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歌唱发声不象说话,它不仅要有口、咽、声带等器官的自然协调的工作,还要有正确的气息、共鸣、位置等专业要求:气息的深与浅,位置的高与低,声音的竖与横、前与后等等。只有克服了这一系列“矛盾”之后,才能建立正确的发声机能状态,才能获得美好的声音。而这所有的要求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只能意会,因此,用意念来控制、协调、克服这些矛盾,是练习歌唱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憋气”是一种既可以保持和控制气息,又便于形成呼气压力的方法。憋气并非是堵塞在胸口的、僵化的气息,它是在咽哈欠状态之下,控制气压自然呼出去时的一种内聚力。本文就笔者十多年来的学习体会,谈谈对“憋气”的初步认识。一、憋气与歌唱歌唱的艺术即呼吸的艺术,古代声乐论著中早有记载:“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夫气者歌之帅也”。“气动则声发”,“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可见声音的强弱高低、长短都取决于气息的运用,因而歌唱的过程就是掌握运用气息的过程,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训练控制气息并运用到…  相似文献   

3.
美声唱法民族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声唱法东渐近百年来,在学习、训练和民族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如:歌唱口型的横与竖。声音色彩的亮与暗;声音方向的前与后;发声用力的松与紧,汉语与外语的咬吐字问题等等,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使美声唱法不仅仅适合演唱意大利歌剧咏叹调,更重要的是用美声唱法唱好中国歌曲,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受到中国大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4.
人人都会打哈欠,人人都要打哈欠,但不少人并没有注意到打哈欠这一瞬间还真有不少学问,打哈欠虽然是疲劳的征兆,是身体固有的反射活动,但打哈欠时的气息低位置、声音高位置的自然状态(以下简称为“打哈欠状态)却几乎包括了歌唱呼吸、共鸣所追求的全部内容。意大利威尼斯音乐学院声乐教授、女高音歌唱家伊利丝·科拉岱蒂在1968年赴莫斯科音乐学院讲学时,对如何稳定喉头位置问题,就曾经说过:“只想到你是在打哈欠,这就是我对学生所说的全部的话。”中国音乐学院金铁林老师就歌唱时声音的走向、位置、色彩等问题也明确的指出:“如果能在打哈欠状态  相似文献   

5.
声乐教学是中师音乐专业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绝大多数学生在入学时基本不会唱歌(不懂得歌唱方法),专业基础很差。两年来,我在声乐课的教学活动中,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严格的声音训练,使学生的歌唱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五种声音训练方法是:“松、开、通、竖、点”。现将这五种训练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丑、贯、再、里、单、讯”等汉字都有横竖交叉笔画,调查结果显示,人们书写这几个汉字横竖交叉笔画的习惯笔顺是“先横后竖”.1997年国家颁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与这一习惯笔顺相符合的只有“单、讯”两字,《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中“丑、贯、再、里”的横竖交叉笔画的笔顺是“先竖后横”,与人们习惯不一致.笔顺规范应该尊重大多数人的书写习惯,需要把“丑、贯、再、里”四个字的横竖交叉笔画的笔顺规范改成“先横后竖”,让规范符合绝大多数人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田世娟 《中南论坛》2009,4(2):68-69
呼吸是“根”,气与喉是歌唱的原动力,而歌唱的呼吸却是与人的自然呼吸既相同,又有区别的,歌唱是在人的自然呼吸的基础上综合提炼进行艺术加工的。呼吸的方法找对了,才能使喉头相对稳定,才能获得上部共鸣腔体的打开和运用,才能使声音有音色、强弱、快慢、高低、长短、控制的合理变化。  相似文献   

8.
“十三辙”在歌唱发声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辙押韵是诗歌、戏曲等诸种艺术形式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之一。合辙押韵的歌词不但有利于充分表达作品的情感,同时会产生抑扬顿挫的旋律,富有歌唱的韵味,琅琅上口,因而容易记忆和迅速传唱。“十三辙”在歌唱发声中起着重要作用,“十三辙”能帮助我们在歌唱发声时找到字音的归韵和收音。“十三辙”同歌唱发声的共鸣、咬字、呼吸以及纠正错误声音等等都有着密切关系,本文试从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
歌唱中的“Legato”是指歌唱的整个过程自始至终都要保持声音的连贯与流动。这是对歌唱声音的一种审美要求。本文从气息的支持、喉头的稳定以及咬吐字三个方面阐述了它们同歌唱中的“Legato”的关系。“Legato”既是歌唱技术娴熟的表现 ,也是音乐修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要使歌唱中的声音动听悦耳,喉头的状态在歌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应树立对歌唱时喉头状态的正确认识,注意歌唱时喉头状态与声音的共鸣调节。在训练中,可采取正确的歌唱呼吸,建立打哈欠的歌唱状态,建立贴着咽壁吸着唱的状态,借助于u母音练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气、喉、罩"是歌唱的三大支柱,从最基础的歌唱呼吸、打开喉咙、面罩共鸣出发,获得最完美的歌唱。正确的呼吸是美声歌唱的基础,呼吸是歌唱的动力,谁掌握了呼吸,谁就能赢得歌唱;打开喉咙是美声歌唱的关键,稳定喉头是获得美声歌唱的最佳状态;面罩共鸣是美声歌唱的灵魂,没有面罩共鸣,就没有完美的声音,也没有美好的歌唱。  相似文献   

12.
音质:它是声音的属性之一,主要决定于谐音的多少及各谐音的相对强音。在歌唱中它主要是由声带闭合状态决定的。 音量:声音的响度,视发音体振动时的振幅而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强;反之,声音越弱;同时又受共鸣腔体大小的影响,共鸣腔体越大,声音越强;反之,共鸣腔体越小,声音越弱。音量的变化是发声歌唱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 我们都知道,在歌唱艺术中,强、弱、明、暗等表现艺术都是相对的;如果对自己的音质、音量能达到  相似文献   

13.
语言发音是歌唱的基础,歌唱发音是语言的技术系统化和艺术化,两者相互依存,虽有区别,但不能割裂而论。将"歌唱"发音的气息、共鸣、咬字吐字、情绪情感的运用迁移到说话中,将"说话"发音的自然、真实,以及语言表述感迁移到歌唱表演中,都将取得声音美好、感人并保持声音"青春"的效果。实践证明"说话"与"歌唱"的最佳法宝是科学的发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歌唱是一门声音艺术。要学习、掌握和运用它,就应着重解决歌唱训练中的3个问题:1.正确地认识声音概念及其在歌唱中的作用与地位,并树立起“只有懂得美,才能唱得美”的思想;2.声音概念和发声技巧的相互依赖、互相作用的对立统一关系;3.掌握歌唱艺术的有效方法,即聆听、模仿最优秀的歌唱家的演唱,并客观地对待自己的歌唱。  相似文献   

15.
“唱在气息上(singing on the breath)”是传统意大利美声唱法中一项高规格的演唱技巧,是获得美好声音的必要前提。本文从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了“唱在气息上”的本质与内在规律,希望可以帮助声乐学习者更好的掌握“唱在气息上”技巧,提高歌唱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从特定意义上讲,人体的机能可分为两种:一是由人的主观意识支配的机能,这种机能笔者称之为“如意机能”;二是由人的生理需求主控的机能,即人不能凭主观意识支配,而是由人的生理需求支配的行为机能,这种机能笔者称之为“非如意机能”。在歌唱中要获得好的声音,好的共鸣,好的声音穿透力,除了加强对“如意机能”训练外,对“非如意机能”的锻炼至关重要。如何锻炼“非如意机能”成为“半如意机能”甚至成为“如意机能”,为歌唱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往往成为歌唱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歌唱要牢牢抓住两个最本质的东西:一个是气息,一个是声音。歌唱中气息的支点是声音的出发点,气和声相辅相成;声音的大小、强弱、快慢的变化是随着气息的变化而变化的,气息的支点与声音的支点相互贯通,协调配合,最终使整部作品能够达到至善至美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8.
歌唱语言的艺术创造基础是歌词;歌唱语言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鲜明的形象性;一个歌唱者必须在歌唱语言方面有高度的修养,重视语言与声音的完美结合,才能在歌唱时达到“声情并茂,字正腔圆”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形象思维是认识艺术,认识歌唱和发展歌唱的重要和有效的手段之一.要正确地认识歌唱和掌握歌唱就必须认识与处理好三个基本问题1.声音与形象思维的关系;2.歌唱发声与形象的关系;3.歌唱的情感表现与形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 歌唱的姿势和表情不仅关系到演员的舞台形象,它与科学的发声状态也是直接相关的。在歌唱训练中,我们往往只注意对声音的要求,而忽视了学生在歌唱训练中的姿势和表情,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动作,那是很难克服的。有的演员在舞台上动作僵硬,表情很不自然,很难完美而准确地表现作品的内容。这与在平时训练过程中不注意歌唱的姿势和表情是有很直接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