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后期维特根斯坦对基础主义与本质主义美学观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以家族相似性理论消解本质主义,反对将美学概念化、知识化、科学化和心理学化,主张在语言游戏与生活意义之中厘清美的问题,申明美学是一种实践活动、一种人类自由的赋意活动。后期维特根斯坦不仅在哲学上提出了新的革命性思想,同时也开启了分析语言美学和日常生活美学之路,在美学史上也有着不凡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从后现代的“家族相似”性的三点表现入手,从本质观、真理观和形而上学观三个方面将波普尔哲学与后现代哲学“家族相似性”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波普尔与后现代家族既近又远,即反对本质主义并不代表否定本质;批判真理并不代表否定真理;摒弃形而上学并不代表否定形而上学.研究意义在于从侧面暴露出后现代哲学本身弱势的同时,也为波普尔哲学的研究带来新的可能性和选择.这反映了当代科学哲学的一种多元性、开放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后期美学中的反本质主义,在哲学和美学上主要来源于维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学以及他对美学概念的语境化。后维特根斯坦主义秉承维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学,以反本质主义的姿态挑战传统的美学本质主义,体现了美学发展史上的一种分化,同时也标志着美学发展的一种重要转变。这种转变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及其局限性都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4.
"家族相似"理论是维特根斯坦瓦解本质主义思想桎梏的关键.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站在本质主义的立场上对此进行了批评和反批评.本质主义者的"本质性是相似性的前提"这一观点是不成立的.所谓本质,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展现出不同的样式,本质主义由其既有的思想框架而导致了剥离式的追问,最终将自己陷入虚无的恐慌.并且,"家族相似"并非不能用于认识事物,若仅将其局限在澄清本质论和意象论这一用法之内,实际上也是一种本质主义的认定,它的用法应是丰富的.最后,"家族相似"的界限是由使用它的语言游戏划出的,它本身并不存在什么界限,它自然地在使用中存在,不会脱离其参考系,更不会导向虚无.  相似文献   

5.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meaning as use"的口号所集中表达的思想,被看作一种与指称论、观念论等平行的意义理论是一种误解。维特根斯坦的反本质主义立场是理解这一思想的关键。自柏拉图以来把动词和形容词名词化并对其本质进行追问是整个本质主义哲学传统的根源,维特根斯坦反其道而行,通过把抽象化的名词meaning回返到其动词to mean本身,不仅消解了意义问题,并继而试图消解整个本质主义哲学传统。"meaning as use"实应被理解为"to mean is to use"。  相似文献   

6.
以政府观为向度来审视新自由主义在学术界是不多见的,具有相当的新颖性。新自由主义政府观秉承的是一种"新守夜人"型政府,它包含了政府的起源、政府的职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四项主要内容,具有有限性、消极性和法治性三个基本特点。社群主义以"社群"为其理论基点,对这种一直在西方社会占据主流地位的新自由主义政府观进行了全面批判,并试图用自己主张的"强化政府"理论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7.
肯尼克是继承维特根斯坦的美学思想并运用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方法率先向传统美学发起进攻的第一人,其具体的美学思想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反本质主义;艺术的家族相似论;艺术的意义在于它的用法。  相似文献   

8.
美的本质在维特根斯坦的美学研究中是贯穿始终的问题,在其美学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结合文本,维特根斯坦前期美的本质论为"美的本质不可言说",后期为"美的本质不存在"。将二者进行比较,其突破之处在于从本质主义到反本质主义,一致之处则在于坚持语言批判的立场、反对形而上学的探讨和重视美与生活的联系,从而进一步认识维特根斯坦的美的本质论的意义在于批判精神与启示作用,不足则在于前期的神秘色彩与对本质的彻底否定。  相似文献   

9.
新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以个体为中心,认为一个良好的社会在于对个体自由的绝对维护.而社群主义则力图把社群利益置于政治话语的中心,强调个人自由和平等与社群的价值观相一致.在批评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基础上,社群主义提出了关于公共利益和国家观的理论.社群主义强调"公共的善"优于"个人的权利".这种思想对纠正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偏颇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是这一以对抗性形式出现的理论不可避免地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群主义思想已经在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社群主义思想与新自由主义思想在"自我观"、国家的作用、权利观念等方面与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立,并且对新自由主义的个人至上价值观、中立国家观、个人权利优先于社会等观点进行了批判.社群主义思想在当今西方社会乃至中国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