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对尊孔复古、戕害人性的教育要旨进行猛烈抨击,并提出德育、智育、体育、职业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思想;李大钊指斥"以孔道为修身之本"的"国民教育"违背民主和科学的精神,应代之以现代国民教育;毛泽东批判旧教育课程太重、摧残青少年,倡导德智体三育并重、促进学生身心平衡发展;蔡和森呼吁冲决"三纲五常"的教育罗网,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蔡元培、钱玄同等人也主张废止旧教育,实施德智体美和世界观教育并举的新教育。他们所提出的反复古主义的教育方针思想,是研究近现代中国教育方针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
军国民教育是通过对青年学生及国民灌输军事知识和尚武精神,强健体魄,振奋民族精神,最终达到“寓兵于民”、“强兵富国”之目的的一种教育。《大公报》能顺应时代潮流,反映时代要求,努力介绍和推动军国民教育主张,表现了其作为新闻媒体的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民初《大公报》军国民教育主张产生的历史条件、具体内容及评价的探讨,意欲理清该报对这一思潮的态度和主张。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先生和谐教育思想,根于"中和",融通中西,以培植和谐人格为教育之终极目标;主张学术独立、思想自由;以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积极推行五育并举、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并主张将胎教、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统筹安排、打成一片,实施终身教育。蔡元培之教育理念及教育实践对当代中国之教育改革,有极深极广的借鉴意义,为现代教育向和谐教育转向提供了不竭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我国兴起的国民教育思潮,把国民素质的改造与重建视为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以造就健全人格的新型国民为宗旨,主张打破传统的小众教育、养士教育,面向全体国民推行普及教育、义务教育。从而促进了中国近代学制的改革和义务教育的普及、补习教育的起步,新式教学法的改革,并对清末学堂具有巨大的思想启蒙意义。本文深入系统地探讨了国民教育思潮的产生发展、教育宗旨、内容、途径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亡国的危险。一些志士仁人,四处寻求真理,提出了种种救亡图存的主张。有提倡兴西学、学西艺的;有主张变法维新的;更有立志革命的等等。在形形色色的救国论中,提倡尚武,实行军国民教育,是当时引起社会共鸣的一种积极主张。1902年,留日学生奋翮生(即蔡锷)、蒋百里,在当时的《新民丛报》上发表了《军国民篇》和《军国民之教育》等文章,直呼:“今日,不以军国民主义普及四万万,则中国真亡矣”!1903年,留日学生组织了军国民教育会。在上海也组织了军国民教育会。同年的《浙江潮》杂志上,署名“飞生”(即蒋百里)的《真军人》一文中,明确提出了“以军国民主义,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与毛泽东都充分认识到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认为教育维系着国家的命脉,倡导教育兴国,主张教育机会均等,实行民众的普及教育;都强调立志报国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主张进行爱国教育、修身教育、启智教育,重视因材施教和社会实践的教育方法改革等。但两人教育思想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孙中山关注的往往是上层士大夫有识之士和有为青年,而毛泽东关注更多的是贫苦工人和农民;孙中山更侧重西方自然科学和军事训练等内容,而毛泽东则更多的是让下层贫苦民众"写得、算得"以及唤醒他们的爱国意识和反抗精神等。  相似文献   

7.
试析梅贻琦的大学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梅贻琦先生生平与教育实践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他的大学教育理念。认为梅 贻琦的大学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第一,强调自由地开展学术研究;第二,主张通才教育;第三,提出了网 络天下人才的"大师论";第四,确立了"教授治校"制度。  相似文献   

8.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相似的历史背景下,他们提出了"中庸"思想.在其教育主张中,"中庸"思想充分体现在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庸"之道的统治者之中,他们还确立了因材施教、注重道德实践、循序渐进以及美育与德育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80年前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传达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理念.<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于2002年4月颁布,这是一门有历史、地理、社会、思想品德等多学科整合而成的全新的综合性的公民教育课程.重新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于审视本课程所表达的教育观念和在国民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开发小学校本课程以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综合实践课"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培育一批有典型教育作用的实践基地,实现开放式的教学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全部教育教学实践中,推进以课程教学理念更新和课程教学策略革新为核心的"课堂革命",成为实现本科教育内涵发展、提升本科生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和重点事务。《外国教育史》课程的教学价值主要包括:提升学生对有关人类教育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开阔学生的教育视野和培养他们敏锐的教育洞察能力,促进教师群体及个体的职业发展。那些旨在再现人类教育历史进程的"历史性联系"理念、旨在展示人类教育轨迹的"历史性变革"理念、基于全球视野的"文化与教育平等"理念,均为有助于实现《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价值的教学理念。展示经典教育著作的教育智慧,彰显人类教育历史进程中的知识逻辑,以及发挥教育史学理论的阐释功能,则是有助于实现《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价值的基本教学策略。作为一个缩影和个案,《外国教育史》课程的教学价值、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展示了我国大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的"教学之道"。  相似文献   

11.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2.
2012年3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修订《1930年关税法》的法案,以便对中国、越南等“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近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处于高发期,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外贸出口中遭受的贸易摩擦。应尽快转变原有增长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对少数国家的路径依赖,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以实现我国外贸战略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案件的深刻剖析,论述了认定合同的依据、广告行为的效力、公司与股东的责任以及公司主体的混同等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当代期刊编辑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淡化了对期刊本身的功能、基本属性,办刊特色等的讨论,因为编辑学的理论发展,已经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对于人文社科学术理论刊物,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与全球化背境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联性;当代学术批评与编辑的选择性思维方式;当代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及编辑活动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当代网络化条件下的学术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联研究等与文科期刊相关的更为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5.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面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污染环境罪的诸多争议,在正确把握保护法益的基础上,一以贯之地寻求具体答案。承认生态学的人类中心法益观下的环境法益是本罪的保护法益,将环境法益与人类法益并列为本罪保护法益的观点,因缺乏对环境法益层次性的内在逻辑结构的认识而不具有合理性。2017年司法解释第1条的部分行为规定,通过对污染环境行为严重性的实质自然属性的规定,表明行为对于环境法益的实害结果;而部分结果规定则是通过对人身、财产等损害的判断,确认存在严重污染环境的损害后果。本罪的责任形式为故意,对过失犯的强调在很大程度上省略了对间接故意的认定。  相似文献   

20.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