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过去的十年改革中,我国经济理论发展的最大成果之一无疑是建立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然而,如果总结改革十年来的经验与教训,我以为我国经济理论发展中最大的不足也在于人们对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由此才导致了改革方案制定和实施指导上的失误。为把改革推向前进,使理论得到发展,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减少因理论模糊带来改革指导上的失误。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以下三个问题是值得进一步反思的。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我国发动了一场空前规模的国际范围内的“反修斗争”。这一运动的结果并不成功 ,而受害最大最深的还是我们的国家与人民。今天 ,当我们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道路上跋涉前进的时候 ,认真反思这段历史 ,其积极意义与我们对十年“文革”的清理和反思是一致的。只有实事求是地总结历史 ,才能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3.
回顾十年来经济体制改革走过的道路,我们清楚地看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成绩是主要的。从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到城市分利放权、所有制改革、搞活企业,每走一步,都有突破性进展,意义十分深远。正如赵紫阳同志所说:“十年改革,为国民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改革,我们就不会有这十年的大发展,大前进。改革对于中国的意义,不仅在于它已经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更重要的在于它结束了封闭和停滞的局面,开辟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4.
<正> 1992年春节前夕,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视察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当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小平同志的重要论断,加深了我们对改革开放这一战略决策的深刻意义的理解.众所周知,人类社会存在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这一基础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社会合乎规律地前进、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的反思文学,或者更确切地说,新时期文学在审美反思方面所实现的认识功能,以及相伴而生的教育功能,在揭示我们前进的思想阻力、历史惰性来自何方这个奥秘上,沿着“十年动乱中占统治地位的极左思潮——几十年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不断出现的轻重不等的左倾思想——几千年来为害甚烈的封建思想”这个线索,向观念形态的地壳由表及  相似文献   

6.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这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逐步形成了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改革开放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已为建国四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年来的历史所证明。任何怀疑和否定中国共产党对改革开放事业领导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  相似文献   

7.
流通体制的改革从1979年起步到现在已经10年了,改革10年之际,按照邓小平同志“冷静地考虑一下过去,也考虑一下未来”的要求,认真回顾和反思一下过去10年的改革,对于更好的贯彻执行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使我们改革开放的步子迈得更稳、更好甚至于更快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重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农村的社会结构,也使农民价值观发生了变迁.农民价值观的变迁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农民群体对农村社会变革的主观感受,也是我们反思农村改革利弊得失、反思农村社会运行存在的盲点和误区、确立今后农村改革发展方向和思路的重要参考指标.对农民价值观变迁与社会变革的互动关系进行反思的过程,也是社会制度和改革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每前进一步,都与掌握、运用货币形式进行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财政、银行密切相关.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明显的问题,如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发生了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等。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财政、银行调控能力相对减弱是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必须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学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都得到了极大改善,社会学的学科地位获得提升,该学科的体制化建设也有了重大成就。这使得中国社会学沿着“立足现实,开发传统,借鉴国外,创造特色”的发展轨迹前进,不断在科学研究与理论创新上取得成绩。尽管如此,我们仍需在宏观环境、理论滞后、学者的主体意识等方面进行反思,以利于中国社会学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十年改革的主线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值得认真反思的是:这十年来,我们究竟是按照一条什么样的改革思路来进行改革?过去十年改革的思路,与传统体制的运行机制有着密切关系。众所周知,传统体制是在指令性计划的支配下运行的。但是,指令性计划并没有完全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在传统体制中,商品货币关系至少在两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是一种经济核算的工具。经济核算则是制定指令性计划的客观依据。其次,对工农业产品的交换关系和消费品市场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也是制定指令性计划的客观依据。由此可见,传统体制实际上  相似文献   

12.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这就要求对那些脱离中国国情和违背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东西进行全面地改革。改革作为我们党领导四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将贯彻四化整个过程。社会主义是在改革中前进的。 (1) 社会主义社会是改革的社会人类社会是在不断的变革中前进的。阶级社会中,社会变革表现为激烈的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矛盾不再体现为激烈的阶级斗争,但社会变革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1994,(2)
在气势磅礴的改革开放大潮涌动下,我们满怀丰收的喜悦送走了1993年,迎来了生机蓬勃、充满活力的1994年。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我们树立了“适应变化,领先一步”的管理思想和经营观念,坚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坚持以强化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袁宝华同志在中国企业管理协会成立十周年报告会上所作题为“十年改革中我国企业管理的变化与发展”中指出:改革开放的十年也是我国企业管理发生深刻变化的十年。概括十  相似文献   

15.
黄翠瑶  黄传崎  汪寅 《广西社会科学》2003,(6):189-190,F00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越来越依靠知识的作用。知识和信息成为生产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作为专门培养人才和创造、传播、应用知识的高等教育如何应对这一要求 ,如何培养能适应这一社会趋势的人才 ,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心问题。本文试图在总结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 ,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经验 ,反思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十年来,我们所进行的改革取得了有目共睹、举世公认的成绩,无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人们的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许多过去被隐蔽着的、内在的、在改革进程中产生出来的一些重大、带根本性的问题,现正相继出现并困扰着人们。改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通货膨胀、物价失控、经济环境恶化、利益分配不公、  相似文献   

17.
(一)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学学科所取得的成绩政治学学科的恢复是与改革开放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明确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需要赶快补课”。20年来政治学的成绩充分证明了这一指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反思人与自然关系、权衡社会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而作出的价值选择,是以人的...  相似文献   

19.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的文学理论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在风雨兼程中已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光辉历程。如何认真总结新时期文学理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冷静、客观地评价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学学科的基本状况,这已成为时代赋予广大理论工作者不容推卸的历史责任。因为只有通过这种实事求是的总结和反思,我们才有可能在面对成绩的同时发现妨碍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因素和问题,从而促进我们在进一步的探讨中沿着正确的途径前进。为此,我受《甘肃社会科学》编辑部董汉河先生的委托,组织了这次关于新时期文学理论发展的回顾与反思的笔谈,希望能对深入展开关于新时期文学理论发展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历史经验证明,在中国近代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社会的每一次剧烈的变革,总伴随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层的反思,对原有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的重新评价。近几年来,在深入开展社会改革中,文化传统的反思与对策问题也突出地提出了来,而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关系问题,却是当前文化反思中的兴奋点。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必须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一 中国的现代化是西方的冲击和我们内部回应两者相结合的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是一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