各项维权机制和制度;三是为农民工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