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历史与现实“对话”的成功尝试──读《理想·历史·现实──毛泽东与中国农村经济之变革》陈荣华最近,有幸拜读了温锐先生的《理想·历史·现实──毛泽东与中国农村经济之变革》一书。据我所知,这是温锐先生对中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进行探索的又一学术成果。读来引...  相似文献   

2.
严谨·详备·创新──《庄子新释》评介吴桂荣历来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金圣叹语)的《庄子》,由于本身内容博大精深和形式的恣肆奇诡,它呈现给我们的真是一部瑰伟奇丽,如诗如歌,艺术完整,品位高超的百科全书,《庄子新释》(齐鲁书社出版,以下简称《新释》)一...  相似文献   

3.
谢扶雅的“诉诸中庸”谬误──阿茂正传(之二)(香港)黄展骥本文前段是阿茂正传,后段引述著名学者谢扶雅先生《中道救民论》大文里的一整段(见《展望》半月刊,306期,1974·11·1,香港。)让读者们比较两者。谢氏说,他研究中西比较哲学50年,认为中国...  相似文献   

4.
魏义霞教授在其新著《天·人·命运──人类命运的哲学阐述和当代审视》(以下简称《天·人·命运》,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对于命运是什么以及应该如何对待命运逐一做了阐释和论证。凭着中西哲学的融会贯通,作者从这一独到的视角,以高屋建瓴的恢弘气势带给人一股强烈的时代气息。《天·人·命运》的突出特点是从历史哲学的角度把握命运的整体,并在设计上做了新的尝试。全书注意章节的上下衔接及其内在逻辑的有机联系,书中上、下两篇的排列顺序不仅为该书表达的先后次序,而且内涵了作者理论思想的逻辑结构。这种安排不仅表明…  相似文献   

5.
一部知我河南振兴河南的好书──评《天翻地覆话沧桑──河南的昨天和今天》郑永福我以极大的兴趣,读了王天奖同志的新作《天翻地覆话沧桑──河南的昨天和今天》(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一种无法抑制的冲动,使我不能不就这本书说几句话。1994年8...  相似文献   

6.
自由·美·人生──庄子的“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美·人生──庄子的“道”路王剑峰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大纲》中指出:“中国哲学之中心部分是人生论,人生论之中心部分是人生理想论”。庄子哲学被称为道家哲学,虽然从表面上看,完全是一种以“道”为核心的宇宙本体论,但实际上也内涵着人生理想论。《庄子》...  相似文献   

7.
科学·民主·法制──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坚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发行,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其中提出、论证和强调了科学、民主、法制三个带根本性的原则问题。我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  相似文献   

8.
眼力·魄力·能力──从获奖图书《相似论》谈出版优秀图书三要素贾丽华出版领域是生产精神产品的重要基地,优秀图书的出版可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1992年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山西省社科院张光鉴研究员等著的《相似论》,是思维科...  相似文献   

9.
超越·思辨·再铸辉煌──近年沪上党建电视片浅析天云新时期以来,上海的党建电视片应运而生,蓬勃兴盛,丰富多彩,难以用有限文字作全面评说,有幸参加几次作品研讨,有感而发,比较而言,上述三点倒是真情炽觉。马克思在《资本论》“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对文化冲突和人格取向的审美思考──评长篇小说《蓝眼睛·黑眼睛》蒋守谦1993年,长篇小说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以后,忽然受到社会的青睐,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创作高潮。马瑞芳的《蓝眼睛·黑眼睛》就是在这个创作高潮中面世、以其鲜明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而引人入胜的...  相似文献   

11.
在困惑与选择间的思考──评《市场·文化与文人》张强读李静的《市场·文化与文人》(南京出版社1993年12月版),初时不以为然,以为这不过是本经济大潮冲击下的应景之作。读了以后,发现该书表达了作者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现象与文化人命运的理性思考。该书瞄...  相似文献   

12.
和谐美学的逻辑与历史──《古代的美·近代的美·现代的美》自序周来祥3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从美是和谐这一最简单的命题出发,探讨了美的范畴史,观察了美(和艺术)的各种具体形态的孕育、发展、分裂、嬗变的历史过程,从尽可能全面丰富的感性对...  相似文献   

13.
思路·实践·效应──论南京金箔集团的改革与发展江宝全改革是对旧体制的冲击,对新旧体制特征的认识越深刻,改革也将越彻底,并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南京金箔集团从一个小厂发展到今天拥有2000多名职工、20多个分厂、产品畅销国内外、年产值达两个多亿元的...  相似文献   

14.
试议《战争·男人·女人》所传达的审美信息杨梦菲孟嘉《战争·男人·女人》(依据《一个女人和一个半男人的故事》缩写,见《文学报》“文学大众”专栏第866期)情节曲折,内容独特,不读则已,一旦读了就会牵动每个读者的心!从创作上看,这篇作品是以人物为线,形成...  相似文献   

15.
杨慎和他的《廿一史弹词·临江仙》陈麟德,刘兆清鸿篇巨制84集电视剧《三国演义》在中央台播放后,其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相似文献   

16.
《诗经·豳风·七月》的创作年代问题是一个颇有争议而至今尚无定论的问题。这与对它的研究采用的方法有关,而这些方法依据的材料有些是不可靠的,有些是不充分的。依据天文学上的岁差现象就可以确定《豳风·七月》的创作年代。运用岁差推算法推算,《豳风·七月》成诗年代距尧之时1307年,距今(公元2000年)为3050年。这是一首豳人以夏历写成的写农时农事的农谚诗  相似文献   

17.
李善与文选学顾农(一)以《文选》一书作为研究对象的专门之学──文选学,可溯源于萧该、曹宪,而它真正成为一门显学,则李善是奠基人,作用最大。萧该为萧统堂侄,生平附载于《隋书·何妥传》,撰有《文选音义》,《隋书·经籍志》著录其《文选音》三卷,两唐志并作十...  相似文献   

18.
《说文解字·叙》全面深刻地反映了许慎的汉字形义统一论思想。这一科学进步的思想不仅对《说文解字》的编撰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而且对今天的汉字学原理和训诂方法论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怎样正确认识和看待马可·波罗与他的故事《马可·波罗游记》 ,特别是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这对“马可·波罗学”来说已是当务之急了。解决马可·波罗问题的关键 ,是不能只躺在《马可·波罗游记》上去研究所谓的“马可·波罗学”。其实“马可·波罗”这个名字不一定是指某个特定的人 ,而是指当时的一批东西交通的开拓者。“马可·波罗”就是他们的代名词 ,《马可·波罗游记》就是他们当时历险经历的总结  相似文献   

20.
宗教·恋情·诗境──迪金森超越人格三部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恋情·诗境──迪金森超越人格三部曲李新华艾米莉·迪金森(EnilyElizabethDickinson,1830—1886)生前默默无闻,死后三十年才被以庞德为代表的意象派诗人奉为先驱;死后七十年,她的1775首诗篇与片断,以三卷诗集的形式问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