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传统中国,儒教作为一种精神性的、制度性的社会存在,嵌入社会的机体之中,具有复杂的形态特征.20世纪,随着中国传统社会的解体,"儒教"经历了痛苦的"转型",逐步退入观念领域,成为文化反思、意识形态批判、哲学建构等思想和学术的"对象".上世纪后期至本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国思想界出现了"重建儒教"的思潮,力图通过具体的文化实践和制度设计,探求儒教重新回到生活世界和社会领域的道路,引发了广泛的争论.本文将对儒教的传统形态、现代转型和重建问题提出一种思考和建议.关于儒教的"形态",大陆学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集中讨论"儒教"是否是"宗教"的问题.1980年,任继愈先生首倡"儒教宗教说",将儒教视为封建的意识形态并描述其"宗教"特征.冯友兰、张岱年、李景全等先生主张区分汉代宗教化的儒教与先秦和宋明的儒学传统,将传统儒教定位为思想和哲学.牟钟鉴认为儒家传统还有"宗法性传统宗教"的存在形态.①儒教问题的讨论,客观地推动了关于儒教形态的反思,突破了传统从思想和哲学的视角把握儒教的局限,揭示了儒教与传统封建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的密切关联.与大陆学界的讨论不同,在港台中国学界特别是新儒家的研究中,"儒教"基本上是以"儒家的精神性传统"的面相而获得致思的.  相似文献   

2.
王淑萍 《河北学刊》2007,27(2):18-21
当前学术界在讨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中,存在简单僵化、任意比附的问题.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对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以及"现实"理解的失误上.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提应为暂缓"结合",在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重新定位传统文化、深刻了解当代中国现实的基础上再谈所谓"结合、融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城市定位的中国本土化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的发展正在与世界同步,这是世界经济与文化趋于一体化发展的结果.但与此对应的是中国城市的"本土化形态"正在失去,越来越缺个性.城市越缺少"本土化形态"特点,城市就越缺乏竞争力.重提城市定位,创造中国自己的城市本土化城市形态,[1]将有助于提升中国城市、区域的核心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乡土文明向现代都市文明转型的过程.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始终忠实地反映着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于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我们可以读到许许多多"乡下人进城"的故事.在新世纪,随着汹涌澎湃的"民工潮",以"乡下人进城"为主题的小说更成为一股引人注目的潮流.这些小说大都展示了进城后的乡下人在乡土文明与都市文明冲突中的尴尬处境.其中有部分佳作延续了"五四"的启蒙和人道主义传统,从权力文化、消费文化与契约文化等角度对当下的都市文化进行了反思与批判,展示了新世纪文学创作的实绩.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与建构新文化的路径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中国传统文化放置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纵向历史流变和未来趋势以及横向中外比较的坐标中进行时空定位.并就汲取传统资源的原则与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本原和源泉、建构的导向和路径等问题展开讨论,对"全球化与中国文化"问题做出理论回应.  相似文献   

6.
吴晓 《社会科学家》2008,(2):99-101
作为一种全球化消费文化形态,日渐兴起的乡村旅游对中国乡村文化尤其是对民族村寨中的传统艺术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就湘西德夯苗族村寨而言,其传统艺术是基于苗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村寨日常生活文化运行机制而生成和存显的,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知识特征.乡村旅游的影响,苗族传统艺术逐渐从原来的村寨日常生活文化生态走向现代消费文化语境,其强烈的地方性知识特征被视为建构"奇异"文化空间的有效资源,原本仅仅作为苗族村民节日仪式或者日常娱乐方式的传统艺术,现都被重塑成供人消费的旅游商品,舞台展演是这种商品消费的主要形式.这就使得苗族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存显处于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延续与蜕变等多重文化选择的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7.
和合认识论——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和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当代和谐文化之根.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生存哲学.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在本体论的框架内探讨认识论,在人的生存中定位知识,把对事物的认识看成是体悟"天道"、修身养性的途径,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以及人自身的全面发展.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认识论特征,指出和合认识论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有着悠久的官僚政治传统以及与之伴生的官场文化传统,良莠并存的官场文化历经近代以来多次的中国政制改革和政治变迁而始终绵延并影响着当代中国官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官场文化经历了建国初期公仆型官员文化为主导的官场文化重建、改革开放以来催生的敢"闯"敢"冒"的改革型官员文化和进入新世纪以来官场"个性官员"文化异军突起的官场文化生态变迁过程。通过考察官场文化生态的变迁,有助于厘清当代中国官场文化生态的变迁脉络和更好地把握当代的"个性官员"现象。  相似文献   

9.
网络新词语的文化价值取向及文化行为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的网络新词语折射出崇尚自主创新、力行互惠、力求简约、推崇权力、推重平民及信奉"拿来"主义等文化价值取向,体现出超越传统的多元的工作方式、衣食住行、休闲方式、学习方式、商业模式及政治行为.因其主体受西方文化的牵引,中国网络文化已与西方文化部分同质.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是中国社会文化急剧变化的时期。在这一剧烈动荡的政治、文化场域里,中国知识分子遭遇了从国家、民族、文化到自我的种种身份认同危机,必须重新定位并建构新的身份认同。这种身份认同的重新定位与建构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现代文学翻译的形态与特征,从而完成了中国文学翻译向现代翻译规范的转型。而翻译主体不同的身份结构、身份认识与定位、文化立场与心态等身份认同问题,也决定了现代文学翻译规范的形成与形态的复杂性与多元性。  相似文献   

11.
从管制发展史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方管制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脉络为线索,通过分析近几百年来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改革的主要经验以及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期刊是靠特色存在的,拥有特色是期刊成熟的重要标志。期刊的特色意识在于锁定读者市场,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为读者提供独到内容的刊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5.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英华 《北方论丛》2003,4(1):24-26
对于国情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翻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正确认识国情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史上的重大失误又都与对国情的错误认识有重要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媒体担负着重要责任,媒体是公民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媒体及其工作者要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宣传报道之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