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西方和国内理论界对企业并购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仅就并购动因而言,西方学界主要有传统并购动因理论、新古典并购浪潮动因理论和行为金融并购浪潮动因理论,而中国学界则主要有中国特殊企业并购动因观点和中国特殊并购浪潮动因观点。中西方理论在并购终极目标、壳资源重要性、投资者成熟度三个方面存在差异性,而在追求企业或管理者利益最大化、投资者非理性两个方面存在共性。但这些理论缺乏统一性,不乏相互矛盾之处,而且中国的理论假说还缺乏系统的实证研究支撑,因此理论界应更密切关注并购实践的发展,不断创新并购动因理论。  相似文献   

2.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以2013—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企业盈利能力、企业性质、企业生命周期、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作为控制变量,采用ols模型剖析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并购行为对创新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并购行为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创新水平;但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创新水平影响程度并不相同,其中成长期的企业通过并购对其创新水平影响效应最显著。研究结论为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并购对创新水平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企业并购的一般理论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点,提出了中国企业积极从事海外并购的 四个主要动因,并通过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行为进行SWOT分析,指出了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 成功进行并购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4.
并购行为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而良好的协同效应是并购成功的必要条件。从技术创新角度来看,持股比例越高,并购成本则越大,而由于技术本身的特性、企业的文化约束以及并购陷阱的存在,技术协同效应与持股比例呈倒U字形关系,具有一定的弱配比性。实物期权理论为并购行为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控制技术协同效应的思路:通过分步并购可以在阶段性评估的基础上选择性地实施下一阶段并购,从而获得选择性看涨期权,该期权的价值甚至可以改变按NPV法做出的决策结果。结合具体的案例,利用风险中性风险方法分析分步并购的期权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国企业并购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并购作为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行为 ,是企业发展扩张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企业并购也在不断地发展 ,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企业并购模式选择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并购是企业通过市场快速获得对自己发展有利的各种资源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从而创造更多经济利润的一种资本运营战略。本研究综合分析了竞争优势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与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并购模式选择的思路,即以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为背景,全面分析企业核心能力的物质载体———战略资源、核心能力的状态以及未来培育和扩散的方向,在此基础上确定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并购模式,以实现企业核心能力的不断强化和扩展,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这为并购公司选择有效的并购战略从而提高并购活动创值能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企业在具体选择并购模式时,首先要识别现有的竞争能力;其次,对与企业核心能力相关的战略资源进行识别、利用和获取;第三步对现处的行业和目标行业的结构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企业并购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行为,是实现企业扩张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是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的手段,企业并购有着深刻的经济动机和驱动力。企业并购的成本、收益以及并购后对并购企业、目标企业每股收益的研究,有助于加强并购市场管理,完善并购行为,推动并购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与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分析认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在于迅速获得企业所有权优势,通过协同效应实现内部化优势,避开反倾销获得区位优势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将呈现并购规模越来越大、谋求双赢、获取专项资产、政府支持更为积极、中介机构愈发重要、并购交易以换股方式为主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并购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手段,通过并购企业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但并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而这些风险最终都通过财务风险表现出来。所以,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实现企业的成功并购就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阐述了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含义,分析了企业并购过程中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提出了企业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产业安全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安全逐渐被我国决策层所重视。而中央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近年来的强势并购扩张行为也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基于产业结构安全视角,通过运用产业结构安全的定义与理论框架,来分析中央企业的并购行为对我国产业结构安全的影响。并通过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包括设立产业集中指数预警体系,预防形成产业垄断;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规范央企并购行为;鼓励技术导向型、金融导向型并购。希望能为相关部门调整我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虚拟财产作为网络经济发展的产物,在现有的财产权保护理论中处于尴尬的地位,对虚拟财产的保护出现了盲区。从法学与经济学双重视角进行分析,在现有的法学理论中提炼虚拟财产的虚拟与现实并存性、来源合法性、流转交易性、稀缺性与价值性等基本属性,结合经济学基本原理,特别是其基础性理论——产权理论进行分析,在产权理论中给予虚拟财产以新权利束的理论框定,进而从立法选择规范交易产权测度权利救济等层面进行制度架构,对虚拟财产进行规范与保护。  相似文献   

12.
论公司权利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司权利结构是公司法理论的根基,本文从评析我国学者关于公司权利结构的观点入手,对公司权利结构进行了法理分析.指出股东财产与公司财产的分离是公司真正享有法人人格的根本保障,联系两者的纽带便是股权;股权与公司法人财产权相结合便形成了公司权利结构,并成为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前提.作者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探讨了公司法人财产权和股权性质问题,并就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革实践中的公司权利结构问题作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集中在国家和企业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财产权的法律性质上.本文从所有权结构的历史考察入手,分析国家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法律性质,及其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的产权关系,明确所有权权能可以分离的理论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石,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连接提供了法律依据.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界定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从此国有资产产权主体不再虚置,国家行使所有权的形式实现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4.
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从其诞生以来一直争论不已,赞成者与反对者各执一端,各有所据。在中国学术界,不仅在学术层面众说纷纭,而且由于与产权制度改革紧密相连,还被蒙上了某种政治色彩。如何客观、辩证和科学地看待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正视其学术价值,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中国学术界的重要课题。文章以科斯为主要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为参照,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对其学术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家族企业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产权具有模糊性、单一性、封闭性等特征。在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家族企业的产权特征有利于创业及企业的发展,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家族企业产权方面的局限性越来越成为制约其快速成长的瓶颈。本文分析了家族企业产权的成因及特征,阐明了产权变革的必要性及其对策,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家族企业产权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6.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并购整合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并购整合是一个系统过程。根据Prahalad和Hamel的核心能力理论 ,我国必须围绕以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为根本目标实施企业并购和整合管理 ,并要从系统经济学角度进一步审视我国企业的并购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企业兼并动机与原因及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兼并大多数有着多元的动机与原因。就动机而言,主要来源于追求利润和竞争压力两个方面。而公司协同效应或规模经济论、人才资源论、市场垄断论则是企业兼并的原因。企业兼并行为分析则是从更深的层面探讨企业兼并的动机与原因。  相似文献   

18.
论新经济时代的人本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经济的时代特征 ,通过对中国企业的现状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认为国内企业没有积极应对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当局观念的落后及其对外来冲击的漠视 ,阐述了人本原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探讨了人本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论物质资本产权与人力资本产权交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是物质资本产权与人力资本产权交易的一个契约。物质资本产权与人力资本产权交易的特点是交易权利不平等、交易风险不对称和交易多次进行;物质资本产权交易的权能是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人力资本产权交易的权能是法权使用权和法权处置权;物质资本产权与人力资本产权交易的费用有信息费用、交易过程费用、再交易费用和交易后费用。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阐述了我国信托财产独立性的强制性法律规定为交易安全提供了前提条件且符合效率原则.在此基础上,对信托财产权在委托人、受托人及受益人之间围绕信托财产所产生的一系列权利、义务和责任应如何界定,由信托财产可转让性产生的权利分离以及我国信托法关于信托财产权的保护规则是否符合效率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论证.从信托公示制度的建立,受托人报酬的获取,如何对三方当事人权利、义务作出有效平衡等方面提出了制度创新途径,以寻找更能促进经济发展的财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