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造业服务化正成为制造企业转型的一个新趋势,服务已成为制造企业获得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服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逐渐上升.从国际比较看,总体上中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较低,制造业服务产出落后于世界主要制造业国家,但中国制造业服务导入比例正逐步上升,提供的业务种类比较全面,服务业务的利润率相对较高.制约中国制造业服务化的因素主要包括内部和外部两方面,从制造业内部来看,制造企业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服务化的战略认识不足、核心能力缺失等内部问题阻碍了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而服务业生产效率较低、服务化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和人才支撑不足等外部环境同样不利于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推动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要树立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融合发展的理念;选择潜力行业进行重点突破;大力推进“两化”融合,为制造业服务化提供技术基础;推动服务业创新,完善制造业服务化生态;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鼓励制造企业与服务企业的分工与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服务业推动制造业的增长理论,运用2002-2012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增加值数据和完全消耗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投入能提升制造业增加值,且高端制造业产出效率高于传统制造业.但以科学研究、 技术服务为代表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对高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效率远低于劳动投入,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增加值的提升效应有待进一步增强.因此,北京市应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提供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日本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衰退的原因和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后日本经济振兴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制造业迅猛发展的历史。在代表20世纪文明的利器——汽车、家电等方面,日本的产量均达到了世界第一,国际竞争力非常强大。1松下、丰田、索尼等世界闻名的大企业相继涌现,奠定了日本经济大国的地位。但是,自80年代中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日本制造业开始步入下滑轨道,国际竞争力开始走向衰退。本文试对造成日本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由盛转衰的原因进行一些剖析。一、日本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衰退的表现所谓国际竞争力,通常是指某国所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在质量和价格方面是否优越于贸易对象国的同类商品(…  相似文献   

4.
高技术企业是知识经济社会主要的企业形态,高技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一国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阶段我国高技术企业国际竞争力还不高,尽管企业每年要投入大量资金引进技术.但由于对技术引进的吸收转化率低,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我国高技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知识网络是提高高技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平台,它可以为企业提供知识创新的源泉.高技术企业只有通过建立完备的内外部知识网络,才能加速知识的获取、共享、创新,并以此提升高技术企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中印国际竞争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2010~2011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分析了全球竞争力报告指标体系的构成,对中印国际竞争力的总排名与12个支柱指标及子指标排名进行了比较,揭示了两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两国各自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条件下的新型国际分工呈现越来越深化与细化的特征."世界工厂"的新内涵应是只有那些制造业总体实力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国家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世界工厂".在新型国际分工中,我国制造业在中、西部地区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东部应积极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强化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新途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韩坚  尹国俊 《学术交流》2006,(11):107-110
农业发展的关键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两条途径:增加工业品的投入,或增加农业生产性服务投入,前者研究较多而后者研究较少。生产性服务投入是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提高生产性服务投入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能加快农业的发展。通过比较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投入与美国、日本农业生产性服务投入,发现我国农业生产效率难以提高的一个原因在于生产性服务投入较低。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和专业化程度可以从农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消耗量上反映,因此,要加快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浙江制造业产业竞争力提升:环境变迁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允生 《浙江学刊》2013,(1):202-207
浙江是制造业大省,总体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规模偏大,产业层次与产品附加值偏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国际市场环境变化,浙江制造业及其产品市场竞争力有所弱化,产品赢利能力和水平逐渐下降,浙江面临如何加快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提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问题.“十二五”时期浙江制造业要通过过剩产能转移,压缩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规模,提升制造业产业层次;通过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提高制造业产业发展水平;通过市场化产业整合,提高制造业产业集中度.既要保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传统竞争优势,又要提升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竞争能力,更要增强制造业的产业整体竞争力.使浙江制造业在经济环境变迁与产业转型升级中推陈出新,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贸易比较优势指数(TC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对我国服务贸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为低下。为最大限度地获得服务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我国可施行以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据日本《读卖新闻》1987年9月14日报道,由日本《读卖新闻》社等单位赞助、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日青少年问题学术讨论会",于9月2日至3日在东京的青年馆召开.这次讨论会研究的主题是中日青少年劳动观和价值观的变化,对两国青年工人的现状作了比较研究.在进行调查时两国学者发现,日本青年工人多数认为在自己的工作单位(1)可以得到教育和进修的机会;(2)大多数人工作认真;(3)没有迟到及怠工现象;(4)有固定的工作内容;(5)受到人的待遇.中国青年工人大多认为在自己的工作单位里人们(1)为社会而工作;(2)工作量很大;(3)人际关系融洽;(4)对提高生产率有强烈的关心;(5)厂方出现亏损个人并不担心失业.对于中日青年在工作、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等问题上所做的不同回答,两国学者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认为日本青年工人关于"大多数人工作认真","没有迟到和怠工现象"的回答,说明日本企业十分重视生产率,日本青年工人比较勤奋.而中国青年工人的工作欲望并不是很强烈,在劳动理念与实际之间存在差距,对这一差距如何解释,是两国学者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曙华  沈玉芳 《创新》2010,4(6):64-68
生产性服务业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之一,甚至成为了许多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日益得到体现。本文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层面总结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并分析了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趋势,即新的生产性服务业类型不断涌现;服务外包化;生产层级化、集聚化发展以及服务协同与融合发展。可以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成为了国家竞争优势和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2.
1990年代以来的中日贸易扩张 ,以两国极不对称的经济表现为背景 ,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与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 ,显然并未妨碍两国贸易规模的扩张。本文以非对称经济增长下两国贸易规模扩张为出发点 ,就 1 990年代以来中日贸易扩张的特征、基础、贸易模式及其变化趋向等问题 ,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提出如下看法 :( 1 )产业结构差异与产业竞争力差异是中日贸易扩张的基础 ;( 2 )目前的中日贸易模式带有强烈的“李嘉图模式”特征 ,属于发展层次不同经济之间的贸易 ,但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贸易模式正在抬头 ;( 3)促使中日贸易模式变化的基本因素是要素禀赋变化 ,而在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的变化中 ,要素流动尤其是直接投资流动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莹  熊涓 《学术交流》2007,(10):98-100
当前,各国经济竞争的重点已经由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进行了转移。日本、韩国也日益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并将服务贸易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两国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增强,服务贸易业绩迅速提高,进出口额均居世界前列。然而,通过对日韩服务业内部结构、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标的分析发现:日韩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并不具备比较优势,因此,两国政府在服务贸易发展中选择"渐进式"模式,一方面引入国际竞争;另一方面,给予本国暂不具备竞争力的服务行业政策及管理上的双重支持。这些做法对于中国发展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具有极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日本产业竞争力与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有关论述 ,一国之所以强盛 ,根本原因在于该国有一个驰骋于世界的产业群。本文从制造业和服务业入手 ,揭示了当代日本的竞争优势。分析结果表明 ,虽然日本近几年经济不景气 ,但其优势产业的格局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日本的竞争优势典型地说明 ,当今一国经济发展中后天形成的竞争优势的作用越来越大于天然禀赋的比较优势 ,同时也表明支撑发达国家强盛的国家竞争优势有着许多的共性。  相似文献   

15.
中日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额达到 3 2 51亿美元 ,日本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其份额为 1 8.7% ,达到 60 8亿美元。从数字上看两国的贸易数额巨大 ,分别对两国的贸易格局构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探讨中日产业间及产业内贸易的比较优势 ,对于两国今后的贸易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关于贸易活动的主要理论探讨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利益理论认为两国若实行完全专业化或局部专业化的国际分工 ,各国只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然后通过国际贸易 ,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自己处于比较劣势的产品 ,则两国都可以从国际分工——…  相似文献   

16.
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决定一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所处地位的关键性因素.希冀立于世界经济强者之林的中国产业界必须将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置于发展首位.文章在对"钻石理论"进行评鉴基础上,结合我国客观实际,将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两大类,由此构成研究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理论分析基础,为切实提高我国产业国际...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与中日两国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京召开本刊通讯员由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协办的“传统文化与中日两国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1998年4月9~10日在京召开。来自中国、日本及其他国家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服务贸易从总量上来说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在10年时间里增长了5.32倍.从结构上来说仍然偏重于运输、旅游等传统的服务项目,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保险、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服务项目所占比重较低,但是也正在逐年增长.目前,我国服务贸易仍然处于逆差阶段,但是逆差的金额正在逐年缩小.通过TC、RCA和CA指数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虽然总体上得到改善和提高,但是和服务贸易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没有比较优势.服务贸易的发展关系国家经济增长和国民就业的各个方面,因此借助于世界服务贸易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在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应着力解决服务市场的开放程度;切实改善教育状况,提高高等生产要紊对服务贸易的供给能力,推进人力资本依托型的服务贸易发展;制定时服务业相应的政策扶植制度,加大对相关产业的信贷优惠和税收倾斜;积极利用外资,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完善现有服务贸易立法,建立规范的法规体系,从法制上保证我国服务贸易得到良好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促进中日两国学术交流,扩大东北地区在国际上的影响,加快辽东半岛对外开放的步伐,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将于1992年9月25日至9月29日,在沈阳举办《中国东北与日本》国际学术研讨会,除国内学者外,尚拟邀请日本、港台地区的学者参加。会议的议题分为三个部分:(一)古代中国东北与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主要从历史角度,说明东北早在远古时代就已与日本通交。特别是渤海国与日本的交往,更为中日文化交流增添了光彩。(二)近代中国东  相似文献   

20.
1999年9月12日—15日,由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主办的“面向21世纪的中国东北与日本”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沈阳召开,来自中国和日本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就中国及中国东北地区与日本之间关系的历史、现状及其未来发展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下面着重对与会学者的主要学术观点加以概要综述。一  中国与日本作为亚洲的近邻,自古以来就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关系,中日两国各自的文明发展历史及中日关系史一直是两国历史学者研究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近代史对于人们认识两国近代发展的差异、如何促进两国交流关系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