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的日中比较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日中比较文学研究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王晓平所谓日中比较文学,是指日本学者以日本文学为出发点、以日中两国文学为对象的比较文学研究。这自然属于日本学术的范畴。它与中国学者以中国文学为出发点的相同对象的中日比较文学相比,由于立场、出发点、视角、方法的差...  相似文献   

2.
大平正芳先生的英名,在世界各地,尤其是亚太地区,是广为人知的。大平先生作为当代日本的政治家,曾为日本政治、经济、外交等诸方面做出过卓越贡献,同时也为日中邦交正常化和日中友好睦邻关系而尽心尽力。大平先生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先见之明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3.
由日本大修馆组织撰写的《日中文化交流史丛书》全十卷本,经日中两国学者反复论证、探讨,已经组织就绪。该丛书将由日中双方学者驱使最新资料,共同执笔。在论及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的同时,详述日本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的促进意义。读者对象为学界、日中关系部门、知识界及一般读者。该丛书由石田一良、周一良先生任  相似文献   

4.
日中民间经济交流与东亚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中民间经济交流不仅仅是在过去,即使是在今后仍然需要加强。此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别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浪潮中,日中民间经济交流和合作的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应将视野从日中扩大到东亚整个地区去考察。尤其是在中国经济繁荣和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和日本都应重新审视世贸组织协定以及经济合作协定对今后经济贸易的影响,并考虑出对策。而为此,“官”和“民”都应该发挥其各自的作用和职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日中两国民间通信来往迅速增加。随着通信来往的发展,在日本、相继成立了同通信来往有关的各种民间组织。兹介绍其一二。一是日中友好通信之会,成立于七年前,会址在东京。该会每月聚会一次,介绍和讨论中国的最近情况和怎样同中国通信联系等问题。目前已拥有三百万会员,遍布日本各地。该  相似文献   

6.
1989年金秋季节,中国北京日语演讲比赛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这次演讲比赛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日中技术留学交流协会共同举办的。演讲会的主题是“日本的社会与文化”。 这次演讲比赛是由日中技术留学交流协会会长根本安雄先生提议和赞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日中两国在地区合作方面的政策和态度发生了变化。日本自 2 0世纪 70年代末就开始主张设立区域合作组织。近年来中国对于区域合作采取了积极姿态 ,日本反而有被排除于区域合作网络外之虞。本文从中国的东亚外交、日美关系等多边外交的角度分析了上述变化的背景 ,认为日中携手是有效推进区域合作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正>一、为什么日本人对中国的印象相对负面以了解日中两国人民对于对方国家拥有怎样的印象为调查目的,日中两国每年都会举行舆论调查。近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变化很明显:对日本拥有好印象的中国人占比持续走高,而对日本拥有不好印象的中国人占比在急剧下降。至于日本方面,则没有太多的变化,还是有很大占比的日本人对中国没有好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为什么日本人对中国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日中关系源远流长。去西安可看到很多记载,表明在1000多年以前的唐代,日本人就已到中国留学。现在日语中使用的汉字就是从中国传来的。截至19世纪末的日清战争(即日本侵华的甲午战争——译者注)之前,日中关系基本上是良好的。在我1972年随三木武夫先生访问北京时,中日友协副会长王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GVC)的视角,分析中国和日本各自的对外经济结构和双边经济关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总结日中经济关系出现的"新常态"特征。2008年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日中两国经济关系趋冷,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出现大幅度的下降,日中两国各自的经济因素也显现在双边经济关系上。这些变化不是暂时的,而是一种新的常态性的变化。第二,首先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分析东亚GVC的形成背景、作用机理,其次讨论以GVC为基础的附加值贸易的特征。第三,从附加值贸易角度分析中国、日本的经济贸易结构各自的特点、存在的差异。第四,分析前文研究结果包含的与日中经济及双边经济关系发展相关的政策含意,提出了"积极参与GVC"、"振兴服务业"和"推进多边  相似文献   

11.
对日本来说,中国是难能可贵的文化大恩之国。日本若不珍惜这份因缘,就会偏离正途。日中建立在两国人民互相理解基础上的牢固的友好关系,有利于亚洲的稳定乃至世界和平。周恩来、邓颖超、苏步青等诸位先生待人情真意挚,通过和他们的深交,能够感到在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层蕴含着一种深邃的精神。"和"的思想智慧是一种内在规律性的力量,能使多元文化在相遇时不但不发生对立,反而能启发互相的创造力。"和"的思想与生命尊严的价值观,也贯穿于自古学习中国文化的日本。在日中和平友好的事业上,青年们要传承历史并使之发展。日中要世代友好,日日培育新的友好之树,以作为"命运共同体"的日本和中国的合作为基础,为地球的利益、为人类的利益携起手来共同行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从中日美三边关系的角度探讨安全保障领域的日中关系 ,并就近年来中国的安全保障战略及其对东亚安全保障的核心日中关系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中国和日本是亚洲的大国 ,日中关系的状况如何 ,不仅影响到双边关系 ,对东亚地区的稳定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 ,日中关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 ,对日中两国乃至东亚地区的和平均是重要贡献。 2 0 0 2年秋季以后 ,中国的对日战略开始出现了变化。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安全保障战略的变化 ,使日中间的战略关系面目一新。本文着重探讨如下两个问题 :( 1 )中国的“新安全观…  相似文献   

13.
自明治维新以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的日中关系,一言以蔽之,.淤臼是日本单方面对中国侵略的历史也并非言过其辞。尤其是自1931年9月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的前后十五年间,是日中关系在近代史上最为不幸的时期。"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开始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确实是以军部为核心制定战争计划并推行的。但是,当时的日本国民却支持了军部的侵略政策。今天,我主要谈日本国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又如何被迫协助战争、为战争效力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14.
战争与我     
战争与我编者按日中友好人士用井千惠子女士将她为“全国妇女主张和平大会”写的征文寄给本刊,以表达她对“故乡”中国的深厚情谊。作者的悲惨遭遇和此后为发展日中友好所做的努力,更进一步使人们认识到: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场馒略战争,不仅使中国人民,而且也使日本...  相似文献   

15.
江户时代,来航至长崎贸易的中国大陆商船有很多,但其中大都是为贸易而来的商人,并不是以文化交流为目的的人物往来。不过,由于江户时代的日本与海外的交往被严格制限在长崎,因此,与赴长崎的唐船和荷兰船乘员进行交流,对江户时代的日本人来说,是能够接触外国人的唯一机会,许多日本文人为此而造访长崎。本文以在长崎从事日中交流的来日清人为中心,窥探当时日中文化交流之一斑。  相似文献   

16.
一、战前的中国研究——以支那学为中心日中两国交往源远流长,文化联系密切。人们常用“同文同种”、“一衣带水”形容两国关系的特殊亲密性。但近代日中关系史却不象言辞那样美妙,基本上是日本侵略与中国抵抗的历史。早在甲午战争爆发的二十多年前缔结《日清修好条规》时,明治新政府对中国的野心就已经显露出来了。在这一背景下,战前的“日本中国研究”也得到特殊发展。近代以前,江户幕府采取锁国政策,  相似文献   

17.
李博 《日本学刊》2012,(2):112-127,159,160
公司治理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日本传统的公司治理制度,曾经对日本企业模仿渐进型的技术创新模式提供了支持。但20世纪90年代后这种技术创新模式的优势地位开始动摇,对公司治理制度提出了改革要求。伴随日本企业的融资市场化、治理结构多元化和雇佣形式多样化等改革的逐步深入,融合组织优势和市场优势的新型公司治理增强了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和动力,日本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在继续发挥渐进式创新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实现了向自主、突破创新方向的演进。  相似文献   

18.
《日本学刊》2021,(1):35-37
正1991年8月,日本时任首相海部俊树在"北京政治风波"后正式访问中国,这是西方对华发起制裁后发达国家首脑首次访问中国。海部首相在中国发表的讲演中倡导"世界中的日中关系",其主旨是日中关系不能从狭窄的、短期的视野来看,而应该有一个广阔的、长期的视角,这样的话日中之间围绕个别问题就能够找到正确的定位,从而将两国关系从狭窄的框槛中拉出来,找到一种新的发展可能性。这种基本想法后来也得到了继承,  相似文献   

19.
<正>一、当前国际环境与日美中的处境在过去三年,日中关系一直处于持续改善的过程中。2018年李克强总理访日时,我也受邀参加了日方的接待活动,活动的气氛非常热烈。与外界认为日中总是在相互竞争不同,实际上,日中两国有着几千年的交往历史,其中真正竞争和对抗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最近日本的平成时代结束了,刚退位的明仁天皇曾于1992年访问中国。同时,日本通过政府开发援助,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此我深感骄傲。过去几十年,中国取得了巨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日中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际,将日本与中国再次加以对比,可以鲜明地看出各自不同的性格,这便是“经济之日本”与“政治之中国”的对比。 所谓“经济之日本”,不言而喻是指日本战后的经济复兴与今日的经济发展。究其原因,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以下3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