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上的每件事都要认真做好很难,而一旦有了兴趣,再难也都甘愿去做,难也会转换为易了,作文也是一样的道理。对小学生来说,培养写作的兴趣是至关重要。学生对写作有了浓厚的兴趣,就有了主动写作的原动力,就不愁日后写不好作文,作文也会因“趣”而变得简单起来。因此,  相似文献   

2.
作文难,其中一难是“挖掘”意义,点明中心,以小见大,“以一斑窥全豹”。《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但教师的“八股文”意识影响着作文的评价。作文的评价影响着作文的教学。作文教学影响学生的习作.强扭着“意义”装点在作文里。这样的作文,无病呻吟倒还在其次,可怕的是“光明磊落”地、一本正经地甚至“真实”地抒发着虚情假意。  相似文献   

3.
“论文读了一篇篇,脑中还是一点点儿!”“作文难,难于蜀道,难于上青天!”写文章,教写文章(即作文)真的像部分师生慨叹的那样难吗?回答是否定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难教,学生难写”根本在于教师“不得法”。下面给大家推荐一种名为“情景作文”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作文的现状 作文,让相当部分的学生头痛不已.原因是“写不好”.写不好怕老师批评或得分较低影响“面子”.因而懒得写甚至干脆不写。“厌写”情绪普遍泛滥,让语文教师和家长也头痛不已。综观中学生作文的现状,也确实普遍存在相当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在作文教学中,总感觉效率不高,吃力不讨好,于是便抱怨学生: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表达方式,这些都是教学中反复讲过的,为什么一写便乱了方寸,变得像没学过似的?时间久了,语文教师的抱怨便影响了学生写作的热情。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尝试着写“下水”作文,是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当场习作。这样做的好处有三点: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被我们语文教师视作教学中“一块难啃的骨头”:学生写作中常常存在着“无米下锅”(元材料可写)和“有米难炊”(有材料不会写)这两种现象。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找米下锅”,让学生“有米可炊”,“有米易炊”呢?笔者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终于寻求到了一条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六年多的高中语文教学,让我看到了话题作文所存在的种种弊端。学生拿到一个话题,总是写一些不痒不痛的泛泛之谈,甚至天上一句,地上一句,不知所谈的究竟是要达到什么写作目的。读来索然无味,丝毫没有感染力。这就是我们作文教学中常说的“灰色作文”——五话癌症:假话、大话、套话、空话、废话。以“时间”为话题,学生就写些“时间是黄金也买不到的;时间是不能浪费的;时间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溜走了;时问让你留也留不住;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时间”等等,读了让你哭笑不得。以“感动”为话题,学生便写“感动时常在我们身边;感动是一种情感;感动是人人都经历过的;感动就像一首歌,唱出来无比动听;感动就像一杯酒,让人回味无穷……”要说表达,极其通畅;要说用语,比喻、排偶极富语言特色;要说篇幅,更是八百字绰绰有余,而且谈的东西且不说段段,就是句句也没有偏离话题。可细~看,通篇不知所云,只叫人头痛眼闭,心脏失常。话题作文原本是尽量给予学生广阔的写作空间,使学生做到作文有话可说。有话能说,言之成理即行。可不曾想到它会给学生带来写作的灰色极端,使文学写作完全脱离了“以情动人”的原始轨道。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作文教学始终是困扰师生的一大难题,"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就心烦"的口溜唱了几十年,如今还在唱。许多语文教师都认为作文难教,不知怎样教才有好效果。许多学生还是把作文当作头痛的事情,觉得作文很难学,高不可攀,对作文没有丝毫兴趣,  相似文献   

9.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生普遍有厌恶写、害怕写的心理倾向。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在某一学科上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那冷漠的态度。学生只有喜爱作文,才会“乐于表达”.从而走上作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啊,作为第二学段的语文教师,怎样让学生的习作起步顺利有效。让孩子喜欢上作文写好作文呢?我一直在积极尝试探索着。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农村小学生更是如此。“作文难,作文难,提到作文心就烦”,这是学生的心里话。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甚至形成了“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的尴尬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多年来在困惑中前进,老师难教,学生难学,家长难辅导,作文障碍率居高不下。作文“假、大、空”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的感觉能力、思维能力、情感尚未得到普遍开发。为了让学生不再厌恶、畏惧作文,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从根本观念和作法上进行变革,显得很有必要。因此,我们尝试推行革命性的作文教学法——“作文三步法”。倡导学生“我手写我心.我口述我心”,  相似文献   

12.
作文难,怕作文是现在存在的普遍现象,我们常常能听到学生为写不出作文而叹息的声音,看到学生因为作文而犯愁的脸庞。如何让学生重拾自信,消除“怕”的阴影?我从实践中得到一点启示。只有抓住一个重心,掌握一条命脉,才能真正还学生一片绿洲。这里面我仅就自己的收获具体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语文教师都觉得作文难指导,不愿教,学生都觉得作文太难写,不愿学。“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就心烦。”这句顺口溜从五十年代一直唱到现在。近十几年来,教育教学不断进行改革,这种状况本应有所改变,但是事实却令人十分遗憾。这使笔者感到深深的困惑,同时,也为作文教学的前途充满忧虑。笔者认为.作文教学的改革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关文章笔者看过不少.但都觉得很零碎,没有系统地论述,  相似文献   

14.
“作文难,作文难,一提作文心就烦。”这是学生面对习作的口头禅。可这又何尝不是语文教师的心病呢?对于教师,习作难,难在习作指导;习作烦,烦在习作评改。传统的习作评改方式是埋头苦干啃大山,将每篇习作都进行字斟句酌的品评,再苦思冥想、生搬硬套地在后面写上评语,然后用上一堂课的时间进行讲评修改。通常一次习作下来,教师要花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才能真正完成一篇习作的教学指导。  相似文献   

15.
我们常常听到初中生这样嘀咕:“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学生难就难在无话可说,无从下手。是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如果没有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怎能写…优美的文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自然妙笔生花。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十分注重指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否则学生的写作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应从内容入手,解决“米”的问题.这一观点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在具体操作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素材仓库中的“米”十分匮乏.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如.写“一件难忘的事”.不是老师周末给“我”补课,就是妈妈雨夜送“我”上医院。写“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不是捡钱包,就是让座位。小学生的生活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些人和事:课堂生活、课间游戏、同学间的趣事、街头见闻、邻里情、父母爱……为什么五彩的生活难以进驻学生的习作?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常常把身边发生的事一带而过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近几年来,我指导学生写生活随记,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习作中“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说到作文。许多孩子为此头疼,不说题材不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作文比比皆是,学生最常写的事是“帮老大爷推车”、“送盲人回家”、“帮妈妈洗碗”、“老鹰捉小鸡”等。为了获取高分,学生不敢说真话诉真情,更严重的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就是那干巴巴的几句话也是东拼西凑,言不由衷!久而久之,造成了孩子消极作文的心理,哪怕是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也很少有喜欢作文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对这种习作恐惧说声“再见”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每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把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使作文教学由语文教学的重点成为既重又难的“焦点”。目前,作文教学出现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师只重视命题,忽视对作文内容的把握,学生缺乏素材的选择能力,所写的内容也过于宽泛。其次,教师的作文指导针对性不强,指导过程未能循序渐进,无助于学生观察、描述能力的培养,也会造成学生练习写作缺乏成就感。  相似文献   

19.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见到下面一些现象。有些教师为了使学生作文“有米下锅”,能写出象样的文章,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学生搜集作文素材,甚至把它汇编成册印发给学生,以备作文之用,而学生却往往不会运用这些材料,作文时仍然是“双手摸白纸,两眼望青天”,写不出文章来。有些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常常对文章的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都作出硬性规定,甚至写几段,用哪些词语都有具体要求,认为这样指导才算具体落实,学生按  相似文献   

20.
朱自明 《新天地》2011,(9):105-106
一、当前中学生作文现状的分析 写作文对中小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件难事、苦事,在我们学校通过调查发现有80%的学生认为作文难写,怕写作文,甚至有些学生一听说叫写作文就感到头疼。无怪乎有些学生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也经常发现,有些学生是“面对题目眼发直,手托下巴想半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