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与现行区域经济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本文试图在系统介绍现代区域经济发展新观点--citistate理论的基础上,重点考察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制度因素,提出以citistate理论为指导,重构区域经济管理新体制,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2.
陈西川 《管理世界》2015,(2):170-171
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是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划分的四大区域,其经济发展状况反映了我国经济整体的发展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加深,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持续变化及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成,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要求应有新的区域经济划分方式与之相适应。本文认为,"两带一路"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新经济区域的划分是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自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总体来看,目前有两个省份最能反映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一个是山东,一个是广东。在区域经济发展"这根最难把握的经济平衡木上",山东正跳出一系列精彩的"自创动作":龙头带  相似文献   

4.
经济转型期区域经济空问结构演变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区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转型期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我国表现得极为突出.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区域经济的绝对差距不断扩大,但扩大速度在放缓;进入90年代,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加速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区域经济可以反映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目前已经划分出了东部经济区域、中部经济区域、东北部经济区域和西部经济区域。对中国的经济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有利于政府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制定出合理的政策,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其实世界上除了中国其他国家也有自己的经济区域。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区域不仅和经济相联系和政治、管理体制、社会背景等相互关联,对经济发展的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同样促进了发达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和各个方面的和谐。为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能更加协调,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拓展县域经济集群化发展之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集群经济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将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加快集群化发展,是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借鉴成功经验,县域经济加快集群化发展,要突出把握四大重点。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发展要通过以国家为主动题的发展去实现,而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则是城市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是经济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突出。近年来,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和示范效应已越来越突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在其经济起飞阶段,伴随着工业化的同时,是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区域经济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活力,区域经济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做支撑,河北省要解决推进区域人才队伍建设和破解当前区域人才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京文 《科学咨询》2003,(17):29-29
今后五到十年,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抓住全球经济结构重组的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21世纪初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也是"十五"规划的一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扫除了我国进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制度障碍,经济发展空间的区域组合是我国加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客观需要。目前.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主旋律的趋势日益增强,其中,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在全国的经济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交通运输发展一直被视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环节,经济发展的前提必须是要有便利的、完备的交通运输枢纽系统做保障,交通运输的迅猛发展能够极大地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基于此,本文从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出发,分析交通运输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出充分发挥这些积极作用的有效途径,旨在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评估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效应是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在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进行量化识别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调控效果以及深层次调控机制.研究发现:(1)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具有相对较强的空间指向,且重点作用于东部板块、西部板块以及东北板块.(2)目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大体上可以实现在保障经济发展效率的同时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目标.从四大板块来看,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能够显著缩小东部板块以及西部板块的区域差异,同时对东部板块、中部板块以及西部板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相对较强的促进效应.(3)在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调控下,东部板块以及西部板块重点通过抬升"腰部省份"或者"尾部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缩小板块内区域差距,中部板块内各个省份则呈现"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时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对区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结合研究将十分重要。文章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视角入手,分析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联系,并在市区域经济结构现状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市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具体的对策包括区域空间结构和区域空间生产力布局优化2个层次以及促进区域增长极扩散效应发挥等7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许欢 《经营管理者》2011,(12):130+136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年来,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兴起,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以及世界经济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表现。本文探讨了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的基本原因,并结合已经运行十余年的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实例分析了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经济影响。这对于拟建立的东盟"10+3"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最后提出我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是西方经济理论的一大主题,在整个理论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均衡和非均衡角度着手研究国外区域经济学协调发展理论,介绍了国外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理论和国外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理论,总结了国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提出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卢晶 《经营管理者》2013,(27):130-131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是在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的同时,我国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全国发展一盘棋,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格局。统筹区域经济,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7.
胡健  焦兵 《管理学报》2008,5(5):655-658
西部区域是我国油气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是富集的油气资源却没有推动西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长期居于全国中下游水平。如何将丰富的油气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我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为此,选择了西部区域油气储量最丰富的省区——陕西、四川、青海及新疆作为样本地区,通过对这4个省区油气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拉动效应的比较,找出了西部区域油气资源开发活动与当地经济发展脱节的问题所在,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改进西部区域油气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完善油气资源开发产业链条以规避"资源诅咒"困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璐 《决策与信息》2009,(11):114-115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日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政府为了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政策,转移支付是政府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政策手段。本文考察了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的关系,测算了1995——2007年,30个省(直辖市)的经济增长收敛检验,结论是:经济增长在全国范围内不存在绝对收敛,加入转移支付后,也不存在奈件收敛,转移支付不仅没有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反而加剧了这种差距。  相似文献   

19.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的区域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基本单元,也是“三农”问题最为突出的区域。认真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不仅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商业银行,尤其是农业银行落实面向“三农”市场定位、实施蓝海战略的现实选择。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加速推进,县域经济“国退民进”,产权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县域经济发展重新焕发活力,银行如何在新一轮发展中抓住机遇,改善自身经营状况,需要作为一个全新的课题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叶东梅 《管理科学文摘》2009,(5):113-113,254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和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认,也存在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不够全面,也不够协调,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如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区域差距扩大、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