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众多女作家投入到新市民小说的创作中。这些女作家凭借其独特的新市民小说创作在大上海名噪一时,这其中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并且与女作家自身的生存状态及价值观念有很大关系。在她们的作品中有一类独特的女性形象——家庭女性。在女作家独特的女性视角观照下,在当时上海特殊的文化语境影响下,这些家庭女性在家庭身...  相似文献   

2.
女性与儿童文学有着天然的不解之缘。五四时期,女作家就以齐集性的创作为中国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作了筚路蓝缕的开创。本文就这一现象,从历史发展和文化发展的角度,探究现代儿童文学女作家性别意识的文化成因以及女性性别本身对于儿童文学的影响和意义,从而把握儿童文学女性文本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哈里·波特》与新时期儿童文学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英国女作家J.K .罗琳创作的儿童文学小说《哈里·波特》风靡全球 ,这部小说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和新时期儿童文学的特点。其主要特点是 :具有时代感和亲和力 ;想像力丰富 ,具有幻想性 ;独特鲜活的儿童文学艺术形象 ;张扬游戏精神 ,重视娱乐性 ;创作手法不拘一格 ,语言夸张幽默 ,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笔者认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作品 ,儿童文学作家只有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 ,才能“激活儿童文学的创作生产力” ,创作出脱俗的、新颖的、为广大儿童所喜爱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4.
作为五四新文学女作家,冰心、凌叔华不约而同地垦荒于成人文学、儿童文学园地。她们在守旧与立新并存的社会氛围里,以深切的性别身份体验对女孩/女性的生存境遇表现出自觉的关注与思考。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她们的儿童文学创作较为集中地将女孩从历史的遮蔽推向故事的前台,并发出女性超越个体生命的探询之声。自此,冰、凌二人开启了儿童文学领域内女孩故事/少女小说的叙事之门。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全面、广泛接受外来影响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无疑,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创作也受到了外来的冲击。但相比现代男作家,女作家对外来文学的审视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她们关注并接受了西方女性人文主义,对女性自身的命运充满了关切和同情,明显带有女性意识。这些特点鲜明地体现在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创作中,并影响到当代女作家的创作。  相似文献   

6.
纵观历史进程,每一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都会导致文学的极大繁荣。新时期的文坛,同当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样,活跃着许多女作家,她们以自身细腻的感受,独特的视角,观察、体味、描写她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女作家有着男性作家所不具备的优势,她们敏感、多情、充满幻想,但这恰恰也是她们的局限。我们发现,围绕自己的性别问题,女作家们试图通过多种方式或者强调、或者掩饰,她们无法忘掉自己是女作家,女性的骄傲与自卑同时存在,以致于创作中常常因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转换,而暴露出女性作家创意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两位相隔半个世纪的东北女作家的合作情况,展现了女性作家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创作风貌.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探索了二十世纪女性文学创作史上的延伸与对照.  相似文献   

8.
徜徉在新时期女性文学的画廊中,感受着张洁的作品,实在叫人难以丢得开放得下,于是试想从这留下的缕缕情思来描摹新时期女作家的创作轨迹。一张抗抗曾在西德举行的一次国际女作家会上以《我们需要两个世界》为总标题作了发言,谈到所谓“小世界”,其涵义大约是指女性世界,即女性命运、女性生活、女性问题等等。或许是女作家有着特有的“细致的观察力”,我觉得女性作家往往正是以女性的笔触,进行以“小世界”为主要内容的创作,这是轨迹之一。纵观文学史,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十四位女诗人创作的近二十部诗作  相似文献   

9.
女性意识作为当代女作家笔下独特而重要的创作内容,不仅在大陆女作家笔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探寻,而且在港台女性文学中也有相通的精神内容,这些都表现了当代女性自我发现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0.
王安忆和陈染是新时期文学当中引人注目的两位女作家,她们的创作表现了女性个性的发展,她们在关注女性生存状态和命运的同时,又在心理上对其进行深层的剖析。本文将采用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两位作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深层次个性及其流变。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华人新移民女作家李彦创作的小说《嫁得西风》,是一部集多重声调和多重对比于一体的文学文本,将东方与西方、大陆与台湾以及不同年代的女性婚恋观、价值观等进行多方位展示和书写,描写了众多女性的生命情感史。在平静的叙述中,揭示出作家对现代社会女性该怎样做女性这个命题的关注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生命原欲中女性自我形象的重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女作家们的创作只有到了张洁的《方舟》,才开启了真正的女性性别意义上的创作起点,也标志着女性自我形象重铸的肇始。80年代的中后期文坛上,在女性文学的小说和诗歌等创作中,陌生的女欲体验和隐秘的情感意向如破闸的洪水漫溢整个文坛。这一切显示了女性文学创作的长足进展以及女性意识走向成熟发展的趋势。但这部分创作难免不出现性爱悲剧性的结局,难免不以过多地描述女性的性力和原欲而“屏蔽”了所有的外在的现实背景环境及各种社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婚姻、爱情一直是新时期女性文学极力彰显的主题。从执着追求爱情到毅然放弃神圣情感,从为了维持生活现状懒得离婚到为了寻觅人间真爱摒弃婚姻,女作家们以细腻的笔触描摹了处于情爱漩涡中的男女主人公们的婚恋心态及由此表现出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从而构成了新时期文学创作中一个独特的景观。  相似文献   

14.
萧红与张爱玲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女性作家,她们用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体验着生命绚烂,不同的悲剧生命体验,创作出不同的悲剧性作品。通过女性独特的悲剧视角,两位女作家面对人生的不幸和国破家亡的现实,都激发出了巨大的创作热情,书写了中国女性作家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史上,茅盾始终关注着女性创作,他的女作家作品论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说服力。通过茅盾不同时期的女性作家研究,可以探析女作家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之间的关系,阐释中国现代文学史性别权力的客观存在以及女作家在文学史中劣势地位的成因,进而提出避免单一的社会批评为文学史写作的标准,注重女性创作的某些特质,以期改变女性在文学书写中的边缘地位,为女性创作更多地进入文学创作的主流话语情境提供更大的可能性空间。  相似文献   

16.
虽然女作家们在报告文学创作中并不刻意彰显“女性写作”的色彩,但她们的作品还是呈现出比较鲜明的女性写作的特色。以第一人称叙事、散文化的倾向和非叙事话语的适度言说等,构成了新时期女作家报告文学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属地域文学研究范畴。全文旨在说明:文革前重庆儿童文学势单力薄,新时期重庆儿童文学迅猛发展,此一鲜明对照趋势发展到世纪之交的转折中,呈现出了为学界注目的三大特色:绿色呼唤启动,童诗创作繁荣,女性作家腾飞。  相似文献   

18.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一名双性恋女作家。她的"双性同体"思想既关照两性差异,也提倡两性融合;既是与异性恋霸权和父权制的抗争,也是经受残酷现实的打击后作出的妥协。这在其代表作《幸福》中得到了全面而深刻的体现。她以复杂的两性情感经历和独特的小说创作展示了女性对自我的追寻和关注,也流露出双性同体理想在男权社会中注定无法实现的幻灭感。  相似文献   

19.
从古代女作家小说写作的角度 ,梳理了从 17世纪到 2 0世纪初女作家创作弹词小说的巨大成就 ,采用性别研究的方法 ,揭示女性叙事独特的视角、主题和写作特点 ,得出女作家弹词建立了我国女性文学的叙事传统 ,并对现代小说叙事产生一定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文学史上,"十七年"女作家的群体创作常常被人忽视,建国后到1966年"文革"前这一时期的女性创作在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下具有特殊性,既有与时代政治文化因素相谐的共性特点,又表现出出自女性的独特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