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必大是南宋孝宗朝名相兼文学家,其日记创作为宋之最。以周必大的五部旅行日记为考察对象,分别从地景、建筑和文化记忆等三个维度探讨周必大江南旅行的文化意涵。地景涉及空间位移中的山川道里、民俗民情、自然景观等;对寺观坟庵等特殊建筑的描写,则呈现了寺观与旅行的关系及坟庵透露出的江南世家图景;文化记忆通过对历代名人题名赋诗的记录及古迹考证,反映出宋代士大夫参与建构江南地方文化的自觉愿望。  相似文献   

2.
司马光的城市文学书写,开辟了城市文学的一个新方向、新思路,即不再是对于城市的排斥、贬低,不再是将城市视为与田园相对立的、与理想相排斥的空间,而是从积极、肯定和赞赏的眼光去书写城市.司马光的城市文学叙事,十分自觉地、有选择地接受着洛阳城市文化的影响,感受着洛阳城市文化的特定的历史文化氛围,同时,他的文化活动与文学创作,也在自觉与非自觉地参与了洛阳城市文化的创造与城市意象的建构.司马光在洛阳建构起自己独乐、隐逸的都市家园与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3.
西方文论中国化的学理依据是文学的横向发展。文学横向发展的观念与后殖民理论的旅行杂糅观念异曲同工。旅行杂糅理论对于西方文论中国化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理解阐释文化身份建构的维度。身份建构不仅仅依靠自身传统的承递,还有他者的参照。通过理论旅行,外来文论话语与中国文论的学术规则相结合,外来文论逐步内在化于中国独特的言说方式之中,最终实现外来文论的中国化。但是各民族文化飘移杂糅的最终结果不仅不会消解西方文化霸权,而且还会继续陷入中国文化失语的陷阱。旅行杂糅理论给我们的出路只有一个:在坚持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上积极接纳外来文化的飘移和杂交,实现西方文论中国化。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文化与思想不断交织与融合,对人类文明发展与演变产生着重要影响。文化全球化是矛盾统一的过程:一方面推动多民族文化融合,加强人们对文化的自觉意识,激发和促进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也为人类社会生活增添了许多复杂和不可测因素,造成了一些复杂的局面。如何更好地把握文化全球化的规律性,更好地融入并推动它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文化全球化的时代性特征和人的二重性本质必然要求文化创新,而创新的根基在于文化的自觉意识。应当加强对文化传统的理解和继承,坚守安身立命的文化根基并将其进行时代阐发,在全球化交往中不断借鉴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在反思中实现文化创新,更好地完成全球化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旅行"的文化特质分析入手,指出在人类的旅行情结中,人类始终处于一种"在途中"的追求"再生"的状态,旅行中的获得使得人类得以超越,从而顺利地实现人与存在的对话.而文学翻译实践,随着语言自身的发展和意义阐释的无限性,遭遇着无定译的宿命,而究其实质,文学翻译就是文本从一地到另一地的旅行,从一种语言文化到另一种语言文化的超越.从哲学的角度看,文学翻译实践与旅行具有极大的象似性.  相似文献   

6.
罗成 《江淮论坛》2008,(3):176-180
"理论旅行"强调外来理论本土化过程中所面对的具体历史情境意义.中国语境下的"文化研究"建基于西方话语理论旅行与中国现象本土批评的双向互动过程,在它面对中国20世纪80-90年代的社会转型时,一方面有着批评介入的积极意义,但另一方面又误入了学科夺权的理论迷途.在对于"人"的根本意义的理解上,"文化诗学"则在洞察"文化研究"价值缺憾的同时提供了我们超越于它之上的一层更高的价值论启示.  相似文献   

7.
叙事作为旅行的假设旨在寻找隐喻背后的叙事连贯性与叙事结果的关系问题。叙事即旅行的隐喻主要扮演两种角色,即通过活动和感知世界的主观角度,将时空经验个性化,从而赋予一系列时空以身份,并生产进一步的叙事,从而增加叙事性。在连贯性和结果关系上建构旅行叙事的一个明显方式是地图和旅行线路。地图不仅仅是指涉世界中的一个典范,因为它强化了旅行书写的指涉协议,也可能预设了一个叙事。而旅行书写个性化的,主观的视角是建构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从机械论到有机论:文化观念变革与唯物史观研究中的问题刘福森吉林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1.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以及对现实世界的理解(理论)的理解,都是在文化观念的自发支配下进行的。人们的观念不同,他们对每一个事实或观点的理解也会不同。因此,自觉地进行文化观...  相似文献   

9.
随着形象在社会与文化领域的扩张,形象概念由一个诗学范畴进入到社会学、审美文化学领域,成为我们理解当代社会与审美文化的一个关键词.审美文化形象实质上是一个消费符号.这个符号的所指被无限地延宕,只有空洞的能指在游戏;它不再是对现实生活的表征,不再是人们有限的实际生活空间向无限审美空间的拓展,而是直接替代了人们的实际生活空间.这种形象只能瞬间震撼接受者的感官,使接受主体丧失现实感,失去反思与批判的能力,成为权力控制与奴役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与作用的认识自觉,是对文化建设客观规律的遵循自觉,是对推动文化发展历史责任的担当自觉,与以人为本有着内在的关联。现阶段要从文化自觉的高度认识与理解以人为本,以文化自觉的心态坚持与落实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1.
黄蕊 《理论界》2013,(2):96-98
"9·11事件"爆发后,新帝国主义思想又重新回到了世界政治研究的焦点。新帝国主义虽然与传统帝国主义都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但是新帝国主义也有它的"新"意所在,它不再是简单的殖民扩张,而是综合了文化扩张与价值输出、建构由霸权主导的国际关系体系、最终通过金融资本掠夺相对落后国家的资源与劳动力的"新帝国"扩张系统。明确"新帝国主义"的概念、内涵及各方阐释,有助于全面理解"新帝国主义"推进文化扩张进而为金融资本主义服务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卢卡奇的批判理论开始于他1923年出版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书中提出的物化观点和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与马克思批判理论的联系中介。当代西方的文化研究以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开始;之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威廉斯的引领下,英国文化研究开创了新的局面;以赛义德为代表的后殖民理论家以及其他“后”理论又将文化研究推向了高潮。赛义德写了两篇关于某一种元理论可以从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扩散,进行“理论旅行”的文章,在我国学界影响较大。而许多人在研究“理论旅行”问题时,没有注意到赛义德的“理论旅行”论虽然有普遍理论意义,但他的两篇文章都把半个世纪以来的文化研究的勃兴追溯到卢卡奇批判理论为起点的理论旅行。这可以让人们重新认识卢卡奇和他的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3.
“大旅行”是近代英国国外旅行文化发展的先声和重要组成部分.“大旅行”的发展是欧洲文化关系的变化、文艺复兴运动的鼓舞及其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旅行”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某些场所或地区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成为英国旅游客源来源的重要地区.同时,“大旅行”在目的地、路线的空间分布及旅行活动的季节等方面也形成了自己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香山文化”的提出和讨论标志着新时期地域文化自觉的新建树。从文化学的角度看,“香山文化”植根于“文化”理念的广义理解,不仅反映了文化学的基本理论,而且丰富了文化学的具体研究,显示出在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和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上的主动和自觉。  相似文献   

15.
史学界各种新的方法论的尝试,尤其是解释学的引进,使一些文化史学者不再执着地相信可以由当代人复原出历史文化的“本来面目”或真精神。他们宣称:“我们不是要到历史文化中再现或复兴历史文化,我们真正关切的是要到历史文化中解释或理解我们自己是什么,摆脱我们对自身的迷惑,从我们自己的人文价值的困局中摆脱出来。”(殷鼎《中国文化与解释意识的危机》,载《知识分子》1989年第1期)因此,这些人放弃或者至少是部分地放弃了对中国历史文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中国化。它需要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实践。阐释学认为,对一种文本的接受要以接受者的理解为前提,而接受者和理解者需要站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进行活动,必然受制干(自觉或不自觉)自身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情境。由此出发,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相结合这个命题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不可避免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作正确理解和恰当定位?如何使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7.
《大庆社会科学》2012,(3):159-159
于平撰文指出,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广大文化工作者需要增强文化自觉。一要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文化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二要自觉地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重要的理论和现实课题。三要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文化建设的诸方面和全过程,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四要自觉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将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自由的出走——自行车爱好者骑行西藏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此旨在研究自行车爱好者骑行西藏的旅行行为。通过参与观察法及深度访谈法,对数位访谈者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发现:受访者认为单车西藏旅行是一种自由与出走的体验,展现个人的勇气与刚毅的行动;从旅行过程中对所遭遇的折磨、苦难的超越,提升他们的内在心灵与智识,并得到“畅爽”的深入体验;独一无二随性行程的单车进藏行动,展现着个人的休闲体验风格。单车进藏参与者经由单车进藏旅行的休闲体验,呈现追求自我实现、寻求出走与自由的欲望。单车进藏旅行促进了他们个体的成长,同时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新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基本内涵,它包括意识形态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大众文化批判、性格结构与心理机制批判四个主题。作者通过将其与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现代人本主义文化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理论进行比较,对新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作了价值学分析,指出新马克思主义者从马克思关于人和实践的基本理解,特别是异化劳动理论出发,对现代人和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层文化异化进行了深刻剖析,在这一批判中,他们没有走向极端,而是得出了关于人之主体性的积极和建设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文学性:文化社会的意识形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 2 0世纪的理论旅行中普遍存在的语言学对各个学科的渗透 ,文学性不再成为文学的特有属性而成为众多理论的共性 ,不仅仅是一个形式主义的美学概念 ,而是指由此引申从而渗透到文化社会的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 ,积极参与社会历史的生成发展并成为诸多领域潜在的统治性的因素 ,构成了文化社会的显著意识形态特征 ,其强大的渗透力可以化解当前文学、文学研究、文学理论边缘化的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