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历史影视剧创作呈现出"历史正剧"与"历史戏说剧"相合流的倾向,这一合流是当下文化现实中"三元"将"历史戏说剧"的核心文本--"民间文本"当作"共谋"载体被张扬的结果,"民间文本"由此改写了官方/精英文本对历史的常规书写.当前针对这一现象的批评话语则十分单一,基本是站在主导意识形态的立场上抨击"戏说化"的弊端,对历史影视剧创作的改观缺乏现实参照.  相似文献   

2.
民间叙事中的民间立场是指叙事者以民间的视角通过民间形式和民间意象自觉地表达民间文化心理、民俗观念、民众情感和认知逻辑以及传统文化的叙事立场。其更突出地表现在对社会中、下层劳动民众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文化心理以及情意指向的体谅和关照方面。民间叙事的"说者"(演述者)和"听者"(接受者)秉持民间立场是自然天成的,而"记者"(记录者)和"读者"(研究者)对民间立场的把握则更多地仰仗学术理性与学术自觉。这一特性和机制的存在与运作,使民间叙事成为广大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生活内容。  相似文献   

3.
主客位视野中的冼夫人文化及其符号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远玲 《学术研究》2005,(8):120-123
冼夫人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文化现象。我们运用人类学主客位互换的方法,展示了不同时代、不同立场的人们对冼夫人及冼夫人文化的看法:官方侧重于赞颂冼夫人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方面作出的贡献和强调冼夫人文化对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而民众大多把她作为英雄人物来敬仰,当作神灵来信仰,希望从中获得心灵的抚慰、群体的凝聚力。冼夫人文化是一个“精英文化”和“草根文化”融合的典型,它的深层意蕴在于冼夫人是民族记忆和民族情感体验的“原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青海湖祭海民间信仰与仪式,重点运用民俗学田野调查的方法,从中国传统民间信仰和神灵崇拜的角度,对青海湖"祭海"仪式作出科学的分析研究,探讨青海湖信仰的民众理解与文化功能,以期从学理上解读祭海仪式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
冯海波 《北方论丛》2011,(2):123-126
19世纪以来的理论、艺术和政治研究发生了广泛、持续和深入的文化转向。文化转向这一客观、动态的过程也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中逻辑展开。"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开创了文化批判的先河;立足于精英主义立场的法兰克福学派则以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发展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文化批判,但他们仅仅把大众文化看做文化衰败的标志;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反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精英主义立场,立足于大众文化的动态研究和批判研究,补充了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的不足;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则大大促进了文化批判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赵树理是一位具有自觉的民间立场的知识分子。以农民利益为本位的价值立场和以民间文化为本位的文化选择,使他对自己担负的文化使命有着相当的自觉。不管外界发生怎样的变化,他始终站在民间立场上,通过小说创作向上传递民间的声音。在赵树理创作生涯中有两个关键时期,即20世纪40年代和20世纪50到60年代。其中,40年代可称为赵树理"民间立场的凸显"时期,50到60年代可称为其"民间立场的坚守"时期。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生命和灵魂,是它永葆青春和活力的动力之源,已成为文艺理论界一项刻不容缓的使命和任务.当前,"文化研究"是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派的一个长项,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有机成分和不断更新的增长点.创新必须具备科学性,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独有的立场和方法论特点,必须提供人们把它当作相当彻底、严整的意见与研究的特性.在艺术中,"使正确认识世界的深度和正确的自我体验的深度在这里融合成一种新的直接性".那种缺乏在整体联系中认识事物的一切联系的理论,那种把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原来没有的东西塞进去"的作法,因其缺乏科学性,而有损理论创新的声誉.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所具有的实践性、民族性品格和时代性原则,要倍加珍爱,需进一步充分展开和发扬光大.总结和研究许多具有迫切现实性的文艺理论问题,会为丰富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当代形态,提供新的机遇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赵黎明 《青海社会科学》2008,(5):127-131,152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启蒙运动,但也充满浓厚的"民粹"意味,白话文运动表现得比较典型:五四人认为民众语言最明白、活泼、精细,"知识阶级"语言最含混、死板、粗疏;大众文学最高明清新,"贵族文学"最愚蠢腐臭;语言文字改革上,民众是革新者,知识阶级是保守党;在价值判断上,只有民众的方言才是最有价值的语言。文学上,强调民间文艺是最真切、最精细、最自由的文艺形式,把民间文艺推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国语建设和新文学建设的出路在于到民间去,向民间文艺学习去。周作人当时对这些认识给予了及时的提醒。这种倾向对以后历次语文运动影响深远:大众语运动、民族形式讨论、延安整风等都从语言入手不断强化知识分子与民众的疏离感,强调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五四推崇"民粹"的片面做法对后来的语文运动和知识分子的改造运动消极影响不小。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平民化"在媒体和受众中的呼声很高,民众由说教的对象转变为服务的对象,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介主动选择了平民立场。分析新闻的平民化现象产生的原因,阐述新闻平民化的表现,将它作为新闻进步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0.
张玉勤 《理论界》2010,(8):152-154
托尼·本尼特是继威廉斯、汤普森、伊格尔顿等之后在英国文化研究界享有盛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本尼特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是从马克思主义当下所遭遇的各种批评话语和面对的理论困境开始的,他把着力点首先放到了对俄国形式主义和各种后康德式美学思想的批判上,着力强调在"历史语境"中审视文学、文化与审美。本尼特在对大众文化的态度上也迥然有别于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从而在"社会维度"内给予大众文化以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阐释。本尼特在"实践领域"内对知识分子进行类型划分与功能界定,同样体现了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历史语境、社会维度、实践领域,分别构成了本尼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