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比较文学学术话语是指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所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与表达形式。这种学术话语的形成和发展旨在从根本上打破比较文学研究领域中固有的西方中心主义。其主要成就体现在一系列术语、概念、范畴的形成,在学科理论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备的言说体系,有特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使得中国比较文学成为世界比较文学研究第三阶段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沟通·对话·重构─—王宁教授的比较文学和西方文学研究在当今的中国比较文学和西方文学研究者中,王宁教授所取得的成就是无可否认的。他的成就和建树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首先,在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领域,作为中国当代比较文学界最早提倡“超学科比较文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的日中比较文学研究经历了战前战中、战后与和汉比较文学3个阶段,取得了极大的成就。21世纪的日中比较文学研究,要在传统的出典考据研究方法的基础之上,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关注日中历时性或共时性"文化语境"中的文学现象,寻求两国间乃至人类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力量越来越强大 ,中国学者奔走呼号以期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曹顺庆先生顺应这种形势 ,提出了比较文学研究的第三阶段———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 ,给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指明了一条研究的路径。同时 ,也留出了巨大的思考空间 ,比如在文明的划分和跨越、比较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现状的关系、跨文明研究的根本属性和研究立场等等方面都存在着理论的空位和断裂。对此 ,我院中文系陈春生、周新民和胡鹏林等老师从比较、文明和跨越等概念出发 ,在全球化语境中探讨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以及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的可能性和不合理性问题 ,以期推动比较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力量越来越强大 ,中国学者奔走呼号以期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曹顺庆先生顺应这种形势 ,提出了比较文学研究的第三阶段———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 ,给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指明了一条研究的路径。同时 ,也留出了巨大的思考空间 ,比如在文明的划分和跨越、比较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现状的关系、跨文明研究的根本属性和研究立场等等方面都存在着理论的空位和断裂。对此 ,我院中文系陈春生、周新民和胡鹏林等老师从比较、文明和跨越等概念出发 ,在全球化语境中探讨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以及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的可能性和不合理性问题 ,以期推动比较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力量越来越强大 ,中国学者奔走呼号以期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曹顺庆先生顺应这种形势 ,提出了比较文学研究的第三阶段———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 ,给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指明了一条研究的路径。同时 ,也留出了巨大的思考空间 ,比如在文明的划分和跨越、比较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现状的关系、跨文明研究的根本属性和研究立场等等方面都存在着理论的空位和断裂。对此 ,我院中文系陈春生、周新民和胡鹏林等老师从比较、文明和跨越等概念出发 ,在全球化语境中探讨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以及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的可能性和不合理性问题 ,以期推动比较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7.
比较文学的方法论是指在比较文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指导下,如何展开比较文学研究的学问。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应不排斥西方学派的“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方法论,摸索出一种适合于我们的“综合性研究”方法论,从而建立起包括比较文学本体论、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方法在内的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乐黛云教授在比较文学学科重建中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我们将迎来我国当代著名比较文学理论家乐黛云教授从教59周年与80华诞。我们纪念乐先生新时期三十年来在比较文学重建中的重要贡献不仅是对于三十年比较文学发展的一次检阅,而且也是对于只有在新时期才能产生的像乐黛云教授这样的中国文学理论家成就的一种总结与应有的肯定,更是对中国未来学术发展的一种殷切的期望。期望我们大家学习乐黛云先生,在未来有更多的乐黛云这样的学者产生。新时期以来乐黛云教授作为主要学术带头人与领导者努力构建当代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并使之逐步成熟。她从1980年开始,整整三十年来,将自己的全部精力与智慧都奉献给了中国新时期比较文学的重建。她在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与队伍建设等方面均作出杰出贡献,给整个文学学科乃至人文学科的建设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即是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的发展.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发展脉络,从整体上看大致可以归纳为开创与奠基阶段、基本理论特征及方法体系的建构阶段以及继续向前推进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国比较文学作为世界比较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始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和理论特色.中西比较诗学、跨文明比较文学及变异学都是中国学派的重要理论收获.  相似文献   

10.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 ,是文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文章回顾了世界比较文学的发展史 ,认为以跨文化研究为特点的中国学派力求在世界比较文学领域中倡导平等对话和交流 ,将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试谈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建立魏红珊一、我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回顾中国的比较文学非始自今日,亦非“古已有之”。然而,我们已隐约可见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将屹立于国际学林的淡淡曙光。比较文学在中国兴起的历史渊源,是与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的撞击、交融联系在一起的。起初,...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 ,是中国比较文学由复兴走向空前繁荣的时期 ,在世纪之交中国比较文学处于承前启后的历史时期 ,以学术史的形式对中国比较文学的学术成果做一系统的展示和评述 ,是极为必要的。《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二十年》作为当代中国比较文学学术史性质的著作 ,分十八个专题评述了中国比较文学的学术成就 ,认为在学术史写作时应把正确认识和处理三个关系作为写作的基本原则。第一是学术成果与学术活动、学术性身份之间的关系 ,把学术成果作为评价一个人学术贡献的基本依据 ,第二是正确认识学术成果的质量与数量的关系 ,第三是正确处理学术成果的两种基本形式———论著与论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百多年来,作为一门学科的比较文学历经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中国学派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学科理论都有其历史决定性因素以及历时性的局限。在共时性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视野中,平行研究经过跨文明研究的实践洗礼,在文学跨越学、文学关系学、文学变异学和总体文学学的理论建构中,呈现出更具开放性、发展性与世界性胸怀的特征,从而实现从美国学派比较文学研究到整体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突破与飞跃,为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学术借鉴。  相似文献   

14.
比较文学研究有向文化研究发展的趋势。在以历史文化为背景的文学艺术的比较研究过程中,通过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分析,可以见出,中国传统文学主要表现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探索与实践,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与中庸和谐的生存理念契舍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注入历史文化因素之后,具有整体的、综合的、系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论比较文学的翻译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文学向翻译研究转向是当前国际比较文学发展的一个最新趋势,同时也将是未来中国比较文学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指出,当代比较文学发生的文化转向呈现出三个新的发展趋势,即对各种文学和文化理论的运用,对影视、动漫作品的研究,以及对翻译进行的研究。而其中翻译研究与比较文学的关系最为密切。比较文学的翻译转向为当前国际比较文学、同时也将为未来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展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从自发到自觉:中国现代比较文学的嬗变王三炼尽管从规范意义上说,比较文学在我国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即使是新时期“复兴”后的比较文学研究,虽说颇具发展势头,但比之于酉方体系完备的比较文学理论来,仍显出不完善性。但倘若我们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即将比较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是比较文学第三阶段理论具体的方法论成果,在纵览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源起的基础上,提出比较文学学科的影响变异学研究,并界定影响变异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8.
杨周翰教授是我国杰出的英国文学研究专家和比较文学专家,特别以17世纪英国文学和莎士比亚研究著名于世。他之所以在外国文学研究方面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首先得益于他对于外国文学研究的独特认识与要求,即研究外国文学的中国人,尤其要有一个中国人的灵魂。他本人研究英国文学的著作无不透露出他内心深藏的中国文化底蕴。他是新时期最早介绍和提倡比较文学学科的学者之一,曾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从事实际的比较文学研究,并对这个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它们无论是对于比较文学界,还是对于外国及中国文学研究界、文学理论研究界,直到今天都仍然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比较文学的特点 ,在于面对中国的现实 ,解决今日中国文学与中国人生存现状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从中国的文学事实出发来研究比较文学 ,是中国比较文学学者做学问的底线 ;对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规律探讨 ,丝毫没有否定比较文学研究中的微观研究 ;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都可能对比较文学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乐黛云先生主编的“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是近几年来最重要的比较文学研究成果之一,也是凸显比较文学学科成熟性的一套丛书。这套书的编撰不再停留于“显示”比较文学的观念与方法,而是把目光很专注地落在对“20世纪中国现代文化景观”的细致分析上,即如丛书《总序》所言:是“从学术史的角度出发,对沟通中西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卓有贡献的中国学术名家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在古今中西文化交汇的坐标上,完整地阐述他们的生活、理想、事业、成就及其对中外学术发展的贡献。特别着重探讨20世纪一百年来他们如何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形成完全不同于过去的20世纪中国现代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