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作为工业时代最典型的艺术形式,其越来越广泛深刻的社会影响早已到了不容人们不重视它的程度.而对于电影的理论研究,在进入六十年代以后,也终于告别了它的古典时期而以成熟的理论形态进入了现代阶段,其标志就是电影符号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通常所谓的经典电影理论主要是指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蒙太奇电影理论和以巴赞为代表的纪实主义电影理论;而所谓的现代电影理论则主要就是指这种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电影理论.由于在电影理论研究中符号学的比重更大,又由于结构主义对于电影研究的影响也主要是在其方法论的方面,所以人们通常只用“电影符号学”或“符号学的电影理论”来泛指这一类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当代电影美学理沦.  相似文献   

2.
在谈及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的辩证关系时,现在的理论界谁都不会否认艺术形式的相对独立性,然而这种相对独立性表现在艺术形式美的魅力方面却没引起认真探讨。那么艺术形式是什么呢?首先在这个问题上目前就存在着几种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认为艺术形式指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形式,如音乐、美术、文学、电影、戏剧等等;再一种看法认为艺术形式是指构成形象的感性材料、组合规律及其技巧等。我们所说的艺术形式美是基于后一种看法讲的。第一种看法涉及到文艺样式,而不同文艺样式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存在所谓美不美的问题;第二种看法,能从形式美的独立价值看到它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空白,是文章作品所产生的一种艺术效果,也指写作中的一种技法。即作者在文章作品中通过虚笔,如虚写,烘托,渲染,含蓄等,不将事物的义理、情景、意蕴、韵味直接完全说出,而由读者在鉴赏过程中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去进行填补,这种手法,就可称之为空白艺术。  相似文献   

4.
<正> 真正的艺术家都具有作为艺术家的独立品格,这种艺术家的特有品格,尽管有其相对性,但绝不能为挣钱和发财而失落。作为艺术家,都在一定程度上确立起为什么而艺术的信念,它是艺术家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艺术上的集中表现,是艺术家整个艺术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首要和基本的问题。我  相似文献   

5.
品味克莱夫·贝尔的“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尔提出艺术乃“有意味的形式”是有其现实针对性的,即他极力贬低再现写实性艺术,并为以塞尚为代表的“后印象派”的艺术实践作直接的理论论证。在他看来,一切艺术的基本特点绝不在于对现实的再现,而必须是对某种特殊感情的亲身感受。只要我们能够找到在一切艺术中唤起我们审美情感的普遍性质,也就解决了艺术的基本性质。这性质即“有意味的形式”:“离开它,艺术品就不成其为艺术品;有了它,任何作品至少不会一点价值没有”①贝尔是由情感出发来探讨审美和艺术本质的。“有意味的形式是对某种特殊的现实之感情的表现”②,“艺术家…  相似文献   

6.
略论《苔丝》创作手法的悲剧意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钧 《齐鲁学刊》2002,(5):91-93
《苔丝》的创作手法是一种有意味的审美形式。阅读《苔丝》使我们领悟到作者独特的创作技巧的深刻的悲剧意味。《苔丝》的艺术技巧以及这种艺术技巧所蕴含的悲剧意味是常读常新的 ,其深刻的美学内涵及其悲剧意味感人至深 ,令人悲叹不已。  相似文献   

7.
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 1881—1964年)是近代形式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也是近代颇有影响的美学家。他在总结了近代美学与艺术的发展规律以后,明确提出美学的发展是以艺术创造为依托的。那么,艺术创造了什么呢?他认为,艺术创造了“有意味的形式”。对欣赏者来说,它是一种以独特方式结合起来的线条与色彩打动观众,引起人们审美情感的形式,对创造者来说,它是一种以情感为意味,与现实生活的种种利害关系相脱离的形式。在“有意味的形式”里边,贝尔强调情感意味,突出主体的审美情感,离开了情感的意味,“有意味的形式”便不复存在了。贝尔的这一思想对后世的美学影响较大,对当代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颇具大众性的现代传播媒介,电影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信息环境,对人的生命存在正在产生深刻的影响.电影是商业的,但又原本是艺术的,所以既不必要求它脱离商业,又不必让它服侍商业,只任它成为浑然的商业的艺术就好了.这不仅是好莱坞电影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在商品经济繁盛的时代,从媒介生态学的角度考察电影所得出的电影观念.这种观念对于弘扬精英意识,实现审美超越,制衡电影拜金主义,回归文化伦理,维护健康、平衡的电影环境,促进电影与人与文化的良性互动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电影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逐步显示出了它作为一门艺术的特征,本文从电影的起源诞生一直到它发展为一种艺术来探索电影作为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始终坚持的历史的维度,将“美的规律”阐释为人在创造活动尤其是艺术仿造活动中内外自由度的实际实现。内在自由度就是人在创造活动中超越直接的物质需要制约而达到的精神自由自觉程度,即马克思说的“内在的尺度”,外在自由度就是人在创造活动中掌握“种的尺度”创造实体对象尤其是仿造对象感受形象能达到的自由自如程度。在文艺活动的历史的延伸中,“美的规律”也历史地展开和实现着。到完整意义的数字电影的时代,“美的规律”将得到全面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文学语言的情意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语言的情意性特征,是指以文学语言写人、叙事、状物、绘景时浸透其中的感染人、影响人的情意特征。若对情意进一步探究,情可以诠译为感情,意可以诠释为意蕴。这里所说的感情是指情状、情味、情致。这里所说的意蕴是指蕴含的意义、意味或者说是指蕴含的理趣。美国阐释学家赫希指出,意味与意义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意义”是指作者写作时意指的东西,“意味”是指一部作品对于不同时代的人们具有不同的含义1。根据这种阐释,我们也有理由从“意”中分析出“意义”和“意味”两个相对的概念,以“意义”指称文学语言的表层的意思或浅层的意思,以…  相似文献   

12.
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但情感并不独立出现,它必须借助于特殊的物质手段(光线,色彩,形体,声音等)具体化为一定的形式.才可能被我们直接感觉和接受。正如卡西尔在《人论》中所说:“在艺术中我们是生活在纯粹的形式王国,而不是生活在对感性对象的分析解剖或对它们的效果进行研究的王国中。”①对艺术而言,内容是溶化在形式中的,如果离开了表现这种内容的有意味的感性形式,它也就无法被我们掌握。因此.在艺术情感与文字之间,还存在一个中介结构,即艺术情感的形式化。它通过发挥文字的直觉情感和想象功能建…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的艺术的出现与成熟,固然要从旧有艺术那里汲取有益的营养,但它也会对旧有艺术产生一种冲击,使其产生许多新的特点,并为它提供一些新的解读角度和语言。二十世纪的新兴艺术电影,与有着悠久历史的诗歌艺术之间,就存在着这样的双向影响作用。诗歌艺术对电影的滋养,较多引起人们的注意,此不赘言;这里要略加申说的,是另一方面,即电影语言向诗歌艺术的渗透,以及电影语汇在诗歌读解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命共感与诗的深层建构班澜诗这种文体确有特性。诗人郑敏说:“诗与传统的小说、散文、戏剧的不同之处是诗的突出的含蓄。这种含蓄常常使它有着不同于上述文学品种的内在结构。……它主要的特性是在于通过暗示、启发,向读者展示一个有深刻意义的境界。”①“突出的含蓄...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在塑造女性群像的同时也造就了女性话语霸权下男性系列的独特的精神蕴涵和人格张力,事实上,其传奇式的生命体验对这种形象的性别化处理有着隐约含蓄的指涉和衍生意味,寻找作者在对这些男性群像进行创造时的情感走向和话语态势,可以窥视到男性形象作为一个符码表征,在张爱玲小说中所具有的艺术特色和意义指向,进而从一个新的视阈介入小说的文本内核。  相似文献   

16.
<正>严蓉仙著《电影文艺学》(山东文艺出版社1994年出版)从文艺学的高度,阐述了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的各个方面,体例新颖,角度独特,论述精辟,例证丰富,文笔酣畅,是近年出版的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电影从产生至今,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岁月,终于跻入了世界艺术之林,成为一种无逊于其他任何艺术的综合艺术。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本书着重从文艺学的高度出发,审视了电影作为一种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的时、空综合艺术的方方面面,探讨了它的本质特征,总结了它的艺术经验;概括了它的艺术规律。本书的成就在于:它将前人研究过的一些具体理论问题进一步深化,并且将其纳入一个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17.
浅谈悬疑电影中细节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以活动的画面形象作为基本手段,而细节描写是构成电影画面形象的重要,它为电影艺术增添了无穷魅力,尤其在悬疑电影中,细节的呈现,是造成悬疑电影能否有"悬疑"的关键之一。本文以国外优秀的悬念电影为例,阐述细节在悬念电影中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简论中国古典诗歌的含蓄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含蓄?含的本义是日含食物,不吞不吐。《说文》:“呼也”,“目有所衔也”。刘熙《释名·释饮食》:“含,合也,合口亭之也”。引申之,则有包含不露之意。蓄的本义是蓄积储藏。《说文》:“蓄,积也”。据此,则所谓含蓄,即包含不露,有所蓄积。含蓄的作品,在艺术形式方面应是包含不露的,在内容方面应是蓄积丰厚的。刘勰把含蓄性表述为一个“隐”字:“隐也者,文外重旨也。”“隐以复竟为工。”“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乘潜发。譬交象之变互体,川读之韫珠玉也。”①刘勰指出了含蓄性的两个方面:一是有“重旨”、…  相似文献   

19.
从批判、反思到皈依传统--论张扬电影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扬电影常常将叙事重心落在父子关系上,讲述“子”对“父”从叛逆到认同的过程,而家庭中其他的女性角色则沦为陪衬和被动的所谓“空洞的能指”。在父子故事的表层意味之上,其实是通过“子”对“父”的逐渐肯定和最终趋同,辅以具体场景被赋予的彼此对立的象征意味,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潜意识中的认同和回归。这种价值取向和情感倾向虽然与第六代的整体创作大异其趣,但是在电影商业化的潮流中,却有其存在的必然原因。  相似文献   

20.
“解构”旨在表明,逻各斯中心化的统一结构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自我颠覆的悖论之源。解构批评的基本策略是在文本内部抽绎出互不相容的指意取向,将其置于自我背反性的矛盾之中和意义无法确定的两难之境。而就“笑”的对象来看,喜剧性矛盾的基本特征也在于它的自我背反性,由此可以见出解构批评与笑的艺术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解构的快乐是一种极富幽默意味的智慧式喜悦。其积极意义在于,它从内部发难突破了原有系统的封闭结构,消除其本源、中心和二元对立,同时为“他者”的涌进大开方便之门,从而在内外因素的自由碰撞中,引发确定性之外的多元化思考,生成一种拥有无限可能性的意义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