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工程知识的哲学问题的研究,分析了工程知识与科学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从实践理性和技术逻辑层面揭示了工程知识的性质与特征,认为工程知识是与造物活动(操作、建造和使用)相关联的知识,包括规则系统、理论分析与技术装置涉及到的技术性和非技术性要素的知识。本质上讲,工程知识是一类建构性知识,包含了理性、逻辑和事实三重属性。  相似文献   

2.
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发表了不少的评价意见,有肯定也有批评.有的学者认为课程目标体系更加严谨完整,表述更加完善.而有的学者认为需要进一步讨论,尤其是在必修课和选修课方面.  相似文献   

3.
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发表了不少的评价意见,有肯定也有批评。有的学者认为课程目标体系更加严谨完整,表述更加完善。而有的学者认为需要进一步讨论,尤其是在必修课和选修课方面。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所用方言的性质及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一书对方言词语的运用不但数量多,而且水平高。研究该书使用的大量的方言词语,无论是对我国方言史的研究,还是对《金瓶梅》作者的考定,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金瓶梅》方言词语的研究一直被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不少学者撰文论述该书方言词语的特点,做了很有意义的探讨,发表了很有意义的意见。不过,《金瓶梅》用的到底是哪个方言,至今大家还没取得一致的意见,有的认为用的是山东方言,有的认为用的是河北省东南接近山东省的方言,有的认为用的是峄县话,有的认为是以北方官话  相似文献   

5.
冯契先生认为,由知识到智慧的飞跃中,感性直观是知识的起点,理智的方法把握的只是具体知识而止步于智慧之前,惟有理性直觉才能通达智慧之境。感性直观只是感官被动地接受,理智以逻辑推理的方式处理现成的观念而鲜有创新,惟有理性直觉才能达到形上智慧,其在达到形上智慧中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6.
“自然科学大革新家”爱因斯坦的一生,不仅在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上为人类作出伟大的建树,而且在哲学的认识论上也留下许多宝贵的遗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他的哲学思想已经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有的论者认为它是自发的唯物论和怀疑论;有的认为它是自然科学唯物主义;还有的论者则认为它是辩证唯物论。本文就他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认识论的唯物论、辩证法思想以及和其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三个方面,作一初步的探讨,以期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陆裁判文书说理不充分的四个关键原因是规则理性缺失、法官素质限制、案件数量压力和缺乏激励机制。裁判文书说理的三个基本法理立场提倡为规范性立场、适度性立场和程序性立场。运用三个立场,就“公开合议庭不同意见”,认为可以技术性地公开不同意见;就“法官寄语”,认为仅限于青少年违法犯罪和婚姻家事纠纷且应与裁判文书明显隔分;就“指导性案例援引”,认为应在说理部分中参照和借鉴,不能直接作为裁判依据,且应从司法管理、社会监督、学者评论等角度提高指导性案例运用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对网上一篇文字的回应 ,讨论的是“直观”之性质与地位的问题。在直观之性质方面 ,我认为 ,所有的直观都只能是对象直观和个别直观 ;在直观之地位方面 ,我认为 ,直观不是在意识层次上低于理性、趋向于理性的东西。基于这样的看法 ,我表达了自己对胡塞尔“本质直观”含义的理解 ,指出所谓“自身所与”应该作“自身能与” ;也指出了把康德之直观说成仅仅是“感性直观”中间存在的误读可能。  相似文献   

9.
在杜甫的研究中,有的同志对杜甫的思想不作历史的具体的分析,斥之为“反动”,进而否定杜甫的优秀诗篇;有的研究者认为杜甫的思想是儒道杂糅;有的研究者则否认佛、道思想对杜甫的影响;有的学者则又过分夸大佛、道思想对杜甫的影响,把他说成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这些论断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本文就杜甫世界观的阶级基础、形成、具体表现及对其创作的影响,谈谈我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先验分析论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一书的精华所在,那么,笔者认为康德先验分析论中的“三重综合说”则是康德认识论的精华所在。康德为了解决认识与对象相一致这个认识论的根本问题,同时为了克服机械唯物主义简单地认为知识必须符合于客观外界对象的机械的、直观的认识论观点及主观唯心主义简单地把客观对象完全消融于主观意识之中的  相似文献   

11.
人们由实践回到实践的认识过程,按照认识机制的不同和认识程度的高低,应该分为几个基本的认识阶段?对此,我国哲学界近年的讨论意见纷纭,各言其是。大体可归纳为两种意见。一种是“两阶段”论,即第一阶段为感性认识,第二阶段为理性认识,写成等式是“实践—感性—理性—实践”。另一种是“三阶段”论,但具体分法又各不相一。有的主张分为“感性认识、知性认识、理性认识”,写成等式是“实践—感性—知性—理性—实践”;有的主张分为“感性认识、直觉认识、理性认识”,写成等式是“实践—感性—直觉—理性—实践”;有的主张分为“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检验与发展认识”,写成  相似文献   

12.
如何认识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在史学教育工作者中是存在不同意见的。有的认为历史教学主要是传授历史知识,知识教学的目标达到以后,其它任务也就自然完成了;有的则认为完成国家举行的会考和高考是最现实的任务。在日常教学中,不同意见还表现在具体验收一堂历史课的质量上,以什么为标准的问题。由此,我认为历史教学任务对史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应该首先明确并予以研究的课题。本文拟就确定历史教学任务的依据,基本要求及如何为当前的政治服务等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3.
康德认为空间和时间作为《纯粹理性批判》的重要范畴,是先天综合判断得以可能的条件,是先验感性论的基础。康德运用几何学、关系、贝克莱幻想、上帝、理性的二律背反五个论证证明了空间、时间的先验观念性,即空间、时间不是理性概念而是直观形式;直观只能直观到形式,即关系,而无法直观到质料;空间、时间不是先验实在的,不是“自在之物”之性状,而是观念性的。作为先验观念性的纯直观形式,空间、时间开启了康德先验感性论,化解了纯粹理性的辩证幻想,是《纯粹理性批判》的开端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确估量十九世纪初西班牙美洲独立战争前夕的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是分析独立战争性质的一个基本依据。要探讨西班牙美洲的独立战争,就不能不首先注意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此有种种不同的估计,意见极不一致。有的认为直到十九世纪初西班牙美洲社会内部资本主义因素是“微不足道”的,几乎无法查明它们;有的认为资本主义已在“封建社会内部成长起来”,并已形成不可抗拒的力量;有的则认为早在十六世纪,即西班  相似文献   

15.
对于形而上学是否可能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对人类认识能力的阐明。柏拉图和笛卡儿认为人类拥有理性的直观,所以肯定形而上学的客观实在可以被人类所认识。康德不承认人类拥有理性的直观,所以否定形而上学的客观实在可以被人类所认识,人类的知识限定于现象界的范围。这样,在康德与柏拉图及笛卡儿之间就展开了一场关于理性的直观能否为人类所拥有,以及形而上学的客观实在是否可为人类所认识的对话。这场对话引出了如何界定哲学的性质的大问题:哲学的性质究竟是什么?哲学是趋近于宗教呢?还是趋近于科学。如果哲学趋近于宗教,那么哲学必然要回答形而上学的问题;如果哲学趋近于科学,那么哲学必然要拒斥形而上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叔本华认为摆脱了生命意志的驱使而直观到"物自体"本身就是美,他仍然是把认识事物的"本质"作为真正美的根源,仍然是一种传统的认识论美学,只是他认为要认识到"物自体"不再是理性的认知方式所能达到的,只有"非理性"色彩的直观方式才能达到,在这一点上具有与传统不同的"现代性".尼采则是完全转到了感性生存论的价值上,认为原始生命强力的直接展现本身就是最高的价值,就是美之所在,这与叔本华是有根本区别的.  相似文献   

17.
周新城 《中华魂》2010,(8):35-40
当前,思想理论界有关两极分化问题的讨论十分热烈。有的学者根本否认我国存在两极分化,他们把城乡分开计算基尼系数,得出结论,我国基尼系数并不高,认为我国的主要问题是平均主义,要警惕"杀富济贫”。持这种意见的人往往被人们斥之为替少数暴富阶层辩护,闭眼不看事实。有的学者认为会不会产生两极分化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工作做得好的话可以不产生两极分化,仿佛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只是工作的失误,  相似文献   

18.
"直观"与"概念"在康德哲学中和黑格尔哲学中都有论述,而对于这对范畴的关系,二人观点完全不同。康德认为"直观"与"概念"是人的两种先天认识形式,具有着严格的界限划分,二者的关系是差别与对立:直观不能参杂概念,概念不能去直观。黑格尔则反对将二者进行界限性的划分,主张二者的关系应该在相互归属中达到辩证统一。由于二人对"直观"与"概念"这对范畴及其关系的规定不同,所以二人的哲学存在很大差异。康德哲学严格区分了现象界与本体界两个世界,划清了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两种理性的应用界限。黑格尔则实现了本体论与认识论、逻辑学的统一,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人们,对于清末农民的地租量负担有着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地租量略有减少,有的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地租量有增无减。根据近年学者的研究,主张江南地区地租量略有减少,我是同意这种意见的。为什么近代地租量负担反而略有减少呢?固然原因是很多的,由于鸦片战争以后门户洞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逐步侵入我国的各个地域,商品生产的发展,工商业的发达,扩大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可  相似文献   

20.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现震惊中外考古界,它为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学、民俗学及神话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古墓中出土的彩绘帛画又是一件极珍贵的艺术品,近年来,一些学者对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但对其中的人首蛇身图像仍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此神应是烛龙,有的认为是镇木神,钟敬文先生提出伏羲说,郭沫若先生则认为是女娲。人首蛇身神究竟是谁呢?最近,我在研究女娲神话的过程中又考察了汉代画像石和壁画等文物,认为人首蛇身神确是女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