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按客观规律办事”这一命题,已普及为人们的哲学常识。这一简洁而概括的命题,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概念即规律与对策。探索客观规律与依据客观规律提出对策,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两个基本环节。从认识和实践的基本结构考察,对策是人们由认识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的中介或桥梁。离开对策,我们就无法说明实践是如何进行的,进而也无法说明人类是怎样改造世界的。从实践——认识的转化过程分析,我们可以把对策在认识——实践中的地位简要地表示为: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时刻都要处理自己与客观规律的关系.这种关系处理得正确,客观世界就会给人们奉献出累累硕果;反之,就会受到惩罚、吞食苦果.科学地处理人与规律的关系,是以人与规律关系的科学认识和对客观规律本身的全面把握为前提的.本文试对上述问题作简要探索.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己的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人们在理论求索的过程中,自己的人格也不断得到完善。我们认为,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主观世界改造的进步、理论求索的成就与人格完善的程度,是同一过程的不同侧面。本文拟就理论求索与人格完善的双重影响作一分析,以就教于理论界同仁。 一,在真理的求索中总是蕴含着对善与美的渴望。 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内含着对理想的追求,这是由人类实践活动的特点所决定的。马克思对此曾进行过分析。他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从理论回到实践必须有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就是决策认识。 我们知道,人不仅要认识客体的属性和规律,即进行事实认识;评价客体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即进行价值认识,而且还要改造客体,占有客体。主体改造客体,改造世界,是人的一种内在的规定性,是人作为主体的一个根本标志。主体占有客体,把客体变成自己物质的或精神的生活和活动的一部分。主体占有客体是主体活动的结果,是物化了的主体的本质力量。主体改造客体,主体占有客体,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基本的重要的关系。但是,事实认识面对客体本身的现象、本质和规律,对现有的客体现象、本质和规律作出说明,它告诉人们客本质和规律是什么。价值认识面对客体存在和发展规律这个价值物,对这个价值物的价值作  相似文献   

5.
迷信与科学     
迷信与科学是相互对立的。有迷信就必然排斥科学,要科学就必须破除迷信。科学是人类对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实践的总结,它能正确地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人们懂得了科学,就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来思想、生活、工作,以至运用它来改造世界。迷信则相反,它是唯心主义的产物,它使人们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用某种主观臆造的成见对待思想、生活、工作问题。我们提倡破除迷信,就是要  相似文献   

6.
通常,人们只讲实践活动的正效应,而不大讲实践的负效应.其实,由于人们看不到实践的负效应,而使自己受惩罚的事,是屡见不鲜的.这是由于人们不懂得实践正负效应统一这一规律的结果.为此,我们必须克服对于实践的片面认识和对实践规律的盲目性状况,以便自觉地掌握实践规律,取得改造世界活动的主动权.一、实践活动的正效应实践的正效应,属于实践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呈现出的积极的、肯定性的作用.以往的论者,通常是从这个角度来论证实践的功能和作用的.关于实践正效应的观点,是正确的,也是应当加以肯定的.实践活动的正效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相似文献   

7.
<正> 一、检验实践的标准只能是实践的内在根据我们认为,既然我们所要检验的是实践是否与客观规律相符合的问题,那么,能够成为检验实践活动是否与客观规律相符合的标准就必须具有这样的特性,即能把实践活动与客观规律联系起来的特性.只有具备这样特性的事物才能充当检验实践正确与否的标准,这就如同实践所以成为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的标准一样.显然,真理不具有这样的特性(见拙  相似文献   

8.
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总是相伴随着产生和发展的,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自从社会主义制度诞生以后,人类文明便开始了它的高级发展过程,这一基本规律便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同步发展为基本表现形态。我们所以要坚持两个文明一齐抓,道理也就在这里。一、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经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同步发展,之所以是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首先在于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人类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的人类文明,包括人们改造自然界的积极成果的物质文明和改造主观世界的积极成果的精神文明,它们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总是在改造客观  相似文献   

9.
科学是人们在劳动生产的实践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的体系.在社会历史的每一阶段上,科学代表着当时人们对各种规律认识的程度.科学的目的就是揭示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解释各种现象.科学的任务是透过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去发掘和研究事物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并以这些客观规律的知识来武装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们,指导人们来开发和利用自然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科学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成为致富的手段.”①所以,马克思认为,科学是“一般社会生产力”②,它对历史的发展具有伟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实践,通常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这个理解并不错。但是人们往往把“客观世界”理解为人们进行改造的对象的自然界和现成的社会关系,而不包括进行实践改造活动的实践主体本身,这就忽视了主客体的内在联系。因为实践主体是客观世界的一部份,同样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改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从来没有将主体的人排除于实践改造的对蒙之外。马克思把实践看作是人“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234页)。他特别指出:“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95页)“不仅客体方面,而且主体方面,都是生产所生产的”(同上)。  相似文献   

11.
一统一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自从出现了人类以后,就区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大现象。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运用自己的一切力量去改变自然界以迫使它为自己服务。因此,经过人们生产劳动实践过的天然物都打上了人为的烙印;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天然物,在这种意义上来说,就成为人造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是改造世界的历史巨人。他在《实践论》中明确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他的审美观就是建立在这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础上的。人类的全部活动和目的,无非是改造客观世界以适应主观的需求,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以符合客观规律,从而不断地走向美好的理想境界。文艺作为一种审美实践活动,是人们实现这种追求的独特手段之一。毛泽东美学思想从改造世界的实践出发,到阐明文艺改造世界的特殊途径,以至归结到按照什么人的面貌改造世界,形成一个完整的美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 一、由于这次讨论中,涉及到的名词概念和术语,没有统一的界定,使得参加这次讨论的人,各自从自己的立场去界定所使用的名词概念和术语,然后用自己界定的名词概念和术语去论证自己的观点,从而得出自己所要得的结论.那么,这场讨论就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将无休止地争论下去. 赵景华为了得出“客观规律本身不具有检验实践的功能”这一结论,便先是确定了“客观规律与实践没有共同点”,即“客观规律没有科学性”和“客观规律与实践之间没有可比性”这一前提入手的.按照赵文的逻辑,实践和真理之间也没有共同点,同样得不出他的“真理是检验实践正确性的科学尺度”这个  相似文献   

14.
<正> 方法是人们生活活动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人们无数次地接触它,应用它。小至日常生活的穿衣、吃饭、睡觉、走路、思考,大至国家、社会的生产实践,政务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方法指导之下,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的。人和社会的每一种活动都体现着一定方法,都是某种方法的具体表现形式。规律是物质运动的生命,方法则是人和社会活动的灵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我们认识和变革事物的向导,正确的方法则是引导我们日常活动和事业发展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和可靠保证。在这个意义上讲,按客观规律办事同按正确方法办事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山东省哲学学会,于六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济南召开了学术讨论会。到会同志围绕着党的思想路线,对实践标准问题的理论研究,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实践标准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要进一步端正思想路线,必须从理论上深入地进行研究。围绕这个总题目,大家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①实践的定义。多数同志认为实践是人们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是思维变物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过程。持这种观点的同志,着重强调了实践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活动,强调了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动性和实践的社会性。少数同志认为,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能动活动,所以,都属于实践的范畴。  相似文献   

16.
我认为,解放思想要遵循思想方法方面的几个基本原则:求是性原则求是,就是尊重客观规律,准确把握本质和规律,依照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前提,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依据,决不能只凭主观想象和一时的热情。离开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探索和遵循,解放思想就会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17.
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具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人们只有按规律办事才能取得成功。执政,也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即执政规律。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执好政,就必须遵循执政规律。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也必须在遵循执政规律中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正> 美学是研究客观事物和现象中的美的特性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人们对现实的艺术把握的科学,是关于广义的艺术创作的科学。美学是这样的一门科学,它研究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东西中、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劳动和教育中、艺术和科学本身中的美的特性和规律,研究美感和美学欣赏以及把艺术把握理解为从审美上形象地认识现实和积极地影响现实,怎样用美学规律和方法教育人。美学实质和美学内容是客观存在的;审美有它特殊的职能,并且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和积极的改造作用。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和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和改善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在这个改造世界的斗争中,就少不了要应用美学这门科学,而美学在这里也就有了广阔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论实践活动的情感意志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践创造活动中,人是以自己的整个身心、灵肉、全部本质力量去改造对象世界的。因此,人所发动的实践活动对程,既不同于自然物之间的纯粹客观化的运动过程,又与动物同周围世界之间的纯粹本能化的活动过程有本质的区别。人的实践创造活动既体现物的原则,又体现人自身的原则;既存在着物质的运动规律,又包含着精神的活动规律;既涉及到自然世界,又关联到社会和历史。因此,人的实践创造活动有着诸多基本特点。过去,人们一般从客观性、能动性、社会性和历史性角度去界定实践的特点,而忽视了实践自身所独有的内在性特点和实践主体的丰富特性。对于实践自身的内在特性笔者已有诸多论述,此文只侧重谈实践主体的基本特性——情感意志律。  相似文献   

20.
<正> 社会科学的功能在于满足社会实践的需要,具体地说,就是一要总结,二要服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改革中,对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产生的新经验,进行科学的总结,并运用社会科学的成果为实践提供有效的服务,使社会科学真正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离开了这两点,社会科学的地位与作用便无从谈起。社会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行为,而是人民群众在一定的思想意识支配下、处于某种社会关系中所进行的改造世界的活动。社会科学是通过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与规律性去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方式,对社会实践发生作用的。因此确切地说,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就在于:指导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