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资本主义各国影响不同,战后各国物质基础不同,以及国家广泛干予经济生活和资本主义总危机加深,因而使再生产进程在各国出现了差别,经济周期的外貌和危机的情景发生了变化.一、社会资本周期运动的规律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中,从一次危机的开始到另一次危机的开始,有规律地经历着危机、萧条、复苏、高涨这几个阶段.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社会资本周期性运动的一个组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经济立法,是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较为完备、理论研究较为活跃的法律部门之一。也是在日本法史和法律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日本从明治维新(1868年)以来,实行富国强兵政策,强调以法治国,为巩固国家统治、维护社会秩序,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先后制定了各个法律部门的有关法规法令和条例,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特别在战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体现着日本经济政策的经济法规也不断涌现,逐步形成了与民法刑法并列的法律部门。仅在战后三十多年的时间内就  相似文献   

3.
日本自明治维新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停战以来,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及其需要,根据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和需要,分别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法规和法令,从而形成了一个范围较广的经济法域。这对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干预,恢复和发展战后日本经济,使日本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一跃而为世界经济强国之一,起着重要作用。日本经济立法属于资本主义法律范畴,从其对国民经济发展作用来看,主要是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但同时也具有调整社会经济关系,合理地管理经济、有效地利用和保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经济在西方国家中有了突出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注意,纷纷进行研究。我以为在许许多多的原因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日本的发展也应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战后日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不是以经济国有化为特征,而是以政府运用计划、政策、立法与行政指导等手段,引导促使私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向着国家经济计划的方向活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在本质上是盲目性的无政府状态。然而,“现在资本主义已经直接发展到具有高度计划性的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及其政府,制定并实行了一些综合性的中长期“经济计划”,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计划调节”的作用。日本就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实行“经济计划”的最早的国家之一。看来这似乎很矛盾,但却是事实,并且应该说是合乎规律的,是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和标志。笔者曾在一篇文章中对战后日本恢复与改组时期的“经济计划”及其特点作过探讨。本文作为该文的续篇,主要就日本战后高速增长时期的“经济计划”加以论述,并对资本主义在经济管理中的所谓“计划化”的本质与特点,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战后初期至今,虽然美国经济仍在不断地发展,但从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或与西欧、日本等国经济对比,可以看出战后美国经济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落.一、霸权地位的丧失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的基本格局发生了变化.美国经济的衰落,西欧、日本经济的崛起,结束了美国称霸于资本主义世界的格局,逐步形成了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论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发展战略袁秀华战后,尤其是在1955年──1973年间,日本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此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8%。日本经济为什么能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从一个因战争破坏经济几乎濒于绝境的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为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8.
在战后不同时期,日本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业绩和表现。从总体上说,战后至八十年代末,其发展速度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宏观及微观经济效益也令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望尘莫及。但是日本经济从90年代初开始长期处于萧条期。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正处于与日本20多年前相似的阶段,如何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回顾和分析当年日本泡沫经济发生的机制和泡沫破灭后产生的严重后果,以及探讨今后影响日本经济稳健发展的主要问题,对于中国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防止经济陷入过度泡沫具有相当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罗尧 《国际公关》2023,(19):110-112
工业区位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抗战期间被中国学者引介至国内。战前中国工业布局缺乏规划,高度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在战时只得匆忙转移。这一教训促使中国学者寻求借助工业区位理论来为战后的经济恢复和工业建设提供区位布局方面的指导。在此问题上,多数学者认为一方面要吸取战前工业高度集中于东部沿海的教训;另一方面仍应以经济效益作为工业布局的优先标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战后在国家主导经济建设的条件下,工业布局无须以经济效益为优先考虑,而应以国防考量为优先标准。  相似文献   

10.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向可以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分为战前及战后两大历史阶段。战前主要以哲学理论为主,战后主要以当代资本主义理论为主。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方向的嬗变是与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阶级关系等一系列明显的新变化同步发生的,是对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与外部的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的新变化在理论方向、理论探讨等方面的说明。所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热切地关注和深入地研究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问题、危机问题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方向的嬗变,一方面说明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研究与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们对于推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的观点与见解  相似文献   

11.
战后三十余年来,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与之相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它主要表现在:垄断资本有了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大规模地干预经济,使资本主义从一般垄断上升到国家垄断,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是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范围内发生的部分质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些基本经济现象也发生变化,出现一些战前资本主义经济所不曾具有的特点,其中经济危机就是突出的一例。经济危机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矛盾的集中体现,最清楚地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并弄清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对于明确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它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方面,李靖华在《借鉴日本经验,综合运用经济规律》一文中,通过对日本战后济发展的经验进行分析后指出,如果以为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完全是靠自由市场机制使他们经济起飞的,那是一种误解。其实,他们广泛地运用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各种手段。总之,集中与分散,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国家干预与经济自由必须交互使用,才能达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既有稳定性又有灵活性。  相似文献   

14.
近一年来,国内研究政治经济学和研究世界经济的同志们在国内报刊上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周期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展开了讨论。我们认为这项讨论对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认识、探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性以及展望今后资本主义国家行情波动的前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刊特在本期刊登姚廷纲、刘颂尧两位同志在去年十一月举行的美国经济研究会第一届年会上提出的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的不同论点,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为此,我们希望国内对这个问题有研究或有兴趣的同志,就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危机的“同期性”问题、如何理解恩格斯的“中间性”危机理论问题、形成周期性经济危机的主要因素问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的影响问题、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危机和周期的差别及其原因问题、当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爆发的前景问题、等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写成文章,向本刊投稿,篇幅最好以四、五千字为宜。我们相信通过讨论,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一定能有所贡献,同时,对有关方面的实际工作者也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二次大战以后,建立、发展国有经济的浪潮席卷了西欧、北美、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目前,国有经济已经在西方社会的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可是,战后国有经济为什么能在西方社会获得迅速发展?它有哪些主要作用?为什么80年代后国有企业又会出现私有化浪潮?诸如此类问题如果不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弄清楚,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国有经济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因此,本文拟就上述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一、战后资本主义国有经济的发展及其原因资本主义国有经济由来已久。早在资本主义发展最初阶段就已经存在了。但是,直到二次大战以前,国有经济一般只局限于邮政、铁路等公共事业和军需部门。总的趋势是时而迅速扩大,时而急剧缩小,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不可能有充分的发展。战后,资本主义国有经济获得了迅速、广泛的发展。它主要是通过以下三条途径:(一)对私人企业实行国有化,即国家用高价收买或者其他补偿损失的办法,把某些私人垄断企业转变为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在作为资本主义强国中的一个后进国的基础上,特别是在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经济几乎濒于完全破产境地的基础上,实现了所谓“超热化”的高速度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位“经济大国”。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大量地、有重点地和有选择地引进并有效地消化吸收外国先进技术,无疑是起着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战后日本技术引进的实践,不仅雄辩地证明了科学技术作为伟大生产力的巨大作用,而且生动地表明了战后日本的技术引进工作是有效的,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战后日本对外贸易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高速度的扩展。这也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很大。日本在战后初期经济还比较落后,而六十年代后期却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经济强国,这是同它的对外贸易的高速度扩展分不开的。它对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也有一定的影响。自从七十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了“滞胀”的死胡同。目前美国又处在一场正在发展的新的经济危机的阴影下,日本出口贸易继续保持高速度的扩展,占领别国市场,促使世界市场上力量的对比有  相似文献   

18.
在战后日本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日本选择了以重化学工业为依托的经济外向发展战略。这种战略的选择,决定于下述两个因素:首先,日本是一个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的国家,现代日本经济的运行只能是经济发展过程与经济外向化过程的统一;同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日本又是一个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必须发展以具有现代技术体系的新兴产业部门为核心的重化学工业,但需要把这些尚待进一步发展到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幼稚产业置于国家积极干预下的管理系统中。因此,战后日本的经济外向  相似文献   

19.
战后的日本,在所谓“一片废墟”的基础上,仅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现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经济强国,都感到日本经济技术实力的巨大压力,1985年以来日元的急剧升值,就是日本巨大经济实力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2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但私人垄断日益向国际化发展,形成许多私人国际垄断组织,而且国家垄断也日益向国际化发展,以致产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形式是国家垄断发展的新形式,是国内形式的继续和发展,它的产生是有深刻政治背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力量,德、意、日三个资本主义国家是战败国,英、法两国经济也受到严重破坏,只有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随着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帝国主义国家间争夺市场斗争尖锐化了.战后,社会主义革命在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