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一《神思》是《文心雕龙》论创作的第一篇,该篇明显地受到当时流行的虚静说的影响。篇中说:“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①虚静对“文思”非常重要,要培养和酝酿文思,关键之一在于“虚静”。“文思”就是“神思”。因此,神思与虚静的关系非常密... 相似文献
2.
对《神思》篇内容的理解,长期存在“想象论”、“灵感论”两种看法。本文从文学创作的构思过程及其心理机制角度对此篇进行分析,指出“想象论”与“灵感论”的偏颇不足,从而引入论述的中心内容及《神思》之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3.
陈静谊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5):92-95
刘勰在《文心雕龙·乐府》中自云作效仿刘向“诗与歌别”,而考究其分类依据与文本内容,刘勰与刘向又有所不同。纪昀认为刘勰做此篇的目的是“务塞淫滥”,强调了刘勰对于乐府审美的“雅正”要求。笔者认为,刘勰作《乐府》之根本在于“文心”而非“乐心”,他将乐与文做出区分,令诗得以从政教功能中抽离出来从而实现自觉,而乐府则能够继续承载礼教的功用。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总术篇》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总术》云:“此篇乃总会《神思》以至《附会》之旨,而丁宁郑重以言之,非别有所谓总术也。”我们认为,此说对《文心雕龙·总术篇》的研究,至少产生了两个重大影响:其一,自此以后,《文心雕龙》研究者普遍认为《总术》乃《神思》至《附会》即通常所谓创作论的总结。如范文澜《文心雕龙注·总术》谓:“本篇以总术为名,盖总括《神思》以下诸篇之义。”这显然与黄侃同旨。又如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总术》亦谓“本篇统摄神思至附会所论为文之术”。其他各家也普遍认为《总术》乃创作论的总论或总结。其二,黄侃以为《总术》只是对《神思》至《附会》所论问题作一总的强调,而没有提出其他的所谓“总术”,但因其“说犹未莹”(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总术》),而后来的研究者更以为《总术》确无特殊的重要意义,因此《总术篇》在《文心雕龙》研究中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这两点都有必要重新研究,以求正确认识“总术”论在《文心雕龙》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神思”在多种视角下的意蕴——《文心雕龙·神思》篇学习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文心雕龙·神思》开篇就道出此语,表明该篇旨在探讨作文的思维活动,也表明作者充分认识到作文思维活动的无穷奥妙。正因如此,刘勰极其重视“神思”的重要作用,视之为“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Ⅲ。也许是《神思》篇的内涵也同样奥妙无穷的缘故,多年以来,学者们对《神思》篇的探讨多有不同见解,或以“神思”为“艺术思维”,或以为是“艺术构思”,或以为是“艺术想象”,等等。尽管观点各不相同,但研究的角度基本相同,即都是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阐述问题的。笔者以为,这些研究成果从不同的方面阐发了“神思”的深刻内涵,富有学术价值。不过,假如我们根据心理学原理从不同的视角来探讨,可能还会发现《神思》篇更为深广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穆克宏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5)
《原道》篇是《文心雕龙》的第一篇,也是刘勰所谓"文之枢纽"五篇的第一篇,它对我们研究这部书的基本思想是极为重要的.但是,研究者对这篇文章的看法是很不一致的.有的认为:"《原道篇》探讨了宇宙构成和文学起源问题,这篇文章是我们研究刘勰的宇宙观和文学观的重要资料".有的认为:"《原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神思》篇中几个由于错误译解造成的理论问题进行辨正,包括:一、“驯致以怿辞”;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些都是《文心雕龙》中极重要的文句,如何理解,直接关系到对刘勰文学思想体系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神与物游”是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的精论要语。刘勰的“神与物游”之“游”涵盖并发挥了“游”字的原始义及诸多引申义 ,并深得前人“游心”的妙处 ,发展了庄子的释定 ,把它作为一个文艺范畴的概念来理解和运用 ,将“神与物游”这一主旨自然而牢固地贯穿《神思》全篇 ,同时也展示了其自身特有的灵活而丰富的旨趣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经典文本,《文心雕龙·神思》叠合了多种相关文本的差异性。借助西方互文性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分层次、较系统的考察分析,可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也有助于对《神思》作进一步的研究。汉语修辞学中的"互文"手法,在《神思》中也有所运用,对它作同步考察分析,有助于厘清中西"互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对艺术想象问题作了系统而全面的论述 ,但对艺术想象问题的认识和探讨 ,并不是从刘勰开始的。关于想象的作用、想象的基本特征、想象展开时的精神状态等问题 ,刘勰吸收了陆机《文赋》的认识成果 ,但在整体认识上 ,刘勰的视野更开阔 ,论述更系统。不仅对什么是艺术想象、艺术想象的重要作用等问题作了更深入的论述 ,而且论述了想象构成的心理要素及关系、产生艺术想象的必要条件、构思与表达之间的矛盾特征等诸多问题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想象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隐秀》篇补文真伪问题的争论尚未有定论。纪昀、黄侃、刘永济等人从版本、语言似摭后人文章、缺《岁寒堂诗话》引文来否定其真实性,但詹锳和周汝昌一一辩驳。其实补文的诗文引用,违反了《事类》篇引用要注明出处、准确的标准,且补文对李陵和班婕妤的评价、偏好"滋味"、诗歌意象,和钟嵘的《诗品序》极其相近,都可证明补文为伪作。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明诗》篇是刘勰关于诗歌创作的专论,它比较具体地评论了从先秦到魏晋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提出了关于诗歌创作的一些理论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作一点探讨。一在《明诗》篇,刘勰论诗,首先提出“诗言志”的问题。他说:“大舜云:诗言志,歌永言,圣谟所析,义已明矣。”有的同志据此而得出结论说,刘勰提出“诗言志”的主张,是从儒家思想出发,和缘情一派成了对立面。清汪师韩则提出相反的看法,他在《诗学纂闻》中说:“刘彦和明诗亦曰:‘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以绮丽说诗,后之君子斥为不知理义之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知音》篇体现了刘勰对于文学活动中读者这一环节的思考。一般读者在解读文学作品时会有很多局限性,原因在于“知多偏好,人莫圆该”。而理想的读者应该与作者心灵相契,发现作者的创作意图。这对于客观准确的解读作品有积极意义,但要还原作者的意图又是不可能的。因此,作品的客观价值与读者欣赏的主观性之间就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充分展现在《知音》篇的主旨之中。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正纬》是《文心雕龙》第四篇,刘勰把它列在《原道》《征圣》《宗经》之后。《序志》篇说:“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可见刘勰在写作《文心雕龙》一书时,是把《正纬》作为“文之枢纽”的 相似文献
15.
《吕氏春秋·本味》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列子·汤问》篇亦载此事,略同。刘向《雅琴赋》:“末世锁才兮知音寡。”《古诗》:“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文心雕龙·序志》篇:“怊怅于知音。” 相似文献
16.
目前正在提倡建立“文章学”或“写作学”。正在组织人力着手编写新的写作教材,作为指导写作实践的理论知识,要真正发挥它的指导和引路的作用,恰恰需要给初学写作者指点进行写作这项精神劳动的门径。因此科学地有说服力地阐明成文之前的精神活动是尤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刘勰的《体性》篇主要是从作家主体方面探讨作品风格形成的原因及风格的多样化问题的。“体”在这里,与刘勰通常所指的文体、体裁的意义有所不同,它是指文学作品的体 相似文献
18.
杨晓琴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10)
<诸子>在<文心雕龙>五十篇中位列第十七篇,向来被当做二十篇文体论之一,只有范文澜先生提出<诸子>篇在<文心雕龙>整本书的结构系统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并把它与<宗经>并列,作为"文之枢纽"中的一员.本文从<诸子>篇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刘勰对诸子著作的态度入手来看待<诸子>篇在<文心雕龙>全书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9.
文本主义是西方语言学批评的核心概念,重视的是文本内部语言形式自身的意义和价值。以此来反观刘勰的《文心雕龙》,可以发现两者都非常重视文本的形式和辞采,但《文心雕龙》在重视文本形式的同时还兼顾文本的思想情感以及文本与外在世界的关联,从而与西方语言学批评的"文本中心论"相区别,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