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直接影响沈从文创作的西方哲学、文艺思想有两大体系:一是把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与启蒙主义相结合,进而与柏格森的“自由意志”的“生命力”结合构成一大体系;二是柏格森直觉主义中的“意识绵延”(意识流)和“心理时间”成为作者以性爱为核心,以表现人的潜意识而进行精神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加强对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研究与扬弃,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第一,着眼于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深刻揭示其社会矛盾和文化冲突。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作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集中反映了各个时期现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经济状况。无论是思潮的冲突融合,还是思潮的兴衰,都根源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矛盾。从唯意志主义和存在主思潮的悲观色彩中,映照出西方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全面危机面前所表露出来的消极、颓废心理,描绘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生活在资本入义社会中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的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中外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们探究与争鸣的主题。我国思想理论界在解放之后的二、三十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对于人的问题研究受到极大限制乃至被当作禁区,但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路线指引下,人学问题的探究又蓬勃兴起,并在一定意义上掀起了当代中国人学思潮运动。一、人学思潮是时代的产物如果我们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来考察,那么每当社会处于重大的变革或转折时期也就必然要掀起人的问题的探究和争鸣以及人学思潮运动。这是因为,人类社会一旦处于激烈的变革、动乱或根本性的…  相似文献   

4.
自我意识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美辉 《北方论丛》2005,4(4):130-133
西方哲学大体上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向,伴随两次转向,我们可以看到自我范畴在西方哲学探索中萌芽、发展、确立这样一个过程。近代以二元论为前提的传统自我随着主体性的提升,日益暴露出理论局限性并陷入“自我中心的困境”。随着哲学范式的语言学转向或交互主体转向,许多哲学家分别从各自独特的理论视域出发对这一问题做出了不同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刘忠 《晋阳学刊》2007,1(5):117-120
"五四"时期,人学观念的建立与自由主义思潮的形成是联系在一起的,人学观念的倡导为自由主义的中国化营造了必要的社会氛围,自由主义思潮的形成为人学观念的深化提供了思想、文化资源。不过,围绕人性抒写和社会改良等问题,自由主义文学在与革命文学展开多次论争之后,也因远离中国革命的社会现实而遭到进步知识分子的批判,不得不溢出个体信仰层面,承担群体使命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论西方哲学史上实体思维模式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体(Substance)是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自亚里士多德提出实体概念以来,它在几乎全部前康德体系中被引用或阐释,这是由本体论及其问题带来的必然后果,由此而形成的西方哲学史上独特的实体主义传统,极大地影响了西方早期哲学的发展。它的内涵和意义因哲学家解释和建构世界图景的视角与方法的不同具有很大的差别,从而使实体范畴随哲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丰富其含义。本文试图以实体概念和这一思维模式的发展为线索,解释这一哲学重要范畴的意义变迁,以期把握哲学发展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7.
近代西方主流思潮的人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近代西方所开创的人本主义实质上是一种物本范式 ,并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方法考察了几种典型思潮人本理性丧失的原因和内在困惑的状况 ,展望了面向新世纪 ,由物本范式向人本范式转换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西方哲学史上人格同一性的三种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格同一性主要是指自我意识的同一性而不是机体的同一性,它与西方哲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自我”、“个体”、“灵魂”、“精神”等密切相关。人格同一性概念内在的含藏着个体性与普遍性的矛盾。在西方哲学史上,存在过形而上学的实体人格同一性、现象学的逻辑人格同一性和自由意志的道德人格同一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中外文艺思潮的交汇融合肇始于甲午战争前后,这是近代历史与文学艺术的转捩点。历史巨大的转折关头,往往是不同哲学学派和文艺流派思想观点以至审美观点纷呈的时代。在近代这一社会激变的年代里,随着外来文化的大量涌进,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发生了全面冲突与交汇,如西方进化自然观、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康德、黑格尔的美学,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等,象博览会上的商品一样展销于中国舞台,传统文化面临着西方文化的步步进逼,一再改变自己的形态,以适应时代的潮流,以捍卫自己的生存。因此,中西哲学相互混合,逐渐形成了以进化论为主线的中外哲学思想杂糅的哲学氛围;特别是戊戌变法前后兴起的文学翻译热潮,把西方的文学思想和作家作品介绍到中国,开始被近代作家所了解和接受,并指导创作。“有时出现一种新哲学、新文学、新艺术、新科学,而思想既已更新之后,于是人类的一切活动也就慢慢的都起变化”。(法国文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要讨论的是理论的神化与神化的理论问题。本文所指的理论 ,主要是指前苏联的斯大林理论 ,即赫鲁晓夫在职1932年所正式提出并被他神化过的“斯大林主义” ;同时 ,也是指从1945年由中共七大提出且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神化到极点的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严复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研究中华民族的存在与解放,开了近代人学理论基础、研究内容、平等思想、个体自由、提高民族素质等的先河。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史上的三大思潮与民族主义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5年当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时,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描绘了未来的新中国,他指出,她应该不是贫弱的而是富强的,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而是独立的,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这实际表达了中国人民长久为之奋斗的美好理想。为这一理想的实现,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进行了长达一个世纪的爱国主义斗争。这一斗争的历史源头则要追溯到更早的年代,这就是自明王朝灭亡以来一直不绝如缕,并且在近代发展为波澜壮阔大潮的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和民族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13.
超越与陷落──遥观现代西方哲学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越与陷落──遥观现代西方哲学走向刘潼福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他们都标榜自己的哲学超越了传统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但在我们的许多传统观点看来,现代西方哲学普遍地陷落了唯心主义。作为逻辑的判断,这两种结论都有自己的依据,很难以谁对谁错的...  相似文献   

14.
邹铁军教授,1939年2月生,汉族,吉林省蚊河市人。1959年8月考入吉林大学中文系,根据组织需要转入哲学系学习。1964年8月毕业后留校在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任教。1974年至197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进修一年。从留校至今已有33年,主要从事现代西方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先后为哲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现代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概论、杜威哲学研究、《存在与时间》研究、排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研究、哲学人类学、《人论》研究等课程。先后从助教提升为讲师、副教授,1992年评为教授,1994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历任外国哲学教研室负责人、教研…  相似文献   

15.
近代思潮与社会变迁──简论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根源高瑞泉本世纪初,一度执思想界牛耳又退人书斋的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劈头就说道:“今之恒言,曰‘时代思潮’。此其语最妙于形容。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  相似文献   

16.
载定(字东原)全面系统的批判总结了中国古代人学思想史中的人类生命现象的形成与构成的问题,天道。人道或人禽之辩的问题,人性的形成过程与构成的问题,无理、人欲及义理之性与气质之性关系的问题,对宋明理学中人学思想的批判等等,这些问题是中国古代人学思想的核心内容。经过他的批判总结,不仅结束了中国人学思想史中很多长期争论的问题,在“正人心”中又孕育了近代人学研究的很多内容,如“以理杀人”的口号,便成为了近代人学思想的号角。他的人学思想是中国古代人学思想的总结与终结。一、气化自然人类生命的形成中国古代人学思…  相似文献   

17.
人学研究的走向──变革和转折时代的中国人学韩庆祥人学研究对我国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目前尚处于学科建设的准备阶段。运用历史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方法,对近年来我国人学研究状况加以简要的分析总结,对今后人学研究走向加以展望,这对进一步深化我国的人学研究是很有理...  相似文献   

18.
论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对我国青年的影响及其对策岳介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多,有关现代西方人本主义价值观人生观的论著,被大量翻译和引进。这对开阔视野、启发思考,增加人们对西方学术文化的了解,确有其积极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其负面影响也在扩大...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人学研究在中国方兴未艾,许多学术理论问题亟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由《江海学刊》杂志社、北京大学人学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全国首届人学讨论会近期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就人学研究的一系列理论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会上观点纷呈,新见迭出,取得了丰硕成果。无论是原来见解的进一步阐发,还是新观点的异峰突起,都给学术界以新的启迪。从本期起,我们将陆续刊出本次会议的优秀论文,以期活跃哲学研究空气,推动学术进步。多年来,本刊密切关注入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刊发了一系列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20.
仁本礼用──儒家人学的核心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学说是在孔子“仁学”基础上,由孟子与历代大儒加以完善的道德人文主义理论。在孔子的仁学中,“仁”是最根本、最具普遍意义的道德范畴;“礼”既是道德范畴,又是伦理范畴,作为道德范畴,“礼”以“仁”为存在的根据。综观儒学的理论体系,“礼”更重要的地位是作为伦理原则呈现的,道德之“仁”与伦理之“礼”是一种表里体用关系。在儒家“仁本礼用”思想中最有活力、最具永恒价值的东西,是它以人为中心,以道德之“仁”为形上本体的道德人文主义精神,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活动中,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