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百色市的体育旅游为视角,探讨百色市别具特色的体育旅游价值。百色市体育旅游种类繁多、发展与开发价值大,而人们现代休闲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在旅行中往往喜欢以体育活动的参观、参与为主,百色市可以通过市场中介即旅行社为链接,构建成运动与饮食、旅行、住宿、休闲娱乐等交叉形态的体育旅游产业,使这样的结构遍布于百色市的各旅游景点之中。充分发挥和利用好人们对体育旅游的需求来建设、发展百色市旅游业,开发好百色市体育旅游,对建设百色市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将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业旅游是由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而形成的产物,其不仅是农业经济多样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还是旅游业向其他领域延伸的重要尝试。在对农业旅游的内涵、特点、意义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的基础上,就我国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农业旅游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先秦儒家的农业开发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植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先秦儒家,提出了注重把握农时、推行惠农政策、发展大农业系统、推广"绿色"农业技术、保护农业资源等一系列独到见解,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农业开发思想.它对当前社会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仍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利益对接模式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在实际调查基础上,对安徽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对接模式进行研究,并通过查找问题促进发展,以有效提升安徽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促进安徽“三农”战略的快速实现。  相似文献   

5.
在后全球化时代,日益严峻并不断加剧的全球生态危机的蔓延,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解决这一困境的关键,在于立足生态系统的有机整体性,秉持“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伦理价值信念,理智对待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在人类文明演进的更高层次上寻求人与自然并生、互适、共在的新范式。标志着生态文明新境界的“地球生命共同体”,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提出的应对全球性生态危机、解决全球生态治理困境、维护全球正义的生态伦理新理念和生态治理新模式。中国政府、中国社会在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实践中起到了关键性的引领作用,制定并践行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引领性的智识性实践方案,如遵循天地美生的绿色发展,倡导“国内—国际”协作的全球生态共治,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世界视野和天下情怀,彰显了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历史担当。  相似文献   

6.
水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条件。水景观是自然景观当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水景观与具体的人、事等要素产生主客体互动而有了文化价值。水景观的文化价值就在于它对人的熏陶和启迪作用,并通过这种文化的作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水景观、欣赏水景观,进而体会到人水和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稳定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对于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农户增收致富至关重要。经过30多年发展,订单合同、专业合作等传统模式仍占主导地位,股份合作、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模式蓬勃兴起,多种联结方式并存的混合模式日获青睐,农村一二三产业呈深度融合发展态势。利益联结模式的选择,与农产品的行业特性、经营主体的发展阶段、农户的素质条件、农业生产条件以及双方的认识有很大关系。结合国外实践经验,当前要准确把握小农户的发展趋势,尊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自愿选择,发挥各自优势,并加大政策支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立正向激励和失信名单机制,进一步优化指导服务,进一步密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8.
欲使陕西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旅游业重要支柱之一的景观资源开发上大做文章。为此,就需要在更新观念,调整政策;利用特征优势,挖内涵、增特色;培育旅游资源增长点,形成响应效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扩大旅游市场;广泛利用与吸纳资金;统筹规划与布置,加强合作与协调;扩大促销宣传等方面下大气力。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好陕西的景观资源,陕西的旅游业才会有灿烂的明天。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农场具有大尺度景观的主导性、文化性、历史性等景观特点,是农业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农场区位、旅游资源和客源条件的基础上,提出现代化农场特色景观营造的四个步骤,即景观要素分析、景观设计原则确定、旅游项目策划和旅游形象策划,在此基础上提出现代化农场景观旅游开发要合理规划,突出特色,充分挖掘与利用历史人文景观,现有景观的改造方法,旅游开发要结合生态旅游以及分期开发、弹性发展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探讨农业景观所包含的价值,指出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全面的,因而应该重新审视农业环境的价值,它主要包含生产价值、生态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活价值。农业景观的审美价值需放入价值的网络中进行理解,审美价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必须依赖其他价值才能得到说明。深入分析价值之间复杂的矛盾统一关系,着重围绕生产价值和生态价值之间的关系、生产价值和审美价值之间的关系、生态价值与审美价值之间的关系展开,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不仅指出价值之间存在的矛盾,还试图找出解决矛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根据STP目标营销策略,从消费需求差异、景点地理位置和发展模式等方面对休闲农业旅游进行市场细分.根据武夷山休闲农业旅游所面临市场营销环境,通过对武夷山休闲农业旅游市场的资源供给和消费者的需求分析,寻找最适应当地发展的目标市场.结论表明,当地休闲农业旅游市场在目标选择上,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环境而有所调整,近期应选择在已有的文化、体验型市场上加深体验程度的体验休闲型市场,远期则要发展可以吸引远距离客源半径的度假休闲型的目标市场.找准目标、集中优势、整合各方面力量,准确定位,开发精品旅游项目,为武夷山“慢旅游度假城市”战略目标的实现推波助力.  相似文献   

12.
当代壮族的聚居区与历史上实行壮族土司制度的区域是一致的.壮族土司文化之歌圩文化、社庙文化、审美文化、建筑文化、山水文化各有特点,可以将其打造成为广西3个旅游文化圈过渡地带中最闪亮的一环.  相似文献   

13.
新化县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化县旅游资源的基本状况新化县位于湖南省的中部偏西,全县总面积567?,占全省总面积的1.69%,北与安化县相邻,东北、东南分别与涟源、冷水江二市接壤,南与新邵、隆回二县毗连,西与安化、溆浦二县交界。依据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的分类系统与普查要求,新化县全县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是:国家的八大类型资源新化都齐全,国家的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中,新化县分别占25项和62项。其中地文景观类17项、水域风光类9项、生物景观类9项、天象与气候景观类3项、遗址遗迹类4项、建筑与设施类48项、旅游商品类27项、人文活动…  相似文献   

14.
顾客价值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根据旅游行业的特征,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旅游顾客价值、旅游需求与旅游产品的关系,并构建了旅游顾客价值模型。围绕旅游顾客价值的实现,从流程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旅游企业如何开发旅游顾客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崇阳县位于湖北省的咸宁地区西南部,幕阜山脉中段的北麓,南部和西部分别与江西和湖南两省接壤,面积1916.8平方公里。一、崇阳县主要旅游资源形如蛟龙的青山水库,周围山峦苍翠,碧波万顷,夏季气候宜人,人称避暑小匡庐。神秘莫测的大泉洞、仙人洞,栩栩如生的猴王洞、狮子洞,宛若一座座大型天然艺术宫殿。洞内莹洁如玉的钟乳石,组成形象逼真的人物塑象,千姿百态的万物景观,天工洞景奇巧,使人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使大同市休闲农业旅游更快更好地发展,对大同市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在总结大同市休闲农业旅游开发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由核心片区和外围片区构成的大同市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同心圆模式。并从科学发展和挖掘文化两大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开发策略,旨在推动大同休闲农业旅游特色点、系统面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校园旅游是一种新兴的特色旅游项目。作者在界定校园旅游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沈阳农业大学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独特的校园资源、充足的客源市场和优秀的导游服务等优势,提出了适合沈阳农业大学开展的观光型旅游、修学型旅游、会务型旅游、文体活动型旅游和科普教育型旅游等旅游活动项目,对沈阳农业大学发展校园旅游时应注意在旅游产品单一、市场化运作和旅游服务方面加强经营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几千年来渗透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知识和技术,是自然与文化的结晶,对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系统"(GIAHS)保护项目的开展,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对其旅游研究也开始起步。在界定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性旅游开发概念的基础上,从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属性、旅游市场需求特征以及当前农业文化遗产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机理;最后,结合当前农业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保护性旅游开发的三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20.
牡丹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名花,牡丹花卉旅游创造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存在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产品同质化的隐忧。本文通过对牡丹审美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和科技文化的解析,探讨了牡丹花卉旅游个性化、纵深化及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