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制度与制度权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本质上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基础之上的行为规范,它能够约束人们的行为符合某种秩序的要求。制度权威的本质是人们对一定社会物质生产过程和社会交往过程内在秩序性要求的服从。制度和制度权威建设,必须使制度符合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社会关系和人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制度问题是我国社会改革和理论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制度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稳定性和发展性的统一、规范性和非规范性的统一、存在的普遍性和表现形式多样性的统一。制度所具有的这些基本特征构成了我们阐释制度的基本方法论原则。据此 ,便可把制度界定为建立在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基础之上的、并体现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思想文化状况的人的行为规范。这种认识 ,能够有效地排解以往制度界定中所出现的矛盾 ,合理地说明制度的沿革和变迁 ,并为当前实践和理论领域的制度创新提供一个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道德作为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是一种靠人们的习惯、信念、舆论和传统的力量起作用的软制度。它体现着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物质生产状况、社会关系状况和人的本质状况。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道德重塑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其应有的基本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 法律规范规定人们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可以、应当做什么或禁止做什么,以国家机关的规范性文件为载体,具有普遍约束力。法的功能就在于用法律规范指引人们的行为,以维护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建立和健全法律制度,主要是从实际出发,提出最佳的行为模式。依法办事,就是为使一个个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得以贯彻和实现。因此,法律规范应是法学、特别是法学基础理论教学与科研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这方面的情况却不能尽如人意。在几本流行的高校教材中,对法律规范的结构问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视域中,社会关系生产不仅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把社会关系生产看作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生产活动。准确理解和把握这种意义上的社会关系生产,对于提高国家组织社会生产的能力,转变政府工作理念,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有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6.
制度作为人类社会关系的规范化、客观化存在,它一方面内化了人类的价值追求并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另一方面人们又可以根据一定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原则去改革和创新制度.正义作为社会关系的合理化,乃是制度的首要价值,也是制度创新的价值支点.但从更根本的意义上来看,制度和正义的真正主题是人,人追求正义并按照正义的标准去改造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都是为人性的完善或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因为人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存在.制度创新作为人类理性地选择自己生存秩序和发展路径的过程,本质上就是通过完善社会藉以完善自身的过程.人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否与人的发展要求相适应乃是判断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正义与否的最终依据.  相似文献   

7.
经济体制改革对农村社会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社会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样,在考察社会状况、考察社会结构的变化时,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就是一个重要的着眼点。社会关系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行为模式,是社会交往的静态表现,它蕴涵着社会交往的对象、方式、内容、频率等多方面内容。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领域的革命性变革,但它的意义和作用却远远超出了经济范畴。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商品经济给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就给我国农村的社会关系以重大影响。透过经济活动来观察农村社会关系的变动,对于认识我国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动,对于制定正确的农  相似文献   

8.
产业革命不仅是物质技术基础方面的革命,也是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和人的社会关系方面的革命。工厂制度、公司制度和市场制度既是产业革命的产物,也是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增长的制度保障。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制度体系是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即人的社会本质的具体、历史的展现。因此,制度和制度体系是产业哲学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9.
一、影响人发展的“双源”因素 环境和人相对应,是指人们生活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和。它包括人们赖以生存、享受、发展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结成的社会关系,由于这些社会关系是在各种特定的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我们在探讨环境与人的关系时,可以直接探讨这种社会关系与人的关系,诸如人如何适应,如何改造这种社会关系等等。从最原始的意义上讲,这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就是指对新一代来说,上一代、上几十代人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所积累的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这些经验由于它对新一代生存的重大意义而代代相传,所以我们将它称之为社会传递。  相似文献   

10.
教育平等内涵包括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机会平等和教育结果的平等。由于教育平等的理念和现实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反差,就现实中教育不平等的状况,可选择一些促进教育平等的可行性策略;(1)改善弱势群体受教育处境;(2)完善社会弱势群体财政救助制度;(3)增强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的平等意识。  相似文献   

11.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社会理想.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其助人自助,维护人的尊严,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内涵,所体现的是一种和谐价值观.社会工作者广泛、深入地推进社会服务,有利于营造人人参与、和谐相处的良好社会关系.社会工作组织在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协调作用,维护了政府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具有科学化、人性化、柔性化的特征,有助于避免或化解许多社会矛盾,形成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和谐人际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劳动哲学将自然和社会都纳入社会实践特别是物质生产劳动实践中去把握,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道德关系的本质,社会道德关系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结成的可以进行善恶评价的社会关系。物质生产劳动实践是社会道德关系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私有制社会的道德关系中,个人利益、他人利益、社会组织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矛盾的对抗性占据矛盾的主导地位。物质生产劳动进步带来的劳动解放和劳动自由是社会道德关系矛盾解决的根本力量,伴随劳动解放和劳动自由的发展,社会道德关系中各种矛盾的统一性将取代对抗性占据矛盾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关注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平是围绕尊重和实现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权利而形成的一个多维的社会范畴,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过程公平和分配公平等内容。目前,我国社会存在的社会不公现象是引起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原因之一。实现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既重要又紧迫的现实任务。必须继续完善分配制度改革,逐步缩小贫富差距;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公平;完善司法制度,维护司法公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程是社会结构转型的物质承担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工程是人们改造社会世界,调整社会关系、控制社会运行的社会实践过程,是社会结构生成与变迁的实际承担者,是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主战场”。社会结构一般系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互相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是由社会主体的行动关联方式、状态和过程所构成的复杂系统。一定的社会结构在社会工程实施中生成,一定的社会结构又在社会工程创新中变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在社会工程设计、实施中由理想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5.
试论文化建设在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的前提是稳定 ,而文化建设在社会稳定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根据我国的传统习惯和现实状况 ,文化建设通过促进社会形成强调社会公平、社会互助和社会和谐的主导型价值观 ,缓解和消除社会成员间因差别、摩擦、矛盾和隔阂引起的离散和不稳定现象 ,增强社会肌体的整合性。另外 ,文化建设通过强化人们的道德意识 ,整合优秀的民族文化基因 ,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协作的人际关系 ,增强人们之间的亲和力和融合力 ,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下中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给政府的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问题与挑战。社会管理创新与政府公信力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良好的政府公信力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公众信赖政府,社会管理创新才可能顺利推进;另一方面,政府与时俱进地创新社会管理方式,解决社会矛盾,能够大大提升政府公信力。在目前政府公信力日益削弱的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理念的提出正当其时,政府应当树立服务型政府的执政理念,健全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取信于民;培育公民社会,放权于民,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要实现社会公平,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要摒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进一步重视社会公平问题,加大社会公平的分量,坚持马克思的有公平才更有效率的公平效率观,这样才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工程的本质和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工程”是社会主体人以社会科学理论为前提,以社会技术为中介,与“物理工程”或者“自然工程”相对应的人们改造社会世界、调整社会关系、协调社会运行的实践活动。社会工程方法论与自然工程方法论有区别又有联系,应当是建构论和实在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略论哲学视野中的社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技术是当前学术界颇有争议的理论问题.界定了社会技术的内涵,认为社会技术是调整、改造(善)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实现人类改造社会世界目的的实践性知识体系.社会技术与自然技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分析了社会技术中存在的诸多哲学问题或者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同时,论述了人与社会技术的关系、社会科学与社会技术的关系、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技术的关系等问题,着重强调了当前技术哲学要深入研究社会技术形态、社会技术结构等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运用哲学的方法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