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褚玉平 《新天地》2011,(11):148-148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信息技术多元化的今天,多媒体正以它无可替代的优势,走进课堂,走进我们的地理教学。2009年河北省实行了新课程标准,经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活动,我认为,我们教师应该适应新课改,用好高中地理新教材,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那么怎样做才能更好的用好新教材呢?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探索新教法,讨论新教材。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师、学生和教材三大要素再加上多媒体教学,已经构成了现代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彼此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四要素。因此,在适应新课改的过程中,除了探索新教法、讨论新教材外,我们教师应该做的就是要熟练运用多媒体,结合新课改,用好高中地理新教材。  相似文献   

2.
李慧君 《新天地》2011,(6):52-52
小学科学新教材已经得到广泛试用,从网上反馈的信息看,大部分教师认为新教材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创新精神,但也有一些教师对新教材不知所措。觉得教材顺序乱了套,内容简单没讲头。因此,如何使教师尽快克服传统教育思想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惯性干扰,正确使用现行教材,是教材教法研究中的一大课题,我认为,要真正适应和用好现行教材,提高教学质量,根本在于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关键是熟悉、掌握教学内容,不断探索教法改革。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新教材和《标准》的学习,结合新教材教学过程中的所得和对《标准》的认识,从实验教学方面人手,强调创新思想,结合各种不同类型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适应新教材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蒙古族流动青少年学校适应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蒙古族流动青少年在城市学校中的人际环境适应、学习环境适应和学习方法适应都处于良好水平。学生社团组织活动的参与对其学校适应有促进作用,而他们在学校体验到的社会排斥感和社会差异感对其学校适应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 自一九八六年秋,全国中师及工科中专学校开始使用统编政治课教材,从而改变了过去长期存在的中专选用高校教材的不合理现象。实践证明,统编教材确实有了中专自己的特色。但是,由于这是全国首次统编,因此,教材中还有一些不够理想的地方。新教材使用后,在课程设置,新教材的配套使用,教学手段以及考试制度等方面也还存在着某些不适应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新版初中地理教材,采用了许多案例进行编排,作为地地理教师如何适应新教材,利用案例进行教学,是该文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新教材GoForIt有其显著的特点,要充分发挥这套教材的优势,笔者以为关键要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过渡。教师首先要深入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加强预备篇的学习。其次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中小学英语教法的过渡,使学生很快接纳和适应中学英语教法。  相似文献   

8.
在核心素养下,探索余暇体育锻炼对社会适应的影响,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方便抽样,对1 013名高中生进行测量,测量工具包括余暇体育锻炼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适应能力量表。结果表明:(1)余暇体育锻炼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一般自我效能感(β=0.169,p<0.01)和社会适应(β=0.187,p<0.01),一般自我效能感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社会适应(β=0.304,p<0.01)。(2)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余暇体育锻炼和社会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95%CI:0.031,0.078),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78.57%和21.43%。由此可以得出结论:(1)余暇体育锻炼、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会适应之间呈两两显著相关,且余暇体育锻炼能显著正向预测社会适应。(2)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余暇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之间起显著的中介效应。(3)在余暇体育锻炼、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会适应方面考虑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试点专业的需要.我们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重新修订教学大纲,编写新教材,精心安排课堂教学,加强实践性环节,改革教学方法及改善学风等.实践证明,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新课程呈现出课程理念现代化、课程内容综合化、教材设计生动化、学习方式个性化等显著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运用新教材,做新教材的主人;积极创设新的历史课堂教学形式;转变师生互动方式,创造"互动式"课堂;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明确师生的"双主体"定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适应新时期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包括适应良好和发展完善,是个体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必备的素质之一,对大学生的成才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自我价值感是个体适应社会、缓解基本焦虑、发展完善的重要资源,因而自我价值感是心理健康的核心,通过培育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增进心理健康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作者从调节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社会支持出发,在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提出建立社会、学校、家庭、自我四个有效的支持系统以促进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发展,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使用,特别是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提出,给我们数学老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适应新的教育理念的要求,努力从文化素质、思想素质、职业素质、创新素质等方面提高自身水平,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王玉亮 《新天地》2011,(11):265-265
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不仅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提高英语成绩的重要环节。高一新生不适应新教材词汇量大的特点,一时感到茫然。教师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自我效能感是由Bandura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社会认知概念。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对于教师是否有效地发挥职业角色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英语学科教学与计算机网络环境融合过程中,英语教师是否能够充分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并且积极发挥效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的强弱。在本文中,笔者论述了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来源以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通过论述来探讨在新的网络教学环境中增强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及其对社会认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以465名农民工为被试,采用自编农民工城市适应问卷,考查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及其对社会认知的影响。结果如下:(1)城市适应包含7个因素:融入感、人际关系、个人期望、向往程度、个人准备、语言适应及生活习惯,这7个因素对农民工的社会认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具有不同背景的农民工,城市适应存在以下显著差异:男性农民工在个人准备上高于女性;年龄大的和已婚农民工,在个人期望、人际关系、向往程度、个人准备、语言适应、生活习惯等方面高于年龄小的和未婚的;有多次打工经验的在个人期望、人际关系、个人准备上高于第一次打工的;打工时间长的在个人准备、语言适应、生活习惯上高于时间短的;收入高的农民工在人际关系、融入感、个人准备上得分高,生活习惯上得分低。  相似文献   

16.
初二是物理学科开始学习的起始点,更是一个关键点,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从心理上重视。在如今素质教育的改革大潮中,作为实施者——教师,则更应该积极探索以适应新教材的改革,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之后出现了一批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的新教材.这些教科书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使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能获得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必需的数学素养,满足他们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下面着重就新课标下的江苏数学教材<立体几何>部分内容与传统教材进行对比研究,谈一谈对新教材的理解与体会.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 Penny Ur标准评估表明 ,《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以现代应用语言学理论为指导 ,编写思路体现认知规律 ,内容形式新颖 ,编排合理 ,基本符合教学大纲提出的目的和要求 ,新教材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构建和自学能力的加强 ,适应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该教材受到学生的欢迎 ,但学生调查反馈信息中有缩短文章篇幅 ,增加体裁种类 ,减少生词量等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9.
目前有关调查资料显示:中国有很大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很难在短期内适应所从事的工作,出现了诸多社会适应的心理问题.因此,研究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的心理问题及其调适,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毕业生在社会适应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工作适应方面自信心弱、人际适应方面压抑感强、生活适应方面矛盾感重.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思政工作者应该把握"有效创造实践成才律"、"凸透镜律"、"角色转换律"等规律,积极采取调适措施帮助毕业生应对社会适应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教学要适应(人教版)九义新教材角度探讨了初中英语教师教辅技能种类。从而对英语板书技能、游戏技能、音乐美术技能、电化教学技能、指导课外活动技能等七种技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作了分析与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