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或中央红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转移,开始长征。半年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简称红四方面军)也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向西转移,一九三五年六月上旬。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于川西懋功(今小金)。“懋功会师”是红军长征途中继“遵义会议”后的又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斗争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史写下了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一些党史专著和老红军战士的回忆录中,在述及长征终点问题时,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长征结束应以会宁会师为标志。如早在五十年代,谬楚黄在《中国共产党简要历史》一书中认为: “第四方面军摆脱了张国焘的恶劣影响,同第二方面军一起,向陕甘边境进军,一九三六年十月,到达甘肃会宁,同第一方面军会合。全国主力红军的长征至此都胜利地结束了。”以后出版的许多教材中,大都沿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四、第二方面军,分别于1934年10月、1935年3月和11月,从各自的根据地出发,途径赣、闽、粤、湘、桂、黔、川、滇、康、青、甘、陕等12省,行程数万里(仅红一方面军行程2万5千里),至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会师。毛泽东曾形象而深刻地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4.
四川在红军长征史上的特殊历史地位和作用元江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第二方面军(甘孜会师前称二、六军团)和第四方面军实行战略转移,在历时两年的长征中,三支主力红军经过了闽、赣、粤、桂、湘、黔、川、滇、甘、...  相似文献   

5.
朱德同志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从一九三四年十月至一九三六年十月整整两年里,参加并领导红军第二、第二、第四三个方面军的长征。在两年的征途中,朱德同志在四川就度过了一年零四个月。这是不平凡的、战斗的十六个月。他一方面要指挥红军打退蒋介石的围追堵截,另一方面又要与张国焘的错误路线作坚决斗争,经过无数艰难险阻,三过  相似文献   

6.
今年十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四十周年。当前我们的国家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回顾长征的战斗历程,继承和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对于我们坚持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进行到底,具有重大的意义。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在举世闻名、千辛万苦的长征路上,毛主席亲自培育的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象革命的种子,在广大红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中间深深扎根。四十年来,我每当想起长征路上的艰苦战斗年月,身上就感到有使不完的劲。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鼓舞着我继续前进在新的万里征途上。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问题 一说是一九三四年七月,以寻淮洲、栗裕等率领的红七军团(又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自江西瑞金出发向闽浙赣方向进军的事件为标志。一九五五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一书中《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概述》一文,最早提出这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中央及其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1934年10月从江西中央苏区出发,历时一年,跨越十多个省,行程二万五千余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一年之后,即1936年10月,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县分别与前来迎接的第一方面军会师,标志着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正式结束,胜利完成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从此,遭受严重挫折的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在不断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层层围追堵截、征服雪山草地险阻、忍受饥寒伤病折磨、克服党内张国焘分裂主义危机的情况下取得的,创造了人间奇…  相似文献   

9.
各地动态     
江西于都县热情关怀红军老战士。13名79岁至94岁的老红军,在于都欢度晚年。 于都是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的主要集结和出发地,苏区当时有6万多人参军参战。于都县委、县政府亲切关怀在于都定居的红军老战士。每逢“八一”和春节,县领导逐个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甘肃会宁,胜利结束伟大的长征,迄今五十周年了。当时,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从赣南到陕北的战略大转移,对于整个长征的胜利起了主导作用。中央红军是经过多次的重大战略转变,不断改变进军方向,才最后选择陕北作为落脚地和革命出发地,并由此促成三大主力红军会师会宁和胜利结束长征的。  相似文献   

11.
长征研究中需要再认识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长征研究中的两个问题进行了再认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第一,关于长征的根本原因问题,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是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严重危害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笔者认为这只是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中国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第二,关于长征初期“战略转移”的提法问题,过去人们一直把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仓促退出中央苏区这一行动,称之为“战略大转移”,我认为这一提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长征研究中的两个问题进行了再认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第一,关于长征的根本原因问题,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是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严重危害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笔者认为这只是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当时中国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第二,关于长征初期“战略转移”的提法问题,过去人们一直把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仓促退出中央苏区这一行动,称之为“战略大转移”,我认为这一提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从一九三四年十月至一九三六年十月的整整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为缅怀革命先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本文试对红军北上抗日战略方针的产生、发展及其作用进行一些探讨,以求教于党史界,并与陈维民同志商榷。红军北上抗日战略方针酝酿、产生、大约经历了三年时间,即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_一。一九三○年八月,在湖南浏阳永和市,由第一、第三两军团组成,朱德同志任总司令,毛泽东同志兼任总政治委员。组成后,由湖南转到江西,于一九三○年冬至一九三一年九月,在毛泽东同志亲自指挥下,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增编了第五、第七、第八、第九等军团,部队发展到约十四万人。  相似文献   

15.
江口会议定决策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赣南闽西两大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拥有二十一个县城,人口二百五十万;中央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巩固了。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七日,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召开,成立了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工农民主政府。这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6.
值此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三个方面军和红十五军团会师五十周年之际,就长征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发表如下见解,以资纪念,并请教于党史、军史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7.
黄骅,原名黄金山,学名黄为有。一九一一年二月八日诞生在湖北省阳新县木石港区凤凰乡良上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一九二六年九月在木石港参加革命活动,一九二八年三月秘密参加赤卫队,一九二九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十月参加红军,先后任连党支部书记,连指导员、营党代表、营长等职,参加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领导的粉碎国民党反动派三次反革命“围剿”的战斗,多次荣立战功。一九三三年四月第四次反“围剿”斗争胜利后进红军大学深造,毕业后留校任政治指导员。一九三四年十月参加长征,先后任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等职。胜利到达陕北后,黄骅奉调入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担任干部团政治委员。一九三七年八月随干部团编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  相似文献   

18.
前 言 “当代”,指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毛泽东同志说:“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现代史正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一九一七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为开端的,这以后西方各国产生的资产阶级哲学,我们称之当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  相似文献   

19.
半个世纪之前,即一九三四年的十月,在世界的东方,在苦难的中国,发生了一件震撼寰宇的大事——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外战争史上,只有一本书是在战略性军事行动刚一结束,即由它的参加者们集体执笔,将威武雄壮的场面载入史册——它就是《红军长征记》!在我们党领导的革命文艺史上,第一次直接组织的、大规模的群众性集体写作活动——那就是关于《红军长征记》的写作!  相似文献   

20.
人们热爱十月,赞美十月。满载着丰收喜悦的十月是金色的十月;沉浸在国庆佳节幸福之中的十月,是光荣的十月;高唱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凯歌的十月,是战斗的十月。 今天,在这丰收、胜利、战斗的日子里,我们开封人民回忆起一九六三年的十月,敬爱的朱德委员长亲临古城视察的情景,心情是多么不平静啊!朱德委员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犹如日月经天,光芒万丈,永远激励着我们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在新的长征中,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