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号称“短篇之王”的蒲松龄,于《聊斋志异》中所写故事,就其真实性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为作者所亲历或亲闻,如《地震》、《水灾》、《跳神》诸篇,便基本上是记实之作,故亦有人称之为新闻报道或素描,二是取其一点因由,随意点染,且多“写鬼写妖”,并具有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这可以《促织》《聂小倩》、《青凤》等篇为代表,属小说的范畴,也是《聊斋志异》中的大部分;三是篇中所写之  相似文献   

2.
“声转”和“语转”,是用以训释语言由于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表现其语音差异的训诂条例。“语转”,在杨雄的《方言》中已见,郭注《方言》中亦用“语转”,并见“声转”。后有戴震的《方言疏证》,王念孙的《广雅疏证》、《释大》等,亦多用“声转”和“语转”的条例,从语音的变转上,求训诂之相通。然而,对郭注中的“声转”、“语转”如何解释,尚有不同的意见。董志翘同志认  相似文献   

3.
如所周知,中国古代作家提高艺术修养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摹拟前人的优秀作品。蒲松龄也曾采用这个方法来体认和吸收唐代传奇的艺术经验。他的《续黄粱》、《莲花公主》、《织成》、《葛巾》、《武孝廉》在唐传奇中有其蓝本。鲁迅先生说蒲松龄“抚古”、拟唐人小说,强调了蒲松龄学习唐代传奇的事实,揭示了《聊斋志异》的主要艺术渊源。蒲松龄自己在《聊斋自志》中也把《聊斋志异》比作干宝的《搜神记》,在《感愤》诗中把它比作洪迈的《夷坚志》,当他郑重地为该书命名时,用的也是唐人语汇:“志异”二字出于沈既济的传奇杰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释词语,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流行的俗词语,然而词义比较特殊,为一般辞书所未收,因而容易误解。今略陈鄙义,试为之解,以期引起同好们的注意,共同切磋琢磨,求得确诂。转一指吹奏乐器,如:“笳吟度陇咽,笛转出关鸣”。(陈后主《昭君怨》)“笛转”犹“笛吹”。“单吟如转箫,群噪学调笙。”(颜之推《和阳纳言听鸣蝉篇》)“转箫”犹吹箫。“寥戾清笳转,萧条边马烦。”(谢脁《随王鼓吹曲十首·从戎曲》)“清笳转”,即清笳鸣。“出则鸣驺御道,文物成行,饶吹响发,笳声哀转。”(《洛阳伽蓝记·城南·高阳王寺》)《太平广记》引此文,“转”作“啭”,两字通。《广韵》去声线韵,“转”、“啭”同为知恋  相似文献   

5.
谷风:维予与女 扬之水;维予与女 《郑风·扬之水》:“终鲜兄弟,维予与女。”《小雅·谷风》:“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两诗中“维予与女”,字句全同,含义有别。 《扬之水》“与”是连词,诗人明说终鲜兄弟,在一起生活的“维予与女”。下章“终鲜兄弟,维予二人”,二人即予与女。 《谷风》中“与”是动词。马瑞辰注意及此,谓“与,犹爱好之”。马说是,与,亲与也。《管子·霸言》“诸侯之所与也”注:“与,亲也”。《庄子·大宗师》“孰能相与于无相与”,《释文》:“与,犹亲也。”“维予与女”谓只有我亲近女,与下文“女转弃予”正好相对。  相似文献   

6.
(承接本刊199O年第1期同题) 第五十一页:注(二)《梁史》曰:“丘迟,字希范,吴兴人。辟徐州从事。高祖践祚,转中书郎,迁司徒从事中郎,卒。”“辟”前有文,应置省略号。“转”应为“拜”。 第五十二页:注(一)《南史》曰:“任昉,字彦升,乐安人。为司徒竟陵王记室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卒于官.追赠太常。”《南史·任昉传》“乐安”与“人”之间有“博昌”。“为”前、“出”前、“卒”前。“追”前均有文,应分置省略号。 第五十三页:注(一)《南史》曰:“沈约,字休文,吴兴人。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引为安西记室。梁台建,为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天监九年,转左光禄大夫,谥曰  相似文献   

7.
关于《木兰辞》中“策勋十二转”一语,在现行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第三册语文课本中对该句的注释是:“记功很多次.策勋,记功.转,次的意思”.这里把“勋”解释为“功”,“转”解释为“次”是不对的.仅从原诗上下文来看,天子一次就给木兰记很多次功,这在逻辑上至少也是十分令人费解的了.那么,“勋”和“转”在产生《木兰辞》的那个时代是指的什么呢?《旧唐书·职官志》指出:“勋官者,出于周、齐交战之际.本以酬战士,其后渐及朝流.”十分清楚,“勋”在  相似文献   

8.
“乌浒”是东汉时越人的别名。民族史学界普遍认为,乌浒人与壮族有渊源关系,但对“乌浒”这一名称的语源却是众论纷云。有说源于酋长之名“无余”的,有的说是“骆越”音转的,也有说得名于楚国方言“于菟”的,各持己见,分歧不一。笔者亦就提出一孔之见,就教于大家。 历代史籍对“乌浒”一称,有过不同的记载。万震《南州异物志》:“乌浒,地名也,在广州之南,交州之北。”《读史方舆纪要·广西五》认为,乌浒人得名于横州之乌浒山。杨孚《异物志》则说:“乌浒,南蛮之别名”。范晔《后汉书·灵帝纪》“玉林乌浒民相率  相似文献   

9.
《释名疏证补点校》序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释名》的性质、体例与价值 《释名》,东汉人刘熙撰。是一部用声训(音训)来释义,即用音同、音近、音转的字来解释字义的训诂书。刘熙在《释名·序言》中认为世间万事万物的名称,“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所以他说他著此书的目的——“叙论指归”,是推究万事万物命名的由来,因而“谓之释名”——把他的书叫做《释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方言笺疏》一书中“声转“与“语转”用例的分析,揭示了二者在辨析语词时的异同:它们都用来分辨近义词,但“声转”主要是强调字音声纽上的变转,“语转”则统指整个字音的转变:并指出:认真分析其中的”声转”、”语转”,对准确理解扬雄《方言》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1.
一说杜句“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一段云;“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旧注各家都对“沉”字无注。《语文学习》一九五七年五月号载有刘岫、商文光《对“沉塘坳”解释的意见》一文,甚有见地,兹转录如下: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冯至《杜甫传》的解释是“有的挂在林梢,有的沉入塘坳。”初中文学课本的注解也说“沉  相似文献   

12.
一、初中第一册《木兰诗》“策勋十二转”.原注:“记功很多次.转,次的意思.”商榷:“转”,指官职调动,可以用于升迁.例:《晋书·李密传》:“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旧唐书·刘祎之传》:“上元中,迁左史、弘文馆直学士……仪凤二年,转朝议大夫、中书侍郎”.本句“策勋十二转”,即谓多次因战功升迁官爵.  相似文献   

13.
近三年来,刘绍棠同志,怀着报效于人民的热切心情,以其家乡——北运河为背景,创作了大量的“乡土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展现了北运河一带农村发展变化的战斗风貌。在这些作品中,他塑造了不少有血有肉的人物,产生了一股诱人的艺术力量。这里,我想就其中的三个农村妇女形象发表一些感想。所谓“三个农村妇女”,指《蒲柳人家》(《十月》1980年第3期)中的望日莲,《二度梅》(《芙蓉》1980年第4期)中的温青凤,《绿杨堤》(《北京文学》1982年第3期)中的牛水芹。她们都是普通农村妇女,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又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一位四川“诗人”最近告诉大家说:“美国人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中国人在全世界唯一最好的朋友是美国人。”(《文摘周报》2006年1月27日转天津《老年时报》)“诗人”到底是“诗人”,竟然用了一个回环的修辞格反复强调美国人是中国人的好朋友,足见“美国人”在他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了。如果“诗人”仅仅对某些“中国人”说,我们由他说去;如果对全体中国人说,那就是强奸民意了。“美国人”是个大概念,其中确有好人,不可一概而论,应作具体分析。那么,“诗人”文中列举的“最好的朋友”是何种“美国人”呢?仅仅是帝国主义时代的美国政府和美国大兵!“…  相似文献   

15.
漕、挽(车免)、输、转、运这一组词在古代汉语中都曾与“运输”有关,但词义来源和历史发展、使用要求却有不同。古代水运、陆运用词不同。在这组词中,“漕”专用门于水运,“挽(车免)、输,转”专门用于陆运,“运”则以用于陆运为主,在一定时期内,兼用于水、陆运输。漕:一般认为本义是“水道运粮”,例举《史记·平准书》“漕转山东粟,以给中都官”,这值得商榷。它的本义应该是“水流急转处”,《说文》“漕,水转毂也。”水流急转处往往与具体地名联系在一起,故《诗·邶风·击鼓》“土国城漕”,传:卫邑,在今河南滑县境。明《谭苑醍醐·蜀江水路险名》”水如转毂曰漕”,注:今有野猪漕。又曾用作姓名,《陈斋手拓古印  相似文献   

16.
《诗经·小雅·正月》,作者感念政荒世乱,以茕独而处世艰危之辞世。诗曰:“忧心愈愈,是以有侮。”“愈愈”,《尔雅·释训》作“瘦瘦”,云“病也”,未若传训“优惧”为优。然传亦未明“愈愈”训“优惧”之所以然。笺训“侮”为“侵侮”,亦失之。今案“愈”当读“”。上古徐读定母鱼部,愈读喻母侯部,定喻准旁纽,鱼侯旁转,二字音近相通。林义光《文源》,谓“俞”字初文,“从舟,余省声。余、俞双声旁转”。《广雅·释训》曰:“,怀忧也。”《楚辞·七谏》“心而烦冤兮”,注曰“,忧愁貌”。《后汉书·冯传》“终而洞疑”,注云…  相似文献   

17.
释“踏白”     
唐宋的军队有“踏白”之名。何谓“踏白”?《中文大辞典》解释为“军队之先锋部队也。”但未得该词之确义,不足为训。今作如下训释。 “踏”,勘察、搜查也。《元史·刑法志》:“诸郡县灾伤,按治官不以时检踏,皆罪之。”《福惠全书·禀帖赘说》:“细为踏勘筹度。”其中之“检踏”、“踏勘”,均属“查察”之意。 “白”,实通“薄”。“白”,《韵会》与《正韵》俱作薄陌切”,与“薄”属同一声母,一声之转,可以通假,故今吴方言某些地区仍读“白”为“薄”。又,吴语之“白相”(游玩之意),宋人亦作“薄相”,苏轼《次韵黄鲁直赤目诗》中有“天公戏人亦薄相,略遣幻翳  相似文献   

18.
李君 《社区》2012,(1):51-51
紧张的工作、忙碌的生活,经常让人晕头转向、注意力没法集中,甚至“脑子转不动”。其实,大脑也需要时常“加餐”恢复状态。美国作者杰夫·尼克尔斯在《我的生活巨变》一书中,推荐几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转词的含义 转词的定义在《马氏文通》(以下均简称《文通》)中有两处。一处在“外动字”章:“外动行之及于外者,不止一端。止词之外,更有因以转及别端者,为其所转及者曰‘转词’。”另一处在“内动字”章:“内动者之行不及乎外,故无止词以受其所施,内动之不得转为受动者此也。而施者因内动之行,或变其处焉,或著其效焉,要不能无词以明之,是即所谓‘转词’也。”那什么是止词呢?《文通》曰:“凡受其行之所施者,曰止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是在批判吸收黑格尔、费尔巴哈“人的本质”学说的基础上,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开始建立自己的“人的本质”概念及其理论框架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概念有三个递进关系的命题:“生产劳动是人的类本质”;“社会关系是人的现实本质”;“人的需要是人的内在本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人、自然、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