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全面、宏观地评价陈独秀早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指导,深入分析了陈独秀早期的教育思想及实践。分析认为,陈独秀早期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主要包括提倡新教育、西学教育和素质教育、国语教育和工人教育、情感教育和道德德育,在北大文科的改革与广东教育改革。分析表明,陈独秀早期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对当前认识教育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教育目标、教育体制改革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9年入藏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的"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这批陈独秀早期文稿真迹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填补了陈独秀文本研究的空白,进一步扩充了诸如《新青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陈独秀与胡适关系等中国近现代历史研究领域的具体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陈独秀从民主主义的文化救亡转向共产主义的政治救亡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思想是陈独秀早期思想的重要内容,在陈独秀早期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遵循历史事实与理论逻辑相一致的原则,系统考察陈独秀早期救国思想的演变,认为他的救国思想随着国内外形势和思潮的发展而发展。辛亥革命前,他以民族国家主义来救国;在辛亥革命后,他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为救国的指导思想。他努力唤醒国民起来反帝反封,把救国的希望寄托在国民身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在五四运动至大革命失败这段时间,他直接或间接的领导了一系列的工人运动。起初阶段,陈独秀对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全面和深化的过程。但是,随着局势的发展,工人运动遭到一系列的挫折,而陈独秀对工人运动的信心和前途一度产生动摇和怀疑。在工人运动处于蓬勃发展或者遭受挫折的不同时期,陈独秀工人运动思想也随之发生转变。陈独秀工人运动思想的形成和变化发展,一方面受到他自身个人因素和当时革命运动形势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共产国际的领导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文化调和思想是李大钊早期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的形成,既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和道家思想的影响,也受到西方自由主义和互助论的影响。在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中,他通过对调和本义的研究,把调和定义为两存和竞立,并以调和对近代中国新旧文化和中西文化进行理性思考。在新旧调和中,他主张用新的取代旧的,立足点在于开新。在中西调和中,他主张由吸收西洋文明的长处逐渐转变为在融合现有东西文明基础上创造第三种文明,并在十月革命后认定第三文明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明。由此,李大钊的文化调和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独特性,也成为形成其马克思主义观的动因之一,这使他的前后期思想处于一种转折与连续中。时代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中的先进性和包容性,对我们今天处理文化问题,进行文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迫于鸦片战争以后恶劣的国内政治形势,早年的陈独秀怀着救国的理想几次东渡日本。在那里,他接触并认可了法国启蒙民权思想对中国社会改造的指导作用。回国后,通过一系列的革命活动,陈独秀丰富和提升了自身对法国启蒙民权思想的认识,并随之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资产阶级民主观。  相似文献   

7.
包仕国 《21世纪》2010,(8):69-70
上个世纪20年代,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俩曾到法国勤工俭学。在到法国之前,陈氏兄弟信仰无政府主义,对巴枯宁、克鲁泡特金等国外无政府主义者的思想有所研究,对吴稚晖、李石曾等国内无政府主义者很是崇拜,并通过他们获得华法教育学会的资助赴法勤工俭学。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怀安人。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早期无产阶级革命产生过重要影响。然而,陈独秀是一个不成熟的思想家和革命领袖,他的政治思想十分复杂,既充满真知灼见,又不乏缺点错误,突出反映在其民主思想的演变过程中。陈独秀关于民主的论述是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的早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中国传统文化对李大钊早期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李大钊的早期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上。传统文化并没有妨碍李大钊的进步,相反赋予了李大钊思想前进的内在积极因素,并使李大钊的早期思想更富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是我党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宣传者,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伟大探索者、践行者。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陈独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对今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早期法律思想,即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法律思想从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陈独秀早期的法律思想主要集中于宪政方面,理论基础是西方启蒙思想家们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等观念,追求的目标是一种人人平等的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2.
<正> 评价陈独秀的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作用、影响及其在“五四”运动前后的转变时,我们很少甚至还没有把他的宗教观作为他博杂思想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来探讨它与他的伦理思想、政治思想的关系。其实,当时陈独秀很明确地说:“宗教在旧文化中占很大的一部分,在新文化运动中也自然不能没有他。”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陈独秀的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的认识。本文主要从基督教这个侧面来论述它对陈独秀的伦理思想、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在20世纪初较早地通过区分文明的物质层面与道德层面,发展出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各擅胜场的论述,下启东西文化论战。“一战”爆发呈现的欧洲文明危机与袁世凯复辟呈现的民国初期的共和危机,激起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主张,陈独秀持东西方文明不可调和论及“全盘西化论”,反对辜鸿铭以中国文明拯救欧洲文明的主张,形成针锋相对的格局,清晰显示现代中国建构的文明基础问题,已经与王朝时代的夷夏之辨很不一样。更多论者主张东西方文明调和论,李大钊、杜亚泉等人在1916年前后已经提出其中的主要问题。东西文化有何差异、孰优孰劣、能否调和、如何调和等议题的展开,呈现了共和制新生时期的中国思想界探寻现代中国新的文明基础的重要一步,也是现代中国知识思想转型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4.
在学术界 ,一般人总认为梁漱溟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东西方文化论战 ,是站在陈独秀、胡适一派的对立面 ,是东方文化派或顽固守旧派的主将与代表人物 ,他的文化思想代表了更为保守的社会层面。然而事实上 ,梁漱溟并不笼统地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 ,相反 ,他时常以陈独秀、胡适的同道自诩 ,并对陈、胡的思想表示了某种程度的赞赏。尤其难能可贵的是 ,梁漱溟没有限于当时的东西文化孰优孰劣之争 ,而是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 ,以一种文化多元论的眼光来处理西、中、印文化之间的关系 ,并试图寻求拯救人类文明的良方 ,这不能不说是他的高明之处  相似文献   

15.
严复是被公认为对鲁迅早期思想发展最有影响的近代中国杰出的思想家。本文着重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探讨了严复对鲁迅早期思想发展的具体影响特征,以及在这种影响当中,鲁迅与严复所存在的内在差异,同时也包括后来超越严复思想影响的内在根源。通过比较,本文认为,严复对鲁迅早期思想发展的影响,不仅仅只表现在对近代中国社会一些具体问题的看法上的相同,而且还在于给鲁迅带来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促使鲁迅在与传统文化的反叛中,逐步完成了文化观念的性质转变,使他能够以现代的观念和现代的价值标准来致力于20世纪中国新文化、新文明的思想文化启蒙工作。这种思想影响的特征,是鲁迅与严复分野,并不断地超越严复,而达到时代思想高度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早期民主思想中最具特色的是新的伦理价值观。他认为,要从根本上推翻专制政治,最根本的便是要清除专制政治赖以生存的思想文化基础,尤其是旧的伦理价值观,他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价值观念体系,从而对五四时期思想启蒙运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进程而言,陈独秀对“科学”理解的嬗变与重塑是其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不可或缺之前提。受中西、落后与文明框架影响,陈独秀早期将科学理解为自然科学与社会进化论的混杂体,使其更容易向往西方政治体系。1917年初至1920年,陈独秀科学观在嬗变中重塑。他对科学内涵、方法、精神理解的深化为其审视、接纳马克思主义预留了空间,以科学为信仰奠基观念的形成,则为其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铺平了道路。陈独秀循科学进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与科学在中国的交融影响深远,不仅为党的创建积聚了力量,亦为党领导下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构建吹响了前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真正意义上说,新文化运动中思想革命的真相是,主将们在实质上并没有对传统文化全盘地否定批判,与传统文化"中断"或"断裂",尽管在态度、语气上使用了较为偏激的说法,但这不过是一种思想改良的策略,相反,陈独秀、鲁迅、胡适这些最勇敢地主张学习西方进步文化的革命者,恰恰也正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者、弘扬者.  相似文献   

19.
论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与文化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文明的得以行世都有其存在的深层的精神与思想底蕴,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有深层基础与精神支撑,只有确立了与这种新的文明形态相适应的世界观与文化精神,才能建设好生态文明。对生态文明的深层思想基础和精神追求的探寻,首先应对工业文明的哲学基础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进而在此基础上倡导一种新的生态文明的世界观,并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范式,从而完成对生态文明深层文化结构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2月17日至19日,由安徽省陈独秀研究会和安徽教育学院政法系联合主办的"陈独秀与中国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安徽教育学院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安徽大学、安徽教育学院、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市陈独秀研究会、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社联、安徽省政协等单位的专家、学者50余人;会议共收到论文40余篇,涉及陈独秀的民主政治、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等多方面思想.会议比较全面地探讨了陈独秀在中国现代文明方面的理论建树,及其对今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