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典型贪腐犯罪现象的逐一列举,通过对贪腐犯罪的原因进行剖析,以及如何遏制贪腐犯罪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应采取的对策进行论述,达到与同行业进行探讨研析之目的,从而提高我们管理者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我们打击和预防行业内贪腐犯罪的手段,从而保证我国经济发展有一个相对良好的社会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崭新的信息时代来临,各种新媒体迅速发展,整个新闻传播生态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竞争中趋向融合,新闻受众这个重要而复杂的群体也随之发生了重要变化,本文从多个视角分析总结了新闻受众在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特征,以期对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的受众认知及新闻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在媒介生态视阈下,民生报道以其"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实现了由宣传本位向受众本位的转变。在当下普遍传播"中国梦"的环境下,对外传播时应注意将"中国梦"与世界人民的共同梦联系起来,更好地为塑造友善和平的中国国家形象服务,将我国民生报道放到世界媒介生态中进行考量。我国民生报道应朝着内容与形式多样化、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客观诉求、提升传播价值、防止民生报道的异化以及维持媒介生态视阈报道的平衡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媒体娱乐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影响了受众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和判断,尤其是深刻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规则和文化道德的养成。文章采用社会统计调查的方法分析娱乐新闻泛化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并探讨了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现代新闻法制民主化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世界趋势,赋予媒介特许权就是一项重要内容。媒介特许权制度对于保护媒介及其记者、促进新闻业的正常运营和信息传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任何一项法律原則或制度的建立,必然有其理论依据,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缺乏其赖以存在的根基。媒介特许权的法理基础是:公平原則、诚实信用原則、过错责任原则。而明确媒介特许权的价值取向,对媒介特许权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健全和完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霆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7-100
近年来,媒介的融合发展不仅给新闻业界带来了显著变化,而且对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紧密结合媒介融合发展环境下新闻人才需求情况的变化,改革和优化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路径,是今后国内高校新闻专业办学必须付诸努力的方向。这就需要适应新闻专业人才转型要求,确立人才培养新定位,实施学科基础宽厚、课程特色突出、具有前瞻性的T型人才培养方案,并积极探索"请进来"与"走出去"有效对接的人才培养优化思路;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建构多元化的职业愿景,拓宽就业之路。 相似文献
7.
现代新闻法制民主化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世界趋势,赋予媒介特许权就是一项重要内容.媒介特许权制度对于保护媒介及其记者、促进新闻业的正常运营和信息传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任何一项法律原则或制度的建立,必然有其理论依据,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缺乏其赖以存在的根基.媒介特许权的法理基础是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过错责任原则.而明确媒介特许权的价值取向,对媒介特许权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健全和完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闻舆论监督的有效落实,能够整体优化我国的社会发展环境,营造一个民主的政治环境,构建一个公平的市场秩序,维护一个公正的、廉洁的社会。新闻舆论监督是否能够高效的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离不开所处的社会环境。加强新闻舆论监督的效力,保证新闻舆论监督的落实,必须正视我国现实社会环境中诸多对新闻舆论监督的不利因素及其产生的影响,找出相应的对策,为我国新闻舆论监督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文章从分析社会环境对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消极影响的因素作为切入点,探究这些消极因素对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从而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媒介传播中的悖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悖论"来诠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媒介传播方面出现的部分不和谐现象,分别从"事实价值与消费价值"、"新闻真实与虚拟世界"、"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使用价值和身份价值"、"新闻自由与国家意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明确指出,如不及时解决我国媒介传播中的悖论问题,将直接影响构建和谐社会,以致无法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郑晓华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4):138-141
新闻教育要服务于新闻实践,就必须不断调整教学目标和培养方向。当下,媒介形态、生态环境都促使各种媒介趋向融合,也对媒介从业者提出了新要求。新闻教育尤其是地方高校单一学科、单一技能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媒介融合的需要。地方高校新闻教育要紧跟媒介融合的趋势及新闻实践的变化,就必须打造以新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新闻实践教学平台,打破人才评价机制和引进机制,构建适合自身的学科架构,推行特色教育,积极探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培养具有融合理念、多种学科知识、多种媒介传播能力的高素质新闻人才。 相似文献
11.
晚报作为一种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新闻媒体 ,在舆论监督的重要方面具有着鲜明的特色与自己的定位。本文着重阐述了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强调了晚报应慎重选题 ,把握政策 ,切重要害 ,客观公正 ,不能盲目追求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12.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把作为通话工具的手机全面推向多媒体时代,促使我国媒介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微观层面上,这种改变涉及媒介符号环境的变化;中观层面上,手机作为一个新的媒介种群将对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种群产生不同的影响;宏观层面上,手机多媒体将加速我国新媒介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交流总是定位于一定的时空情境中,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人类超越要求身体在场的局限,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联系、协调与社会控制的过程.文章从交流媒介技术的变迁出发.试图分析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社会互动的实践状态,并具体关注身体在场、超越在场与地方,以及在场与缺场相交织的时空框架下人类的社会互动所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李秀云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15-21
清末民初最有影响的报人、新闻理论家梁启超,于1902年在中国新闻史上最早提出了新闻舆论监督思想。梁启超从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内涵、理论依据与必要条件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新闻舆论监督思想。梁启超指出,新闻舆论监督就是对政府实行“名誉监督”;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理论依据是新闻自由理论,但不是绝对的新闻自由,而是承担一定道德义务,并遵循一定法律规范的有限制的新闻自由;为了确保新闻舆论监督的正确实施,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五本”、“八德”的职业品格,必须“健全舆论”。如今,重温梁启超的新闻舆论监督思想,对新闻学理论探讨与新闻舆论监督实践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利用网络平台从事传播活动已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新时代人才培养角度看,传统新闻传播知识与技能已不能适应职场竞争的需要,新闻传播教育急需改革。在全民媒介实践的大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的新文科建设需要认清深度媒介化的社会现实,特别是新闻业蜕变与新闻传播职业分化重组带来的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困境,超越一般的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知识整合力,在深度和高度上再定位、再调整。强有力的整合力,可以促进学科之间、学界与业界的交叉融合,推进“新文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6.
陈勇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7(1):78-80
新闻传播是一种精神意识性很强的活动,它的发生发展与科技进步密切相关。互联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高科技传播媒介,已向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介提出挑战。凭惜高速度、大容量以及双向互动的技术优势,互联网络不仅对传统媒介发起了冲击,而且对包括新闻传播理论在内的当代新闻传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基于"北京雾霾"个案实验证据表明:受众在互动视频媒介使用中根据个人经验和喜好的媒介框架来建构个人媒介框架,在视频互动媒介中受众的互动性使用仍然受到媒介框架的影响;视频互动媒介使媒介框架趋向于社会背景归因;视频互动媒介的互动性水平与媒介框架的社会背景归因、知识获取程度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研究发现,认知中介模型关注的超链接知识接收现象填补了媒介框架责任归因效应模型中缺失的信息处理中介因素。同时,将认知中介模型置于视频互动媒介使用的视域内,可以改善认知中介模型研究中研究对象单一的弊端。 相似文献
18.
自从网络(包括固网的web2.0和移动网的3G、4G)传播普及后,社会的新闻生活就已经由"一次传播"转向了"二次传播"。长期以来,由电视、报纸和广播组织起来的主流新闻传播,正在被以"两微一端"为主的"二次传播新闻"所替代。要想做好"二次传播"的新闻工作,保证主流新闻对"二次传播"的正向影响和引导,主流新闻传播自身需要做出调整。对于主流新闻传播来说,这既是其使命所在,也是其存在的社会价值和意义。面向"二次传播",做出积极应对,是主流新闻媒体在媒介融合过程中必须走出的一步。 相似文献
19.
灾难性新闻采访的伦理原则与制度框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访伦理是新闻伦理的一个重要分支,而新闻伦理又是社会治理的组成部分.汶川大地震期间,灾难性新闻采访遭遇的伦理诘难,暴露出先前对灾难性新闻采访伦理问题的关注不够.灾难性新闻采访伦理的内涵和本质,以及伦理总原则和子原则,都是亟待厘清的问题.只有在厘清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构建灾难性新闻采访伦理制度的框架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从客观社会现实到符号现实再到主观现实,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本文从框架分析的视角出发,将作为符号现实的新闻报道建构社会现实的过程,从宏观到微观纵向分解为宏观新闻理念,中观的新闻线路与新闻网,微观的新闻取舍和新闻文本建构四个层次的框架运作,对社会现实的新闻建构作出了系统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