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瀛环志略》是鸦片战争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徐继畬撰写的一本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的著作。该书是“开眼看世界”思潮中涌现出的众多介绍域外丛书中的皎皎者。它对开阔中国人的视野,了解西方的民主制度,冲破思想上的封建禁锢,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  相似文献   

2.
作为鸦片战争后“开眼看世界”成果的《瀛环志略》,在向中国人启蒙地球万国一般状况的同时,也进行着近代化思想的启蒙,即认同多元世界,向代表世界最先进潮流的西方列强学习,包括他们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瀛环志略》所蕴含的这一思想,对中国近代化历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瀛奎律髓》与江西诗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瀛奎律髓》是宋元之际的诗论家方回编撰的律诗选集,其主旨是“排西昆而主江西”,阐发了黄庭坚等人的论诗主张。其体例新颖,倾向鲜明,在历代诗选中是颇具特色的。然而前辈学者对它的评价却是轩轾迥异的。誉之者如吴之振称为“斯固诗林之指南,而艺圃之侯鲭也”,毁之者如纪昀斥其“疑误后生,瞀乱诗学”。由于《瀛奎律髓》主要阐述了江西诗派论诗宗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江西诗派的是非功过作一番客观的考察。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人自我反思的起点,也是近代中国人现代化意识开始产生的一付促化剂。传统的观念视中国为“天朝上国”、西方各国是“蛮夷小邦”,但鸦片战争的客观事实却是“蛮夷”击败了“天朝”。而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大炮、商品和传教士而来的,则是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传播。对于西方文化的冲击,士大夫中大多数人仍然浑浑噩噩,或醉生梦死,或顽固地谨守“夷夏之辨”、“用夏变夷”的信条。但一部分代表着近代文化新趋向的有识之士,已从原来对域外事物一无所知的封闭殿堂中步履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开始注视西方的文化,并试图将某些东西纳入自己古老的文化体系里,加以吸收和改造。  相似文献   

5.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看到的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人们也许不知,或者知之不详。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国人“徒知侈张中华,未睹寰瀛之大”①。林则徐也一样,对当时日新月异的世界知之甚少。可是,他抵达广州禁烟之后,“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新书,又购其新闻纸”②,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外国情况,很快就掌握了丰富的世界知识。特别是通过编译《四洲志》,对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的历史和现状,有了更全面而系统的了解。本文即以《四洲志》为中心,来探讨林则徐眼中的世界,或许会给我们带来某些启示。一、《四洲志》是林则徐编译的一本…  相似文献   

6.
论徐继畬的欧美观宾长初徐继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鸦片战争后历经5年撰成的《瀛环志略》,第一次较系统、全面、客观地介绍了世界概况以及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气候条件、物产资源、疆域形势、典章制度、军事力量、经济概况、社...  相似文献   

7.
清代宁夏籍湖广提督俞益谟著述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俞益谟是清代宁夏广武营人,官至湖广提督,有多部著述传世,人誉之“一代名将,千古文人”。除《康熙朔方广武志》外,后世学者对其著述情况不甚了解。本文考证了俞益谟著述的内容、文献著录和版本等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8.
林则徐与福建学人李彦章关系甚密,颇值得探讨。李彦章(1794—1836),字则文、蘭卿,自号榕园。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他是鸦片战争之前我国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一个重要成员,又是以闽学“真传”自许而热心经世致用之学的福建学人。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榕园全集》。其“生平著述不独以诗鸣,而诗尤为世所重”。他的诗作有《榕园诗钞》、《载酒堂集》、《出山小草》、《双石斋诗草》、《双石垒唱和集》、《小红桥唱和集》等  相似文献   

9.
魏源是我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思想家。他一生“倡经世以谋富强 ,讲掌故以明国是 ,崇今文以谈变法 ,究舆地以筹边防”,不仅“兼揽众长 ,各造其极 ,且能施之于实行 ,不徒托诸空言”① ,不愧是鸦片战争后最早踏上探索民族振兴之路的中国现代化之前驱。魏源毕生著述不断 ,作品卷帙浩繁 ,“所著书未刊者尚多 ,已刊者如《圣武记》、《海国图志》、《皇朝经世文编》 ,皆风行海内”② 。与魏源同时的张维屏所列举的这三部书 ,正好是最能体现魏源思想且超越时空的畅销书。本文拟按照三部书编著出版的先后顺序分别介绍 ,以探讨魏源在鸦片战争前后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海国图志》是十九世纪中叶由中国人最早自编有关世界地理、历史系统知识的著述,并包括着编者魏源对于“海防”的见解。它不只是一部资料性的参考书,也适当反映出当时一般开明人士具体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后的态度问题。编者魏源(1794—1857年),字默深,湖南邵阳人。1844年进士,署理江苏的东台和兴化各县,实授高邮州知州。1850年太平军起义,首倡团练,力图抵拒,却因延误驿报革职;后复原官,不久病死。他是一个封建统治集团中的小官僚,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政治上当然顽强反抗农民革命;但在学术思想的领域里,却有一定的贡献。魏源曾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是和龚自珍议论相得而齐名的经今文学家。他们一反当时汉学家支离破碎的治学方法,主张研究古代典籍应该联系现实政治,提倡“经世致用”之学。鸦片战争前十四年,魏源即已辑成《皇朝经世文编》一百二十卷。1821年英军进犯浙江,他曾在坚决抗战的钦差大臣  相似文献   

11.
赵兴勤  赵韡 《晋阳学刊》2011,(2):118-121
《西游记》的域外传播接受,因资料较难寓目,目前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如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本棘树散人撰《西游记骨目》一卷,不见于目前大陆已出版的所有《西游记》研究资料汇编,亦很少见于各家《西游记》研究著述。对此类资料加以蒐辑、整理和利用,既可拓宽文学史料学的疆域,又可使小说传播与接受的历史链条趋于完整,对当下之《西游记》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蒲松龄一生著述极多,据路大荒《蒲松龄集》,蒲氏著述除《聊斋志异》(下文简称《聊斋》)外,尚有文458篇,诗929首,词、曲IO2首,埋曲13种存世。后世学者于蒲氏著述几都有所涉及,本文拟以时代演进为序,侧重介绍《聊斋》的研究发展情况。一、发动期:清代《聊斋》问世后不久,即“风行天下,万口传诵”,①其时名家如王渔洋等纷纷为此书题辞或作序,直到本世纪初,这种评写之风仍未消歇。朱一直《聊斋志异资料汇编》收清人为《聊斋》所作序跋题辞42篇。而《聊斋》之评点者,总共也有十六七家之多。在文化传播工具并不发达的中国清代,…  相似文献   

13.
扬雄《法言》的文化守成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扬雄︽法言︾的文化守成主义杨海文《法言》是西汉著名思想家扬雄(前53—18)晚年的一部重要著作。这部拟《论语》而作的著述,针对思想界“众言淆乱”、“杨墨塞路”的复杂情形,要求人们“多闻则守之以约,多见则守之以卓”。扬雄这一“言重则有法”、“法而易言”...  相似文献   

14.
元朝辽阔的疆域使元帝国具有对外开放、四海为家的积极思想观念.元代中外交通的频繁,激发了中国学者、旅行家、商人对异域风情、不同文明的兴趣和向往,所以元代域外史的记载和著作非常丰富.对元代域外史的研究,又大大扩充了人们对域外地理概念的认识.元代域外史著述对域外社会制度、文化习俗、风土物产的描述,对中外文化交流、经济贸易的记载,开阔了国人的视野,反映了元代史学的世界性意识.  相似文献   

15.
张秋娥 《殷都学刊》2007,(1):123-125
吴体是我国宋元之际的著名诗人、诗评家方回的评点著作《瀛奎律髓》中的重要术语之一。清代纪昀等历代学者对其所指解释不一。本文认为方回《瀛奎律髓》中“吴体”指有拗联或全拗的七言诗,与拗体所指不同。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文化观寻迹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多变的时代一样,梁启超的文化观念也几经变化,从早期托古改制的“全变”思想到中期“教无可保“的西化思想,再进到晚期中西精神──物质两分互补的文化主张.其中既相连贯,又严有区别。(一)同晚清大多数知识分子同轨,梁启超早期接受“国粹”式的教养,耽溺于训诂词章之学,不知其外“更有所谓学矣”,迷恋于立德立功的科举之梦,拘拘乎美三圣、循道统的文化价值观。偶读《瀛环志略》,“始知有五大洲各国”,“颇有怵于中外强弱之迹”。适康有为主变法,在广州教“以陆王心学,而并及史学西学之梗概”①,摧陷旧学,始给他以巨大震…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史翻开第一页,即出现了一些睁眼看世界的先趋人物。其中,林则徐、魏源已为世瞩目,而对徐继畬却了解甚少。其实,《瀛环志略》是近代国人自著的开创性世界史地专书,其地位可与《海国图志》交相映辉。王韬认为:“此二书者,各有所长,中丞(徐继畬)以简胜,司马(魏源)以博胜。顾纲举目张,条分缕析,综古今之沿革,详形势之变迁,凡列国之强弱盛衰,治乱理忽,俾于尺幅中,无不朗然如烛照而眉晰,则中丞之书,尤为言核而意赅也”①本文对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起过影响的人物及其主要著作《瀛环志略》试作评述。  相似文献   

18.
在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国人对域外世界的认识多局限于中国周边的邻国。对此,林则徐曾痛心地指出:“沿海文武员弁,不谙夷情,震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其来历。”于是,他组织人员编成《四洲志》草稿,革职后交友人魏源扩充而成《海国图志》。林则徐遂被人誉为“清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然而,我们对历史文献稍事梳理就不难发现,在此之前不仅有西洋来华传教士在明末清初对世界知识的传播,也有中国人浪迹欧洲的历史记录。方豪在著名的《中西交通史》中就列举了两位:一是康熙年间的樊守义(1682—1753),曾于1707年随康熙遣使罗马的西洋教士一道去欧洲,前后达十三年之久。樊守义将在欧美及沿途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时期,在“王官之学”从宫廷走向民间的过程中,《诗》、《书》得到了最为广泛的传播。熟悉先秦诸子著述的人不难发现,《诗》、《书》跟先秦的大思想家们有着一种耐人寻味的文化关联。《诗》、《书》文化是先秦大思想家们与生俱来的传统背景,他们从这种背景辐射...  相似文献   

20.
外国人关于唐代中国的著述与唐文明的传播方亚光唐代中国不仅以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达而著称于世,而且还以其宽广的胸襟、开放的气度赢得了域外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崇敬。在频繁的对外交往过程中,唐代社会获得了进步,唐代文化注入了生机;与此同时,世界人们对唐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