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志鸿 《老年人》2013,(5):30-30
每当春节来临之际,我就想起老爸做的豆渣粑粑。我们湘北农村每临过年,家家户户都要打豆腐。我母亲是打豆腐的高手,她打的豆腐要嫩就嫩,要老则老,还会做"千张"(长沙人叫"百叶"),因而过年前好几天,不少邻居都要请她"掌作"打豆腐。母亲虽会打豆腐,但不太支持老爸做豆渣粑粑,因为她  相似文献   

2.
中午,几个女人聚餐,不知怎的,话题扯到了母子关系。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那个在我童年记忆中一直严肃的母亲,很委屈地跟女友说:“小的时候,根本感觉不出妈妈喜欢我,她老是那么严肃,从来没有跟我开过玩笑,更没有亲过我。“女友安慰我:“那时的母亲好像都  相似文献   

3.
记忆里,家乡人常吃石磨豆腐。泡豆、磨浆、滤渣……压制成型,制作豆腐要经过一道道繁缛工序。 干爽脆硬的黄豆用水浸一天一夜,被泡得饱满丰盈松软。身体结实的父亲深提一口气,双手抓紧大石磨的磨把,一推一捞,石磨就咕噜咕噜地转起来了。母亲用马勺连豆带水一起灌进磨脐眼,温润如羊脂的乳白色豆糊就从磨盘下缓缓流淌出来。接着滤渣,家乡人叫“吊豆浆”。  相似文献   

4.
风中白发     
每看到拥有一头白发的人,我就想起母亲,想起母亲那过早斑白的令人辛酸的头发。我是一个满崽,小时候对母亲年过40岁就白了头没在意,直到18岁离开家乡,参军入伍,母亲送我到村外,站在寒冷的北风中,我才仔细端详母亲那一头白发,在风中轻轻飘动,好像一片白云。我...  相似文献   

5.
朱国勇 《职业》2009,(12):47-47
那一年,我还小吧,十三四岁的样子。村里来了一位卜卦的瞎子,母亲为我卜了一卦。瞎子说我少年多磨。母亲听了,一脸的紧张。好在瞎子接着又说,不过也不要紧,关键时候会有贵人相助的。  相似文献   

6.
那一年,我还小吧,十三四岁的样子.村里来了一位卜卦的瞎子,母亲为我卜了一卦.瞎子说我少年多磨.母亲听了,一脸的紧张.好在瞎子接着又说,不过也不要紧,关键时候会有贵人相助的.  相似文献   

7.
野百合     
初秋,我登上南岳半山,住进磨镜台宾馆。晚饭后,我避开车辆来往的尘嚣,独自一人在林间小溪旁漫步,突然发现不远的地方有一株野百合,它的顶端开放看两朵耀眼的白花。多么熟悉而又亲切的野百合龙啊,我付了已经照违50多年了!走近野百合,我不禁想起了家乡,想起了不幸的童年。我出生在湘南越城岭山区,那里也生长着这种野百合。每当秋天,父亲上山砍柴归来.总要带回一束野百合花,和用桐叶包着的像协莲座一般的野百合地下鳞茎。母亲将它放在饭锅上蒸熟给我吃,又粉又甜,味道好极了。可怜我不到5岁,父亲就病痛缠身,贫困交加,去了另…  相似文献   

8.
戈娅 《现代妇女》2010,(11):22-23
我的母亲十分好强.她的兄弟姊妹养出一窝一窝如花似玉的孩子来,不是被摆在照相馆的橱窗,就是上杂志封面,可是偏偏我却很不争气。每当母亲数落我时,外婆总是及时在旁援救。她会很合我意地化解:“世上无丑女。女人有三丑:好吃、懒做、爱打扮。”  相似文献   

9.
段美义 《老年世界》2014,(11):23-23
母亲离世已快三十年了。每当我想起母亲慈祥的面容,心里总有一阵阵揪心的痛。时间越久,这种感觉越强烈。母亲17岁由父母作主,嫁给我父亲。婚后生育7子,3个成活,我上面有两个姐姐,我是老小,又是男孩,所以在家里很受宠惯,家里好吃的、  相似文献   

10.
深深的母爱     
母亲帮我把行李送上车,叮嘱着:“路上小心。”车开了,我突然想起还没对母亲说一句告别话。我从车后窗望去,望到了母亲落寞而怅然的样子,忽然想哭。我竟然连“我走了”这么简单的道别话都没有对母亲说。依稀记得,妹妹出生时,父亲将家里唯一的老母鸡杀了。说是给母亲滋补身子。当时我4岁多,母亲吃饭时总带上我。  相似文献   

11.
科学吃豆腐     
昌健 《老年世界》2007,(18):44-44
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汉代淮南王刘安就发明了豆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豆腐的制作方法是:黄豆加水发胀,磨浆去渣,煮熟后加入盐卤凝固,再放入框中压出过剩水分,豆腐即成。  相似文献   

12.
世新 《老人天地》2014,(5):33-35
掐指算来,母亲离开人世12年了。这些年来,每当想起母亲,我心里充溢的除了无尽的思念,还夹杂着无尽的痛悔与遗憾,这些愧疚在光阴里慢慢沉淀,不但没有消散,反而愈积愈重,压得我无法畅快地呼吸。  相似文献   

13.
爱情面条     
贾乙 《老年世界》2009,(11):25-25
待到一个苹果被吃下一半或是三分之二的时候,就见到苹果核了。面对苹果核,我常想起我的母亲。母亲吃过的苹果不多,一个苹果常分两次吃,一次只吃一半。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有一句话我永远记得:"我不死!"母亲今年已有85岁了。想起今年没有回去看她,心里总有些愧得慌。85岁,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她的腰越来越弯得厉害,走路也越来越慢,和她出  相似文献   

15.
真爱     
闻敬 《老年世界》2008,(8):24-24
我们小区附近新开了一家车行。为了庆祝开业,车行特意请了戏团来唱戏,而且要唱半个月。想起母亲一直爱听戏,我赶紧打电话让母亲来看。  相似文献   

16.
豆腐缘     
我一直与豆腐有缘,记得小时候母亲常常做一种家乡风味的“霉豆腐”,它的做法是:先将一块豆腐切成四小块,摆在稻谷秆上放至阴凉处,经过十天左右待豆腐长出茸茸的白毛,发出淡淡的香味,然后沾上烧酒、盐粉、干辣椒粉和五香八角粉装进瓷坛内,再将烧烫的茶油冷却后倒入瓷坛,盖紧坛口不让透风,一个月后即可食用。定量的三两米饭,只需二三块霉豆腐,吃得津津有味。其实,豆腐可以说是吾国之国粹,作家周作人先生就对豆腐情有独钟,他是喜欢谈吃的,谈的最多的,还是豆腐:“中国人民爱吃的小菜,一半是白菜萝卜,一半是豆腐制品……”又说:“豆腐、油豆腐、…  相似文献   

17.
感恩瓷盘     
二十年前我十几岁时,母亲在睡梦中去世了。我搬进了一间窄小的公寓,每天打3份零工才够勉强度日,有时甚至还要卖掉首饰付房租。一天晚上我疲倦地回到家,煮了面条在旧餐桌边坐下,拿起叉子——再累也得吃东西啊。突然我停住了,想起母亲一直要我在饭前说感恩的话。该感谢什么  相似文献   

18.
小狐狸问母亲,“为什么我每次撒谎都容易被别人识破呢?” 母亲问小狐狸,“你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撒谎?” “我一般在饿的情况下撒谎。” 于是母亲亲切地教导孩子:“这就是你失败的原因,我一般是在吃饱饭的情况下撒谎。” 我们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需要时才想起什么,不需要时就忘却了。所以,一个人总是在需要别人的时候才想起别人,往往会被人厌弃。 建立长久的人际关系应该从现在开始,临时抱佛脚或“现用现交”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条真理在人际关系中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9.
胥加山 《老年世界》2008,(24):24-24
1978年,村里开完“分田到户”会后,家家喜笑颜开,唯独父亲闷闷不乐,只因不识字的母亲在会上自告奋勇地要下了离村最远的5亩贫瘠的荒地。虽然母亲苦口婆心劝说父亲,天下没有荒地,只有懒人,再破我们家人口那么多,我要下荒地,还不是图个地多。可父亲生母亲的气直到第二年秋天。在母亲的带领下,全家劳力天天泡在荒地上,终于在第二年秋天迎来了丰收。  相似文献   

20.
明妃──索朗白姆小传郭翠琴残疾人将一只手伸了出来,只有十岁的索朗白姆吓了一跳,随即将手中的钱给了他,空手回家。妈妈问她豆腐呢?她说:“我不吃豆腐了,那个人好可怜呀!我就是水远不吃豆腐也比哪个人幸福。”母亲理解自己的女儿,又掏了钱给她去买豆腐。初中毕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