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帝内经》中的阴阳学说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但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阴阳学说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医理论发展的出路就在于吸收阴阳学说中的合理的辩证法内核基础上,走现代科学理论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周易》阴阳合和、天人合一的理念构成中华传统德性文化最稳定、最本质的内核。《周易》之后的中国传统德性文化中,诸子学说,都从各自主张出发,共同遵循《周易》的顺应天道、天人合一等思想。阴阳之道出现了明显的偏差,主要有崇阳说与崇阴说两大类。儒家思想重于崇阳,道家思想偏于崇阴。儒、道两家即使有崇阴、崇阳上的偏重,也从未将乾坤阴阳截然对立,而是把乾坤阴阳视为宇宙天地的两个方面。儒家的经世致用、内圣外王思想,道家的阴阳互济、天人合一思想,无不从乾坤阴阳之道中化生而来。  相似文献   

3.
《周易》的"阴阳"思想渗透进华夏古代文化的角角落落,《水浒传》也具有浓厚的"阴阳"思想,其中的治乱认识、华夷之辨、贤不肖之分、忠奸之争以及儒、道思想等都与《周易》的"阴阳"思想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周易》的"阴阳"思想是理解和解释《水浒传》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4.
《周易》阴阳感应思想是理解《周易》治理之道的关键,《周易》治理之道建立在《周易》的礼治与德治、法治相结合的综合协同治理思想基础之上。《周易》的阴阳感应以礼乐为规范,礼治与德治的精神建立在阴阳感应的基础之上,《周易》的阴阳感应思想为礼乐制度的制定,以及礼制礼治的运行提供了良好的民众心理基础与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阴阳学说与《黄帝内经》:古代哲学实践的典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阳学说作为古代哲学重要范畴 ,一经形成就被广泛地应用于自然领域和社会领域 ,《黄帝内经》将阴阳学说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 ,用于解释生理、病理、药理 ,指导诊治 ,使祖国传统医学发生了质的飞跃 ,充分显示出哲学的应用价值 ,同时说明了实践是选择哲学的主人。哲学只有为实践服务 ,哲学之树才是常青的  相似文献   

6.
目前哲学界对《内经》所蕴涵的辩证思维的研究还是十分薄弱的。《内经》在通过五行说来阐释其整体观时,利用它的医科学的实践基础,大大深化了五行之间的生克乘侮关系;提出了“动而不已”这一精彩命题,并归纳出“物生”与“物极”两个反映不同变化形式的重要哲学范畴;《内经》凭借医科学的实证性优势和中医思辨性特色,建立了阴阳和谐理论,探究了阴阳关系的具体形式,使中国古代阴阳学说达到前所未有的精深程度。研究其辩证内蕴对于思考和解决当前科学与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关系的角度探讨《内经》的阴阳理论,认为《内经》将阴阳关系作为万物的本原,通过关系把握生命,使中医有了完整的理论范式,并走上了一条与西医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中医理论中的医学心理思想源于《内经》理论。《内经》中的医学心理观念来自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流派。对这一渊源关系作了揭示 ;并通过比较、分析 ,指出《内经》对当时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流派心身统一等观念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效指导临床实践的医学心理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9.
风水在我国城市选址、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和营造中都有所体现,中国古都风貌的精髓就是在古代城市规划布局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水观念。《周易》、《管子》以及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风水理论产生的思想背景,其阴阳哲学思想在古代城市规划中具有非常显著的运用,风水理论所体现的生态观念仍然是现代城市规划的目标之一。正确运用风水理论中科学的观念去正确处理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是当前国内外规划和设计人员所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周易》的艺术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最重要的艺术学思想是关于象的论述:"观物取象","观象制器","立象以尽意",此外,则是关于阴阳的学说。《周易》和《老子》一起,为中国艺术学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周易》阴阳气论思想对中医学藏象理论的影响 ,认为“精气为物”思想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方法学意义 ;“一阴一阳之谓道”的以阴阳论气思想对中医学“脏腑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构建 ,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重和而不重争,重合而不重分,这在《周易》里有集中的体现。《周易》哲学可以说是一和谐哲学。本文从天地有常生、阴阳和会以施化、刚柔相摩以成形,男女和合成夫妇,感应相通成变化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周易》的保合太和思想,揭示了《周易》以天地万物始于暌而终于和,虽有分而终于合,因其保合太和,故能生生不已、恒久常新的易学原理。绵延不绝的中国哲学长河,《周易》无疑是其源头。  相似文献   

13.
《周易》与中国书画理论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而言,《周易》太极阴阳观与书画之本原、生生不已说与书画之特色、观物取象论与书画之创作均有着内在的共通关系。  相似文献   

14.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史、思想史上的重要范畴,"中"也是很重要的范畴。以往的一些研究,主要是立足于《老子》或《周易》中的"阴阳"思想,或者《中庸》中的"中"的思想,而对于"阴阳"与"中"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则讨论者不多。新近公布的清华简《保训》中,同时谈到了"阴阳"和"中",值得我们探究"阴阳"和"中"的关系以及其在哲学史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精气学说与《内经》中的医学心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先秦时期哲学界对精气的认识及精气学说的形成 ,进而论证精气学说对《内经》的中医理论 ,尤其是对医学心理思想的影响。归纳了《内经》对精气学说的发展 ,提出《内经》将精气学说升华为“自然之气”、“人体之气”2个层次和“自然之气”、“生理之气”、“心理之气”3个类别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是群经之首、三玄之冠,具有丰富的和谐思想。从宇宙观层面看,它提出了阴阳和谐统一的思想;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层面看,它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从治国的根本思路层面看,它提出了以道德感化汇聚天下的思想;从实际操作层面看,它提出了在复杂情况中,如何实现和维持社会和谐状态的具体方法和原则。《周易》所倡导的和谐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思想财富,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启迪良多。  相似文献   

17.
《尚书》的五行和《周易》的阴阳均抽象于具体事物本身而演化为整个宇宙间具有普遍联系的整体功能学说。在古代中国农耕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均是中医理论的基石和构架,传统哲学中的整体模糊思维遂成为中医之主体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拟从认识论角度探讨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医整体模糊思维的关系及现代中医临床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阴阳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元范畴,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精辟概括,深刻濡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于十二生肖而言,十二种动物的有序排列,渗透了丰富的阴阳思想。如何认识这些阴阳思想,古人的切入角度有趣而又有异:有的从十二生肖的生理特征区分,有的以十二生肖的习性特征区分,有的以《周易》卦象区分。但不论如何区分,“一阴一阳”的哲学思想根深蒂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的象喻思维特性。    相似文献   

19.
《内经》的辩证思维与“辩”证施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的辩证思维和它在医疗活动中被应用的辩证方法。认为《内经》从自然科学角度提出了阴阳动态均衡理论,并把这种理论运用于医疗实践过程中,通过人体阴阳及其诸要素的消长和转化,达到新的均衡,这对于思考和解决科学和社会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易》的文化精神深刻启迪和影响了孔子儒家学说的产生和形成。《周易》的文化精神是孔子儒家学说产生和形成的重要思想文化背景。孔子"忠恕"仁爱"为本的民本思想与《周易》是一脉相承的。孔子的学说和思想深深根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原典《周易》,它是《周易》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